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匈奴西迁与丝绸之路之间的关系为主,通过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的考证后发现:匈奴在从蒙古高原向欧洲推进(西迁)的过程中增添了丝绸之路的时空意涵:一是保证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持续性接触;二是拓展了丝绸之路的地域空间;三是推动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使世界历史进入了新时代;四是充分展示了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开放性特征。丝绸之路的以上四点价值意涵均是匈奴西迁所重新赋予的。  相似文献   

2.
公元48年,匈奴发生分裂,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此后在各方势力的影响下,南匈奴南迁附汉,北匈奴向西迁徙,最远迁到欧洲,给欧洲的民族大迁徙以及其它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北匈奴迁徙的第一站就是中亚。本文要探讨的是为何迁到中亚的北匈奴没能象大月氏从游牧转为农耕过上定居的生活,而是继续往欧洲方向迁徙。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罗马是古代世界雄踞东西方的两大帝国和类型不同的两大明中心。他们在经济结构、政治机制、化形态和民族心理上存在着极大差异,各以自身的能量向四周进行辐射,导致中西化的碰撞。匈奴人充当了欧洲民族大迁徒的主角,去和西方明发生碰撞,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4.
略谈匈奴族的发展、壮大及西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记载着秦汉建业的《史记》、《汉书》里,在记载着两汉时期的河西发展及敦煌开拓的史料中,都不能木涉及到匈奴族的发展、壮大以及这个强悍的民族由盛而衰并最终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逐渐消失的历史事实。同时也不能漠视北匈奴在被迫西迁之后又在异地休养生息而再度发展壮大并重新史诗般地崛起于东欧的历史。而匈奴族历史的发展脉络问题和北匈奴的归宿问题,又时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疑点。如今,在这世纪之交、在敦煌自西汉建郡已近二千一百年的时候,也应该再度关注这一问题了。因此,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认识。一、匈奴族的兴起与其发展的脉…  相似文献   

5.
单于继承与匈奴政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匈奴单于的继承,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和远亲袭位。匈奴单于的继承经历了“稳定——混乱——稳定——混乱”的过程,也是由“父子继承——父子、兄弟继承交错——兄弟继承——混乱”的过程。而从匈奴的社会形势来看,则是一个由“兴盛——衰落——稳定——再衰乱”的过程。单于的继承是否正常,与匈奴政局的治乱、社会发展的盛衰成对应关系,具有同期性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匈奴势力在漠北草原崛起,与中原封建王朝相抗衡。伴随着双方实力强弱和统治集团态度的变化,既有流血战争,亦有和亲睦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本文试就秦汉政权与匈奴之间和战关系的演变过程作初步的探讨,深入分析了五个历史时期秦汉政权对匈奴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交流视野、思想、资源是广大同行所期待的,本刊刊发这组文章,意在探讨如何用历史教育促进学习者健康、进步、发展,用史学、案例和反恩说明教字实践研究的重要性、挑战性,以期引起同行曼深入的交流,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8.
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形成的西迁精神,只能从西迁的历史中归纳与寻找,只能从交大人响应周恩来总理“对交大迁校问题的意见”中去认识。交通大学(西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西迁精神,主要可以归纳为三条:(1)服从国家全局利益,开发大西北的拓荒者精神;(2)自强不息,建设名校的艰苦创业精神;(3)敬业奉献,建设西部工业基地、向科学进军的攀登精神。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的教育西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日本侵华给中国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与损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极罕见、极野蛮的一幕。中国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西迁,各级各类教育在艰难中维持并有所发展,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  相似文献   

10.
11.
丝绸之路     
小朋友们,相信你们一定听说过丝绸之路吧!但是你们知道丝绸之路这个名称的由来以及开辟这条道路的意义么?下面就来听我简单地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     
<正>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听说过丝绸之路吧!但是你们知道丝绸之路这个名称的由来以及开辟这条道路的意义么?下面就来听我简单地给你们介绍一下吧!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当时一名中国使者——张骞,他沿着这条连接亚欧两大洲的贸易通道出使西域(西方国家)。这条通道源于长安城(今日的西安),一路穿越陕西省、甘肃省境内的河西走廊、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帕米尔山区、阿富汗、伊朗以及叙利亚,最后抵达地中海东岸,全程七千公里,其中四千多公里的路段位于中国境内。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4.
魏新俊 《海外英语》2007,(12):26-29
青春,在一番又一番冒险的经历中成长。看看本文中的年轻人,如何以他的车轮品味不同的文化韵味。1蒙古包、牦牛皮一天清早,我在路边休息了一宿之后,醒来发现我的帐篷旁站着一个男孩子,透过遮帘窥视着我。我因身体疼痛、脱水而昏倒了。几个小时过后,我又醒过来,再一次发现他仍在注视着我,手里拿一瓶酸奶。在狂风中他帮我收起帐篷,把我带到他的住地。  相似文献   

15.
希腊化文明是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既多元又统一的新型文明,连接中国与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全线贯通的,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二者都有交集之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汉学家开丝路研究之先河,后来日本学者快步跟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中国学者一方面译介国外研究成果,一方面开始了自己的西域史地研究。现在,丝路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不同视角、不同主题的丝路通史和专史不断涌现。中国学者借助于天时地利,成为国内丝路段研究的主力,中国西域(新疆)文明的研究成果尤为丰富、全面,新的考古材料不断刷新人们对丝路文明的认识。希腊化文明的研究同样始于19世纪,但真正涉及到与丝绸之路的交叉时段与地理范围,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希腊化世界的城市、钱币和艺术成为历史家、考古学家、钱币学家、艺术史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巴克特里亚希腊化文明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遗憾的是,丝绸之路和希腊化文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却没有得到国内外学界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没有把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与希腊化世界的建立联系起来,没有把丝路重镇、丝路钱币与丝路宗教艺术与希腊化文明的遗产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中希两大文明的接触早在公元前后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得以实现。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早已边缘化的文学提供了难得的打造"丝路文学"品牌,实现文学复兴伟业的大好契机。《丝路情缘》正是丝路文学创建的可贵探索和可喜收获。小说故事和经验立足于历史文化传统,解读丝路精神内蕴。如果说丝路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的话,那么情缘则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小说构思精巧,虚实结合,详略搭配,充分发挥了复调在结构上的作用,增强了文本的意义张力。其写作策略和写作伦理可资借镜。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表达体现了以人为本、精神至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底层立场的写作伦理。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沟通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从形成、发展到衰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其保留或延续至今的各类遗产形成一条无与伦比的文化线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作为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构成要素包括现存遗址、文化成果以及它赖以产生的独特生态环境和得以存在的物质与精神动力。丝绸之路的世界遗产项目提名工作将是根据其价值内涵确定其典型遗址实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全长2000多公里的"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成都到南亚印度,所经之地全是高山峡谷,激流险滩。这条中国西南面向南亚进行贸易、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既横穿了岷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几大水系,又翻越了大小凉山、博南山、高黎贡山等几大山脉,文化带也不断从中原文化向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及异域文化过渡,各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对保山文化发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披帛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西亚文化,与中国服饰发展的内因相结合而流行开来的一种时世妆的形式。沿丝绸之路所发现的披帛,反映了丝绸贸易的活跃。敦煌、吐鲁番地区发掘的披帛与中原地区特别是唐长安地区出土的披帛几乎相同,属于同时代的产物,经历了一个相互继承、汲取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