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Curvularialanata)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皿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百菌清、退菌特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是1.61μg/ml、2.11μg/ml、8.23μg/ml;退菌特、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对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0.58μg/ml、24.76μg/ml、30.34μg/ml、34.21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退菌特的防病效果最好,为90.70%,百菌清、多菌灵、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福美双、普得丰、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效果,防效在86.10%~72.52%之间。  相似文献   

2.
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苍术精油,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苍术精油对十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苍术精油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率最强,达到95%;其次是黄瓜炭疽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抑制率在80%以上,对棉花立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60%;而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用9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Curunlaria lanata)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皿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百菌清、退菌特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是1.61μg/ml,2.11μg/ml,8.23μg/ml;退菌特、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对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0.58μg/ml,24.76μg/ml,30.34μg/ml,34.21μg/ml,34.21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退菌特的防病效果最好,为90.70%,百菌清、多菌灵、多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福美双、普得丰、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效果,防效在86.10%-72.52%之间。  相似文献   

4.
研究小单孢菌产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理,利用基因克隆方法从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中克隆出产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基因(gntB),并将其通过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IJ699转化原菌株,采用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启动子带动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基因表达,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组菌产抗率较原菌株提高3.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玉米交链孢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10~35℃和8~40℃,适宜温度分别为15~30℃和20~30℃;分生孢子的湿热致死温度为48℃10min,干热致死温度为100min或120℃20min。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均为3~10,适宜pH均为7~8。分生孢子产生及萌发均要求95%以上的相对湿度。紫外光对分生孢子的杀伤作用较弱。退菌特、扑海因、代森锰锌等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番茄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8℃,适宜温度为27~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25~35℃和10~40℃,适宜温度分别为30℃和27~30℃;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1℃和55℃.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分别为3~10和4~10,适宜pH值均为6~7.分生孢子产生及萌发均要求95%以上的相对湿度.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病菌可以在大棚内外越冬.退菌特、代森锰锌、扑海因、速克灵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2015,(2):72-73
据2014年9月19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王国梁科研团队近日揭示了稻瘟病菌、白叶枯病菌与水稻互相作用的分子调控机理,相关论文发表在《植物病理学年评》上。水稻生产过程中遭受各种真菌(如稻瘟菌、纹枯菌、稻曲病菌)、细菌(如白叶枯、细条病菌)、病毒(如条纹叶枯、黑条矮缩)的危害,是造成产量损失的最直接因素。近期研究表明,植物存在着与动物相似的先天免疫系统,该系统由两个  相似文献   

8.
番茄灰霉病菌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在5-30℃均能生长,孢子在5-30℃均可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喜偏酸的环境,最适pH值分别为5和6,孢子萌发需较高的湿度(RH≥81%),在不同的培养基里菌丝生长以PDA最佳,对碳源的利用以果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门冬酰胺最佳,葡萄糖对产孢最有利,谷氨酸、葡萄糖、果糖显著促进孢子萌发,淀粉、蔗糖、精氨酸显著抑制孢子葫发,病菌侵染果实最佳温度为16℃,孢子浓度在1×102-1×106个/ml范围内都能侵染番茄果实发病,浓度在1×105个/ml以上病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褐斑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为供试病原菌,用琼胶平板法对夹竹桃等10种植物样品的丙酮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夹竹桃提取物对黄瓜褐斑病菌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70%,其中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6%;花椒提取物对番茄叶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60%;南天竹对两种病原菌菌丝的抑制率为50%以上;小茴香、香菜等植物提取物在低浓度时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中草药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白藓皮对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 g/mL白藓皮对番茄早疫病、番茄灰霉病、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6.3%、82.3%和75.1%;胡椒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黑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山芋黑疤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早疫病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0.2 g/mL胡椒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4.5%;甘草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抑制作用,0.2 g/mL甘草对番茄早疫病防效为7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