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嗣同才华横溢,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题材方面丰富多样,而且在诗韵创造上也是气势磅礴,意象隽永。可以说,谭诗众多的意象寓意深刻,描写生动,其中尤其以"水""剑"意象意蕴独特,内涵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6,(6):62-65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在写诗作词时都喜欢运用各种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其中,"月"意象是诗人词人都非常钟爱的一种,被古今文人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清代词人项鸿祚以写愁言恨著称,他的词集《忆云词》里运用了大量的"月"意象,这些"月"意象无不有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对象,不同的意象能传达不同的感情,《花间集》中充斥着繁多的意象,其中的"泪"意象也被花间诸贤不厌其烦地使用着。《花间集》中的"泪"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入探寻其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花间词作。本文将从"泪"意象、"泪"意象的内涵以及"泪"意象的运作等几个方面对《花间集》中"泪"意象进行多角度探究。  相似文献   

4.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因其诗句中"月亮"这一意象,蕴含无穷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笔者从《春江花月夜》写"月亮"的诗句中,赏析"月亮"丰富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莽汉"诗歌的意象背后确实含有着深刻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有着超出意象本体之外的深刻内涵。最后,我们可以说,"莽汉"诗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准确地反映了青年人的真实心态和时代的文化氛围;站在反思者的角度和高度,明确了执著的反文化姿态的意义;把川东口语引入诗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诗歌走向的多元化可能;把生活方式从想象转为真实,是个体与时代精神的沉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中,"兄弟"相关意象较为丰富。其取象多以身体部位与动植物为主,遵循取象容易、类比关系、委婉含蓄等原则。经过长期积淀选择,最终形成一些常见的"兄弟"相关意象,它们藏于百姓潜意识,流于大众口头,现于各类文字,深刻地影响到传统的伦理文化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仍不失其伦理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意象”说在我国古代丰富多采的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但在现当代的古文论研究中,古典意象论却成了一个被人忽视的角落.近几年来,古代“意象”理论逐渐为人所重视,人们对“意象”说的萌芽、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意象”范畴本身的内涵、特点等方面作出了富有价值的探索.不过对于“意象”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文艺学范畴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内容和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没有一部专写"狗"的长篇小说,但其长篇小说中却刻画了众多的"狗"意象,它们是生活万象的寄托、人世精神的载体、情感想象的寄寓,丰富的内涵升华了小说作品内容的深刻,也成为了研读贾平凹小说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韦宏梅 《考试周刊》2010,(37):20-21
意象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它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解读诗歌的要旨,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古代诗歌里描写杜鹃意象的诗歌很多,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内蕴是丰富深刻的,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透过"杜鹃"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0.
"老磨屋"是《古船》中一个重要的空间意象,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洼狸镇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而且在它的身上寄寓了作家对历史、民族、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它在文本中还起着潜在的结构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莫言以"肉"意象充实并丰富了文学意象群,对"肉"意象的提炼及对"肉"意象所蕴涵文化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力求深入探讨"肉"意象的文化象征意义,以期揭示其多重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丁耀亢的诗歌创作相当丰富,其中直接涉及"菊"意象的诗歌有109首,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共同完成了诗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使命,并以其丰富的意象内涵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感受。"菊"意象高频率的出现也与丁耀亢特殊的人生遭际和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9):27-28
意象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文本,理解体悟作者的内在情感。《荷塘月色》中出现了诸多意蕴丰富的意象,"月"意象就是其中之一,月下出游,月下荷塘,月下所思,月下联想,围绕"月"形成了丰富的意象系统,细细品味"月",延伸探究"月"的丰富意蕴,能给人带来许多美妙的审美体验,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14.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有着多重的文化涵义。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其词意象丰富,其中,"燕子"意象是她最常用的意象之一。徐灿以其善感的心灵、敏感的才思赋予"燕子"这一常见意象不同的精神内涵,"燕子"成为含蓄地表达她内心思绪、情感意趣的借用之物。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词中的"月"意象有着十分丰富的意蕴,词人借月抒发内心的悲愤、衬托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境、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格。月亮意象之所以成为船山词中的常见意象,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月亮意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船山词清雅刚健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论唐宋诗中“海”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中意象十分巧妙而丰富,本文通过对唐宋诗中有关"海"的诗歌意象的梳理,从而体会在中国独特地域视野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视角下,那一时期世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态,以及唐宋诗中"海"的意象所表达出来的诗人思想情感意蕴,并在对"海"意象进行文化和审美的双重分析中,体会其局限性及所造成的时人的隔绝心理。  相似文献   

17.
在"南柯梦"系列作品的形成与成熟过程中,主要有三个代表性文本:六朝志怪小说《卢汾》、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明代戏曲《南柯记》。而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的"槐"意象,在"南柯梦"文本的沿革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较清晰看出,作者从初期潜意识受"槐"民俗观念的影响,将"槐"的寓意有意无意地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转化为后期在创作过程中主动赋予"槐"意象新的意义,并且还借用其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来对剧情进行再构造。可以说,"槐"意象丰富的民俗寓意在"南柯梦"系列作品的再创造中得到了逐渐丰满与定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冷兵器。因其历史久远、不断发展,所以具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成为古代诗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李白的诗中,"剑"意象出现的频率极高,他用丰富的"剑"意象来塑造众多英雄侠士的同时,也蕴含了他本人独特的精神指向。同时,李白对诗歌"剑"意象运用的创新,也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徐少纯 《钦州学院学报》2013,28(4):20-22,27
长篇小说《蛙》是莫言酝酿了十多年的作品,小说的成功源于它异于常规的形式、引人深思的内容,更源于作者独运匠心所选取的民俗意象。其中,"蛙"与"猫头鹰"意象引人深思,"蛙"是母神的动物化身意象,"猫头鹰"是母神的变容。它们充满着浓厚的民俗意味,蕴含着深刻的民俗内涵,体现了一直存在民众心目中的母神信仰,而母神信仰源于古老的生殖崇拜。  相似文献   

20.
仓央嘉措的诗歌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从宗教美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仓央嘉措诗歌中"月"意象所蕴含的宗教意义,从而更深刻地挖掘诗歌中所体现的宗教诫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