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培养目标是将国家教育目标校本化的过程。在规划学校培养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精神自我发展与个人自我发展融合的价值,也要关注学生精神自我发展与社会自我发展融合的价值。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有三个:营造与培养目标相融合的学校文化,提升培养目标的课程领导力,实施有品质的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核心部分,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我校历史专业现行课程设置存在培养目标单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实习时间短,缺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历史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拓宽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改变较为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合格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周璇 《广西教育》2011,(24):121-122
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训技能训练;注重“学涯”规划指导,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注重规划共性教育,忽视学生个别指导等问题。该课程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从专业导师启发式实训教学、企业辅导员顾问式实训教学、假期社会实践直观式实训教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将OBE理念应用于民法学课程的教学体系的设置、实践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民法学课程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实践教学改革应当根据实施效果进行反思与改进:通过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完善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估机制等措施,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坚持实践课程或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安排,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转变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生命化教育的必要性为主要依据,从满足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满足课程改革新的要求、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识字和阅读教学同生命教育有效融合、作文教学合理渗透生命教育、结合实际生活提高生命价值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以加强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生命化教育的必要性为主要依据,从满足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满足课程改革新的要求、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识字和阅读教学同生命教育有效融合、作文教学合理渗透生命教育、结合实际生活提高生命价值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以加强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价值是引领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当前高校生命教育仍存在信奉"拿来主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解读、割裂个体完整的生命、忽视生命教育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等问题。为此,应携手合作,开发有特色的生命教育通识课程;走向他人,以生命体验生命;协同教学,引领学生对生命的反省;外引内培,打造专业化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赛男 《继续教育》2006,20(12):60-61
一,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理念落后,培养目标模糊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课程一直是以知识来定位的,课程设置也是以知识的严密逻辑性和系统性为导向的。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注重学科课程,忽视教育专业课程;注重职前课程,忽视职后课程;注重专业技能,忽视教学技能。没有教师教育特色。从培养目标来看,高师课程体系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不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太过专业化,重深度,轻广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标准,采用基于产出教育模式,打破机械设计课程群中各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弱化各课程个性概念;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与实施,删除、调整课程群中内容重叠部分、理论性较强部分和不适应当代新技术等部分,有效降低课程群的总教学课时,加强实践教学课时。通过机械设计课程群的建设和改革,增进学生在设计中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我们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一线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在课堂上,工作的重点就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而新课程正指引我们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