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真要道》是明末清初伍遵契对波斯文《米尔撒德》(Mirsad)的汉语译本,全书用经堂语直译,口语化强,代表明末清初经堂语的实际面貌。《归真要道》比拟式形式比同时期汉文文献简单,仅有D+X+Z及D+X两种,比拟助词及像义动词与比拟式的历时发展基本一致,同时,其比拟式受南京方言影响大,几乎不受外族语干扰。  相似文献   

2.
《醒世姻缘传》中的比拟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醒世姻缘传》中的比拟式有全式和简式,即“像义动词+X(喻体)+比拟助词”,“像义动词+X”和“X+比拟助词”。在汉语由明至清的发展过程中,《醒世姻缘传》中的比拟式呈现出较鲜明的过渡特点,既有旧的比拟式的沿用与消亡,又有新的比拟式的萌芽与发展,从而形成新的比拟式系统。  相似文献   

3.
重点介绍了回族经堂教育、经堂用语及国内第一部经堂语翻译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4.
《元刊杂剧三十种》(下简称《元杂》)的比拟式有全式“像义动词+喻体+比拟助词”,又有简式“像义动词+喻体”和“喻体+比拟助词”.《元杂》出现了结构形式和句法功能与前代不同的比拟句式,反映了蒙元时期语言融合背景下比拟式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5.
杨永龙 《中国语文》2012,(6):525-536,576
本文试图证明汉语目的构式"VP去"与SOV语序有关联。注意到:1)最早的"VP去"见于汉译佛经,其后多见于和佛经有关或受阿尔泰语影响的历时文献中;2)"VP去"往往与"D+去"同现,与此相对的是"去VP"与"去+D"同现;3)在SOV语序的女真语、《元朝秘史》以及现代涉汉混合语中,相关语序也是"D+QU(去义动词)"、"VP+QU";4)"去+VP+去"是两种语序类型的目的构式混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元刊杂剧三十种》(下简称《元杂》)的比拟式有全式"像义动词+喻体+比拟助词",又有简式"像义动词+喻体"和"喻体+比拟助词"。《元杂》出现了结构形式和句法功能与前代不同的比拟句式,反映了蒙元时期语言融合背景下比拟式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7.
陆俭明先生在论文《析“像……似的”》中,将“跟X一样”比拟结构分析成: 跟X一样1—2述宾结构34 3—4助词结构朱德熙先生的论文《说“跟……一样”》也有类似的分析跟+(N+一样) “N+一样”是“跟”的宾浯。  相似文献   

8.
回族经堂教育由明末伊斯兰学者胡登洲创办,是延续数百年而不衰的一种宗教教育方式。经堂教育在清代步入繁盛,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经堂教育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即经堂语。经堂语作为一种教学用语,是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将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的不同词汇或短语交互组合成句的独特汉语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9.
对《蜀语》中引用《方言》的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明末清初四川方言的词语主要来源于楚方言,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来源相吻合.此外,还受到秦晋方言和其他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源学角度出发,探求回族经堂语词汇系统的构成,对构成回族经堂语的词的概念义和色彩义范畴进行了分析,就经堂语词汇在汉语史和汉语系统中的意义和作用也进行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