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丹燕是少女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主要从展现少女成长内心世界的细腻传神、源于生命的忧郁情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三个方面探讨了陈丹燕少女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自1978年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呈现出一派全新的景象。少年题材的小说得到长足的发展。从刘心武《我可不怕十三岁》、王安忆《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到程玮《少女的红发卡》、陈丹燕《中国少女》、秦文君《十六岁少女》以及曹文轩《细米》《红瓦》、李有干《大芦荡》等等,少年小说俨然成了主力军。作家对于这些“大孩子”的热衷,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陈丹燕,上世纪8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少女们》(获文化部新时期十年儿童文学二等奖)、《女中学生三部曲》(获全国妇女儿童题材作品奖)、《独生子女宣言》、《我的妈妈是精灵》、《广场空荡荡》。陈丹燕在少年文学和直接与中学生进行对话的文学现象中,是较早的倡导者。她开辟了儿童文学新天地,是一位能走进儿童生命空间最深层的作家。儿童文学评论家周晓表示:“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创作更多能真正融入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作品。”陈丹燕的创作实践印证了周晓的观点,笔者在本文将从人物、主题、形式特征等方面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陈丹燕的上海怀旧散文与旅欧散文的分析,解构陈丹燕的精神世界,展现陈丹青散文创作中的摩登上海主题、真正的精神家园探寻、依托文化底蕴的怀旧书写这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陈丹燕的近期作品入手 ,分析了她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儿童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构建起融贯中西的新儿童文学文化坐标。通过分析陈丹燕创作的儿童小说,探讨中国儿童文学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产生的多元文化主题,关注透视儿童的心灵世界,形成中国独立的儿童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个人几十年的人生体验对她的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忧伤的童年体验、青涩的成长经历是其创作的源泉和表现内容。将王安忆在小说中对少女童年、少年、青年阶段成长经历的书写与其个人经历相结合,可以发现王安忆对少女精神成长的书写带有浓厚的自传体色彩。  相似文献   

8.
女性作家凸现了少女小说创作的优势与特质,特别是书写关于"母亲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女性作家一方面拥有深层的童年记忆与少女情结,对少女心绪有着敏感的体会与艺术的把握,另一方面作为成年女性她们有可能兼备女儿与母亲两种角色的体验,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更深刻地表达女儿来自于母体又要脱离母体,既亲近又疏离的错综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彭学军的少年小说以其独具的诗性魅力立足于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这种诗意源于她内心无法释怀的湘西情结以及蕴藉其中的浓郁的原始主义情怀,她把这种情结凝结成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少女形象,从而构成了小说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10.
戴萦袅 《新读写》2008,(6):32-34
《被磕痛的心》是一部很有才情的少女小说.小说作者戴萦袅曾在本刊发表过多篇习作,这部长篇小说是她在高中时开始创作的。当她考取了复旦大学的时候,长篇小说《被磕痛的心》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真是双喜临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