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在文言中,确切的说在齐梁而后始有第三人称代词之用。通常认为古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为"彼""其""之""伊""渠"等。然而这些人称代词都是不断的发展完善起来的,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所使用的第三人称代词及其用法也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对汉魏、隋唐、宋元、明清、新文化运动这五个时期的人称代词在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来论述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考察《论语》与《论语注疏》中的人称代词,发现从上古到中古,人称代词的演进状况大致是:①第一人称中“而”、“予”、“朕”已经消失,“吾”、“我”仍在使用,且“我”占主导地位;②第二人称“而”已经消失,“女”、“尔”一直使用;③第三人称“彼”、“夫”已经消失,“其”、“之”一直作为第三人称代词;④两部书中的“他”均作旁指代词。  相似文献   

3.
今文《周书》的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我、予、朕、(印)”4个,第二人称代词“尔、汝、乃、而”4个,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3个,同时还有“某、自、己、人”4个特殊指人代词,人称代词种类齐全、指称功能完备且出现分工互补之势.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总体特点是周代的时代色彩鲜明,人称代词和名词共现构成同位语的现象常见,人称代词在使用中已显示出谦恭礼让的文化色彩.这些特点为从语言角度验证今文《周书》的语料时代问题及真实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同时也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语料,发现今文《周书》一些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与过去学界认为的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有不一致的地方,这为重新认识上古汉语这些人称代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7,22(1):81-84
从先秦到中古时期,作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人称代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把上古时期的《史记》和中古时期的《世说新语》的人称代词进行历时的比较,可以看出人称代词在数量和使用频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并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孟子》中的人称代词共有三身,其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我”,而且功能也最健全.第二人称代词仅有汝(女)和“尔”两个,第三人称代词“之”和“其”的功能都不健全.《孟子》中使用于谦称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也有称代的功能,但均非代词.  相似文献   

6.
元明时期是汉语词汇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考察了几组代词在《古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和《训世评话》中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元明常用代词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变化:元代常用人称代词"俺""咱""我们""恁"在明代分别被新的常用代词"我""咱们""你"所取代;元代常用指示代词"这""那"在明代完全取代了"阿的""兀的""兀那",继续成为明代常用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7.
人称代词在代词系统中是比较复杂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更是如此.本文将从第三人称代词本身的变化,第三人称代词是否影响句中与其所对应的动词的表达形式,语义差异三个方面来阐述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下第三人称代词的具体差是.  相似文献   

8.
段兴臻 《文教资料》2013,(10):31-33
在《庄子》中"其"共1257见,其中用做第三人称代词共835见,占66.43%。《庄子》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其"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做定语和主语。在第三人称代词"其"做定语的用例中,与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其+N/NP"格式的是"其"做定语时最主要的形式。"其+N/NP"格式既可以做主语,又可以做宾语。在第三人称代词"其"做主语的用例中,"其"可以在主谓短语"其+谓"格式中做小主语,同时"其+谓"格式既可以做句子的主语,又可以做动词的宾语。此外,《庄子》中第三人称代词"其"还可以做兼语和介词宾语。在《庄子》中,第三人称代词"其"既可代单数,又可代复数;既可称代人,又可称代物。"其"用来称代第一、二人称的用法在《庄子》中偶有所见。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中古汉语到近古汉语,作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人称代词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拟把中古时期的《世说新语》和近古时期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称代词进行比较,以找寻一些人称代词产生和消失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