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跨域治理对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与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强化联动、促进企业参与以及资源带动等方式,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在跨域治理方面已形成初步探索。但跨域治理结构松散、治理工具缺乏、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公众参与治理程度低以及治理效能不高等问题制约了跨域治理总体水平。通过完善认同机制、主体协同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强化产教融合机制及信息机制等,不断提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跨域治理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维护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澳大利亚积极开展对外职业教育援助。澳大利亚对外职业教育援助的主要路径包括:参与受援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和咨询,帮助受援国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协助受援国优化就业环境,促进受援国公民赴澳学习。澳大利亚对外职业教育援助呈现出四大特征:尊重受援国的主体性,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和注重援助绩效。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具有复杂性、开放性、整体性和自组织性等网络组织的特征。企业在职业教育网络治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通过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认知嵌入等多元嵌入方式融入职业教育网络组织,通过适应、信任、协调、维护等机制参与职业教育网络治理。当前,要确立企业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善于治理的能力、关注企业在治理中的文化融合,进而有效推进职业教育网络治理,提升职业教育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推进治理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因其跨界属性,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均可以参与其治理,在治理过程中,为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形成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当前,职业教育治理中还存在学校的主体性危机、政府单中心主义倾向明显、行政化凝聚弱化共同体的内聚力、多元主体共治缺少利益连接点和基本共识等问题。为此,必须从理念变革、职能重塑、关系重建、利益调节等方面来推进职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彰显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类型教育的核心价值。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通过政策推动实现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
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继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之后的必然趋势。自2002年《哥本哈根宣言》后,欧盟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和政策引领,实施"欧洲工具",并不断完善相关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欧洲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其成功之处当为我国职业教育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缓慢已成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大掣肘,农村职业教育则是打破困境的关键一环。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具有内在耦合性,二者在同一治理场域中共生发展,并呈现进阶性的发展状态。首先,在跨界适应段,表现出“竞争”与“协同”关系;其次,在融合调试段,表现出“博弈”与“耦合”关系;最后,在共生发展段,表现出“外推”与“内生”关系。基于此,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与共生发展的“超系统”,能够提升共生发展体系的共生力:一方面,实现农村职业教育“自系统”内生力的效率最大化,充分发挥政治服务、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和谐、人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实现农村社会“他系统”融合力的效率最大化,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职业教育治理的基本方式,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法治化。法律是法治的前提,国家法制和教育法规是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法治为职业教育治理“良法”注入基本价值,保障职业教育治理达到“善治”。法治化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应通过构建职业教育治理的国家法体系和教育法规体系实现治理法制化,建立健全国家法和职业教育法执行体制机制,提升治理主体法治实施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明的发展不仅有赖于巨大的经济成就和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且取决于精神—文化的开拓性建设。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回归人是历史逻辑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作为目的的人的内在素质出发,建立职业教育与技术情景的互动,抵抗工业文明时代的肤浅与失度,重建职业教育的尊严与深度。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过程是区域经济社会单向"倒逼"质量生成的过程,职业教育质量治理的过程则是能动性发挥"主动"作用质量生成的过程。两者之间既存共生共存的依赖,也具时多时少的博弈冲突。从质量管理的"机械性"适应、"依附性"适应、"偏利性"适应到质量治理的"增益性"适应,是职业教育质量发展阶段性推进的必然选择。借以共治生"善者"、共治保"善于"、共治求"善治"的适应性治理体系建构,能够有效助推职业教育质量与区域经济间的共生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职教集团在数量、规模日益繁荣的景象背后,因理论基础薄弱,政策的桎梏,尤为关键的是职教集团利益增值无法平衡,造成职教集团高效运营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滞。以辽宁省职教集团运行困境为研究切入点,对职教集团运行阻滞的根源进行探寻,有针对性地得出深化职教集团理论搭建、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突破原有利益呈现形式三点对策,来改进职教集团的长效运营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职教集团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理论是当今国际社会科学界最热门的前沿理论之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逻辑体系.将治理理论引入到职教集团的研究中,从治理理论出发,职教集团治理是指协调职教集团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其目的是构建一个多元治理模式,推动职教集团有序发展.从治理主体来看,职教集团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三大类,政府、职业学校与企业,它们同时也是职教集团的治理主体.治理模式上,目前我国职教集团正处于发展初期,经历着从简单联合体向高级形式的发展趋势.建立多元治理模式是提升职教集团内部控制力与协调力,推动职教集团成长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社会转型期,职业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问题变得至关重要.那么高职教育的出路何在,文中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特色求发展、多元化办学和终身化教育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高职和中职在教学内容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高职学生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对照高职业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职与中职教学内容衔接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是我国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路径.新升格职业大学有效治理面临定位新、基础弱、易漂移的挑战.理念层面,新升格职业大学应树立层次要求与类型特征相融的目标,打造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互促的格局,权力分配坚持自治性与开放性并存,建构多维度制度要素互补的组织场域.实践层面,外部治理注重形成政府、行业组织、...  相似文献   

16.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但目前产教融合的治理体系相对薄弱,产教融合改革存在诸多阻滞。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健全成熟,特色明显,政府、行会与工会等多元主体积极介入,重视协调机制构建,成为紧密联系、彼此协调的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从宏观政策制定到微观运行程序,对产教融合进行系统设计,规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重视职业教育法规、标准的建设与修订,法规标准体系健全,保障十分有力;采取补贴、贷款、税收、项目等方式激发企业参与动力,重视通过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增强产教融合的社会心理认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体系构建应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规体系、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课程治理、积淀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云计算在教育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云计算理念与技术的软硬件及数据资源充分共享的东盟职业教育网云平台的构建思路,重点阐述由核心服务、服务管理、用户访问接口等构成的东盟职业教育网云平台系统体系结构及其分层功能,并对东盟职业教育网云平台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及保障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发生重大调整,教育公共治理视阈下的高职教育评估问题探索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性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研究从教育公共治理视角出发对高职教育评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质量治理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举措.职业教育走向质量治理具有逻辑必然性,是管理概念的新样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呼唤,源于现实困境的诉求,真正体现了"双高"示范品牌打造的价值归属.职业教育质量治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通过实施教师、教材、教法的综合质量治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体共治、资源互补等类型质量治理,文化高端育人的质量治理,突破问题困境的创新治理等措施,实现职业教育"大有作为"的质量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现状的分析,指出广西高职教育与东盟教育合作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并探讨了二者合作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方法,以此促进广西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