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肃省陇南成县大云寺至今裸露着一处唐宪宗元和九年(814)的<李叔政题壁>墨迹,它是考察唐代题壁书法的重要实证,有着珍贵的文物价值.本文介绍<李叔政题壁>的位置、现状及书法艺术特征,考证作者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题壁诗是我国古代、尤其是唐代诗歌写作和传播的一种常见形态。柳宗元作为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留下了一些优秀的题壁诗。解读这些题壁诗,能加深对柳宗元心态和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4.
汉赋与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作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是先秦至魏晋游仙诗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汉赋将游仙与退隐相结合,开启了游仙隐逸化的基本表现模式;汉赋的游仙描写,已不完全是"楚辞式"的借游仙以抒怀,更多地表现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列仙之趣";从楚辞到汉赋,游仙遇仙地点发生了由天界向人间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游仙描写的艺术想象空间;汉赋中的神仙世界自由美好,巳成为文人精神境界的一种象征,寄托着赋作家遗世高蹈、超乎尘垢之外的人生志趣.所有这些都对魏晋游仙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游仙诗是我国古代传统诗歌题材之一。而被誉为"中兴第一"的西晋郭璞的游仙诗以"仙姿而游于方内"的审美心态深刻揭示了两晋动荡的政治生活,表现出动荡时代中有识之士对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的关切,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深厚的现实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魏晋是游仙诗高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游仙诗在郭璞手里完成了三个转变:在宗教观念上由世俗的转为文人的;体裁上由叙事的转为抒情的;在写作内容上由"列仙之趣"转为"坎廪咏怀",但开创之功应属曹操.他率先将许多乐府古体诗移植成了游仙诗,为游仙诗高潮的最终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植游仙诗在情感的内容上可分为四类:一是表现"列仙之趣",二是抒发渴望自由之愿,三是抒发隐逸淡泊之情,四是抒发企盼长生建立功业之感.将郭璞的游仙诗与之比较可更清晰地看出曹植游仙诗的特点:情感的昂扬向上、借"游仙"途径抒发渴望自由之情以及浓重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8.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我自横刀向天笑,忍死须臾待杜根。去留肝胆两昆仑!  相似文献   

9.
题壁传诗     
“题壁”二字最早见于《梁书》,史载侯景被梁简文帝“幽絷”后.“题壁自序”。而题壁诗的兴盛还是在唐代以后,尤以宋代为最.超过了万首。  相似文献   

10.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天岩,作为赣南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造像群,对于研究宋代以来宗教、世俗生活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通天岩摩崖石刻造像题记作为人文景观,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具备重要的文献价值。自有宋以来,通天岩人文荟萃,旅虔或游历者不可胜数,他们在通天岩或饮酒赋诗,或吟哦题记,构成了重要的文化品格。就宋代以来通天岩摩崖题记进行校勘考证,并实地考察,标明摩崖石刻题记具体位置,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在此基础上,对通天岩摩崖题记背后的文化现象作出分析研究,探明"禅隐文化"向"阳明文化"的转变与互通之径,兼及书风丕变,以时代的广角析理,以期相对全面地阐释近千年来通天岩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2.
南朝铭文数量颇多,然而成就突出者则较少。就功能而言,铭文侧重于述德颂功或警戒世人。从语言形式上来看,以四言韵语为主,兼有少量六言或七言。与时文风气完全相合,南朝铭文以骈体行文,追求藻绘、用事、声律及对仗等形式技巧,体现出很高的审美价值。南朝文人过于强调铭文的审美价值,相应地,其实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  相似文献   

13.
位于湖南省辰溪县辰阳镇铜湾溪村的丹山临江崖壁上,分布着一处面积超过1 500平方米的摩崖石刻群,汇集了包括明、清、民国三朝约400年历史中的近20方石刻,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有明人胡松的"壁立万仞""钟鼓洞"、徐珊的"夳古遗音"、徐廷绶的"碧水丹山"、清代无名氏的"丹山洞"、民国田镇藩的"五溪锁钥"题刻,和明人曾才汉的《奉和阳明先生题钟鼓洞韵》、陶钦夔的《过钟鼓洞步阳明先生韵》、郑烛的《过钟鼓洞步阳明先生韵》诗刻。丹山摩崖石刻群的形成,得益于丹山所处大酉山的名山效应、王阳明的名人效应以及丹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丹山摩崖石刻群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形态多样、艺术价值高,而于2011年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鼎盛期,这与宋代大批文人到桂林的活动是有着紧密关系的。桂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无数的文人,因此,旅游成了旅桂文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旅游中的题诗则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诗是蕴含着诗人感情的,所以透过诗歌我们可以探窥诗人的某种旅游心态。  相似文献   

15.
探究二雅中反映南方战事诗歌自信与昂扬基调的形成原因,以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桂林是我国石刻文献发展特别集中、且成就突出的地区.桂林石刻从文献角度而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这种特点和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性,二是系统性,三是珍稀性和广泛性.但是,今人对桂林石刻的整理研究非常不够,有待于尽快整理出好的本子,为学界提供更可信的文献,使桂林石刻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文献价值,为学术研究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湘南木石雕是中国雕刻艺术中的奇葩,被雕刻家们尊为“具有世界地域文化面貌的木石雕精华”.其形成 与影响,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渊源,更有着湘南独特的地理区位抉择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8.
广西石刻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多珍稀之作。通过广西这些石刻,可以看出广西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某一门学术的成就,以及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磨合,是对广西也是对国家历史研究的文献的很大补充,是佚落在民间的学术研究史上的难得文献。目前对广西石刻还缺乏全面整理,虽有一定成就,但比较零乱、简单、粗糙。要很好地保护利用广西石刻,发挥广西石刻的文献价值,认真整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杜海军先生所著《桂林石刻总集辑校》在充分吸收前人整理的桂林石刻文献成果基础上,又多方搜求,务求网罗桂林石刻无遗漏,与前代相比更加全面;其次,在石刻录文方面,辨识石刻文字精确,改正了以往文献录文上的一些错误,并按石刻原文字体录文,文献可靠性高;再次,通过以往不同桂林石刻文献之间的校勘,将当前石刻、拓片无法辨识的部分校补完整,保证了桂林石刻文献内容的完整性;最后,该书在编排体例上,除了按传统标出石刻刊刻时间、出土地点、尺寸、书体等说明,还新增加了校勘、石刻作者简介和人名索引,方便了读者查阅。这些方面使得该书成为目前桂林石刻整理文献中最好的一个本子,更具文献利用价值,同时也是对金石学的一项开创性贡献,是对文献学的开拓。  相似文献   

20.
崂山太清宫元代石刻“圣旨”具有口语化、将注释夹述于正文中且字体与行款不变的特点。我国古代公文的抬头制度分三类九等,相比而言,该“圣旨”在抬头文字具体处理上颇有不规范之处。元代三“旨”并行,“圣旨”遂成为法定君命公文文种的特定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