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9年新疆库车县新发现了阿艾石窟,通过对其洞窟形制、壁画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绘画技法、历史背景等的分析研究,发现阿艾石窟艺术与敦煌莫高窟艺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对敦煌佛教艺术西传有了时空方面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佛教供养人主要是修造佛教建筑的出资者,即布施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佛教石窟中供养人亦会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实面貌。本文以麦积山石窟北朝的佛教供养人雕塑及壁画为切入点,对其服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复杂的演变过程,探求其特征来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敦煌和瓜州两地西夏时期石窟艺术的壁画题材、造型风格、供养人构成、艺术功能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敦煌与瓜州在西夏时期因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军事形势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动荡不安的敦煌,由于历史的惯性继续了归义军时期的制作佛教艺术的热情,但仅限于改建或补绘前朝石窟;而相对稳定而强势的瓜州则营建了一批特色鲜明、原创性极强的新窟,集中反映了西夏在文化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分南北二区,现存石窟9座,大致呈南北走向,坐东朝西,主要洞窟为3座中心柱窟。童子寺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朝、清代曾有营修,现存有壁画、题记及部分道教题材造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沿萨特累季河上游、直抵与之毗邻的西藏西部地区发现的佛教石窟壁画。石窟遗址大多分布于十分偏远的东嘎、皮央和达木布。在历史上属古格王国的辖地。石窟中不仅发现了丰富的壁画,而且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塑像,这些鲜为人知的壁画,为人们了解西藏西部地区的佛教艺术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西魏时期建造的第249、285窟为切入点,由它们展示的佛教石窟从洞庭建筑、塑像、壁画逐步中国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敦煌佛教艺术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与龟兹本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拥有数量巨大的佛教故事,是克孜尔石窟壁画最大的特点。故事壁画反映的是佛教的教义、佛国世界的种种情貌。但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必然要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否则没有生存的余地。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随历史的发展,龟兹本土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龟兹和西域的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里,形成了龟兹特色的新型佛教艺术。论文就是从克孜尔故事壁画的几个方面,探索龟兹本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霍旭初 《家教指南》2011,(1):1-7,125,128
僧衣是佛教信徒形象的标志,又是佛教戒律的重要内容,还有成就功德的内涵。佛教对僧衣有严格的轨制要求。随着佛教的发展,特别是部派佛教时期,为了区分不同派别,易于识别派属身份,各派在僧衣颜色和样式上各有自己的特征。说一切有部比较考究僧衣标识,制定了与众不同的式样标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供养比丘和佛教故事中的比丘僧衣,充分反映出说一切有部的僧衣特色。本文通过佛教文献和龟兹石窟壁画对照,并用唐代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有关印度说一切有部"著衣法式"等记载,对龟兹石窟僧衣的相关问题作探索与考证。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随着历史的发展,本土的民俗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西域的民俗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中。其中有佛教故事画中的民俗文化;供养人画中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中的民俗特征以及石窟壁画中的菱形格装饰等。其人物形态的造型已典型西域化。  相似文献   

10.
龟兹石窟存有多幅"佛受九罪报"题材壁画,表现的是佛前世的"恶行"和所得的果报.本文从"佛受九罪报"内容入手,结合龟兹壁画进行考释,并对与"佛受九罪报"相关的几个佛教思想理论问题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供养人画像与石窟段文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讲演稿)敦煌壁画分七类:佛像画、佛经故事画、传统神话题材、经变画、佛教史迹画、装饰图案、供养人画像。这次学术讲演只讲石窟与供养人画像的关系。供养人即出资开窟塑像画壁画的功德主,洞窟完成之后,功德主的形像一...  相似文献   

12.
甘肃石窟雕塑艺术概论胡同庆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实属全国之冠。甘肃石窟主要是佛教石窟寺,而洞窟建筑、雕塑、壁画是佛教石窟寺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雕塑——人们的膜拜对象——是石窟寺的主体。为此,介绍和专论甘肃石窟雕塑艺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克孜尔石窟营造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一个多世纪。莫高窟北朝时期的石窟,从窟形到壁画艺术深受克孜尔石窟的影响。本文以莫高窟与克孜尔石窟中画幅内容相同的故事画为例,从表现形式、构图艺术上对比分析,说明克孜尔石窟与莫高窟之间的源流关系。以此证明莫高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克孜尔石窟中的故事画,并使佛教故事形式更完美,构图更巧妙,内容更丰富,篇幅更宏伟。  相似文献   

14.
肃南上石坝河石窟是一处地处偏远的小型石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近年来由于对西游记壁画的关注,这处石窟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以第3窟中的壁画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壁画的空间分布、题材选择、情节内容做了详细、全面的阐释与研究。不仅解读出了所有的西游记壁画,还分辨出了观音救难等画面。在此基础上又对壁画的题材组合、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营建意图和壁画反映的社会思想状况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蒙元时期文献、图像资料和元代石窟寺壁画等,对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的形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的形制与蒙元时期流行的矮床及宝座相似,但也有区别。此外,文章从阿尔寨石窟壁画中所绘坐具的形制、绘画风格、榜题书写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坐具大概流行的年代为15—16世纪。  相似文献   

16.
敦煌石窟保护五十年樊锦诗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它与中国许许多多石窟一样,是开凿于河畔山崖的佛教寺庙。石窟前有河流流过。石窟的建筑开凿于酒泉系砾层上,因石质疏松,不宜精雕细刻,故采用壁画与泥塑彩绘的艺术形式,表现佛教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文化功能学的视角,解读龟兹石窟壁画的意义和功能.石窟壁画本是佛教为宣传其教义、教法、教理所创立的一种直观视觉的表述形式,也即艺术的表达形式.龟兹石窟壁画作为历史上的宗教文化,具有多种功能的价值意义.文章还以龟兹壁画为例从四方面论述了宗教文化的历史功能:一、具有传播信仰,宣扬教义的功能作用;二、具有记载佛教创教传教的历史过程,增加宗教的神圣性的功能;三、营造虔诚、庄重的礼佛氛围,强化宗教徒的宗教情感的功能;四、客观上起到了反映现实生活的作用.文章还进一步论述了龟兹石窟壁画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一是历史文化、文物的价值;二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赵声良先生著《敦煌石窟艺术简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敦煌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从4世纪到14世纪,延续千余年之久的敦煌石窟常建常新,创造出了与印度佛教艺术和佛教理论不同,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佛教艺术和佛教思想。全书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将敦煌石窟艺术分为十六国北朝、隋代、唐代前期、唐代后期、五代宋西夏元等五个时期,对敦煌石窟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从洞窟形制、彩塑艺术、壁画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敦煌石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如仅从石窟数量来说:它比不过阿富汗巴米羊石窟。据日本和法国的考古学家调查,巴米羊拥有700多个洞窟,但绝大多数仅存空洞,著名的东大佛、西大佛,也存战争年代遭到破坏,头面俱无,残破不堪,壁画也所剩无几。龟兹壁画和敦煌壁画,直接间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探  相似文献   

20.
克孜尔石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考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克孜尔石窟降伏六师外道壁画考析赵莉在龟兹石窟壁画中,表现佛一生事迹的佛传题材比较普遍,大约有60余种。①其中有些题材在国内其他地区不甚出现,如降伏六师外道即是。降伏六师外道故事是龟兹佛传壁画中具有浓厚神奇色彩的一章,迄今未见专文论述。笔者不敏,意欲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