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漠狼孩》是作家郭雪波的一部生态小说力作,小说故事以内蒙古草原为背景展开,作品通过离奇而神秘的叙写向读者展示了人与狼的紧张关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表达了作者对文明与野蛮,人性与"狼性"的冲突与生态思考,体现了浓浓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小说《狼图腾》和《狼孩》在探讨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共同的视野。《狼图腾》对内蒙古额仑草原狼与生态的关系问题展开描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狼对整个草原生态的巨大贡献。《狼孩》则主要致力于狼的性情与命运描写,通过人与狼视野和心理的相互对照,反映狼对人性的痛斥、人对狼的发现以及自我的反省。  相似文献   

3.
方方小说《一唱三叹》的主人公玲妈曾对国家有着宗教般的忠顺,以国家为终极信靠的理念成了其伦常日用之规范,她完全自觉自愿地捐弃了生活的属己空间,将国家视为自己的终极归宿。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除了墙上破旧的奖状,玲妈贫病交加,一无所有,内心充满了懊悔与绝望。这生动地提醒人们国与家、政与教、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离以及社会关怀与终极关怀的分别实为构建公民社会所必需,是改革开放、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化转型的必有之义,否则只能带来对人心灵的误导与损害。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理论是文学视角下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批评潮流。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理论要旨,对电影《逃离德黑兰》中的场景和情节进行分析,揭示出电影制作班底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生态关怀和人文关怀,呼吁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  相似文献   

5.
<鹿之民>体现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小说揭示了加拿大北极荒原地区人类与不同物种间休戚与共的关系;肯定了生态链的稳定保证了土著种群的延续;批判白种人的侵入导致了生态链的断裂,从而造成土著人的生存悲剧;呼吁人们承担生态责任,进行生态补偿,避免成为生态难民.  相似文献   

6.
《狼图腾》是一部融合了历史学、军事学、人类学、哲学等多领域,以狼为叙事主体的文学著作。全书以三次大型的关于狼的战争以及主人公与一只小狼朝夕相处的故事为叙事主线,用极富张力的语言,彰显狼身上的种种特性,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狼的重新思考。本文对《狼图腾》中的“狼性”从精神生态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是一部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生态灾难小说,其暗示着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各种生态危机,本文采用文本细读,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了《大教堂》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是目前热门的一种批评视角。它主要是对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因此,从生态主义的角度解读《幸存者回忆录》,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作者莱辛在作品中从始至终意欲传达的生态主义主题,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作者的警示来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当今的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的《怀念狼》第一次真正把对商州的文化反思上升对整个人类生存命运的忧患和预警,其中发散的环境伦理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赋予小说极高的思想价值。小说在显在的“寻找”主题层面上,“怀念狼”就是“怀念英雄”和“怀念勃发的生命”,在潜在的生态主题层面上,“怀念狼”就是“怀念世界的平衡”和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其中的永恒主题。人类在同自然的不断斗争中获取生存和发展,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对自然的利用与认识过程。而在不断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人类取得了强烈的自我满足感,从而对自身产生崇拜,自封为万物之灵长,建立了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人们开始不断加大开发自然的力度,将曾经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到了二元对立面。在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中,主人公亚哈船长为捕杀巨鲸莫比迪克而最终与其同归于尽,而与其态度相反的伊斯梅尔却最终幸存,似乎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本文试图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根源进行探究,然后结合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对自然不同的态度及其结局来做出反思,并探究如何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对少数族裔者的客体他者化现象以及他者化主体自身为寻求主流精神归属的种种模仿行为,可以揭示隐匿在美国文化深层的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13.
在《紫颜色》中,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技巧叙述了黑人妇女西丽从十四岁到四十多岁的曲折的生活经历。小说文本中。沃克采用了书信体方式及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并大胆地表现了西丽与莎格的同性恋行为。小说文本中还充满了浓郁的象征色彩,形象地将西丽从一名逆来顺受的女孩变为经济上独立并拥有了一所自己的房子的自由人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堪称是一部纯粹的女性主义文本及妇女解放宣言。  相似文献   

14.
形式语法的词库解释不能解决习语尤其是形式习语(图式习语)的特异性问题,因此早期的构式语法研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构式语法经典著作重新阐释了习语的概念,确定了习语的构式地位。构式语法视野下的习语的范围大于传统的习语范围。习语可以从构式角度进行多种分类,习语构式具有一般构式的特征,其中实质习语构式另外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觉醒》中爱德娜形象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凯特·肖邦的《觉醒》被学界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名篇之一,其中爱德娜备受关注并被贴上了勇敢追求自我实现的“新女性代表”的标签。然而,爱德娜的形象是多维的。从小失去母亲的爱德娜对母爱的渴求伴随着她的一生。在格兰德岛度假之旅中爱德娜遇到了生活之“母”——阿黛尔,精神之“母”——莱思小姐,两种力量的合力影响着她,最后她回到象征生母——大海的怀抱,最终获得母爱,同时个性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打破了传统的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情节构思,转向了对人物时间意识的挖掘。小说安排了四个不同的叙述者即康普森三兄弟:班吉、昆丁和杰生以及黑人女仆迪尔西。康普森三兄弟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同一个故事,透露出他们不断变化的时间意识:班吉只看到现在,昆丁却停留于过去,而杰生只在乎眼前和不久的将来。  相似文献   

17.
庐隐的短篇小说<丽石的日记>通过对两位女性之间的一段爱情悲剧的描绘.展现了觉醒的女性的婚恋爱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文本体现出明显的女性主义色彩.试图立足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对<丽石的日记>进行再解读,并以此探讨庐隐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历史成因及内在矛盾,反思当代女性主义者致力追求的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18.
Hello, we are camels*. We come from the desert. We are tall and sltong. Our hair is short and brown. We have small heads and long necks*. Look, them are humps(驼峰)on our backs*, When we eat something, some food and water will change into(变成)fat and stay in our humps.* And then we can cross(穿越)the desert without(没有)food or water. So people call us "the ships of the desert',.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desert with us?  相似文献   

19.
口译员复杂的口译过程是研究口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记忆—输出,基于三个主要过程,口译员必须采取正确的口译策略。储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是准确快速理解源语言信息的一个必要条件,而笔记则是保证长时间记忆的必备策略,使用顺应原则是口译输出这个环节的重要手段。在研究口译过程和口译策略的关系基础上,以口译过程为出发点,在剖析口译过程中大脑的复杂运作的同时,强调准确运用口译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