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国文学每一个阶段的教学都涉及到宗教内容,其表现形态各异。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文学现象。民族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尤其要处理好涉及的宗教内容,其前提是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及其文学接受心理,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形成正确的民族宗教观,树立大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化语境时代,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是日盛一日,给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尤为显著。而民族院校学生有其特殊性,加之过去我们的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不足,使民族院校外国文学教学亟待改革。通过构建"教师讲与学生听、读、看、说、写有机结合"全方位开放性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对其他文学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宗教的的产生、流传及其变化,与许多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本文中,笔者从宗教这一核心元素出发,着重论述其对民族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并试图解决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大国,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4.
外国文学课程是高职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是由于这门课程本身难度很大,以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不妥之处,外国文学课程处于边缘状态,学生不够重视,教学上也处境艰难,收效不好。因此,我们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分析入手,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外国文学课程改革方法与措施,充分发挥外国文学课程提高文学素养、开拓学生视野的基本功能,实现与小学外国文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儒家文化为中华民族内部的族际伦理奠定了宽容开放的伦理基调,而民间宗教传统则在日常生活层面具体细微地雕琢共同的民族精神。承继先秦巫祝文化的遗存、糅合了儒释道三教精神、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民间宗教,对于中华各个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俗常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增强了中华各民族间的精神联结,促进了民族混居地区各族生活习俗的趋同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但是民间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处境,致使其文化功能部分丧失。  相似文献   

6.
7.
高师院校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课题组不断探索外国文学课的教学改革,在业已形成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完善和深化改革成果。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通过对外国文学课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着力开发学生的发展性学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外国文学课程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外国文学课程的课时被压缩,教师无法铺陈开来讲课,更无法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和相关内容,题库建设和教考分离制度的推行也使得教学任务变得更加严峻.为此,文章提出,在教学改革中,一方面应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应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的少数民族中有广泛深入的宗教信仰,民族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不同的背景,国家也有不同的政策。处理好民族与宗教问题不仅能够增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而且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0.
民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在办学宗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学科专业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色。民族院校的文物保护课程教学亟待从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学生背景以及专业合作与交流等多个方面来综合改善教学环境,以求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综合型文物保护科技人才,提升民族文物在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各少数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方高等院校中开展宗教学课程教学很有必要。这对于少数民族地方高等院校学生了解现实国情、认识民族文化现状、正确对待民族宗教关系、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此,少数民族地方高等院校宗教学课程教学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教师更应该充分重视少数民族预科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纵情于教"和"寓教于乐",利用情感因素与情感活动的积极作用,融洽师生关系,创设积极的语言氛围、积极评价,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自己在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体会,主要从高职高专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建设在理论水平、经典解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等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做了探讨。旨在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了解高职院校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该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从中发现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如果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差距瓶颈在哪里,如何从下一步的研究中寻求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识课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通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在智能、情感和社会化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具有松散性特征,实现有效教学要保持通识课程模块间、通识与专业教育课程间的有机联系,这必然会面临目标定位、管理机制以及处理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建议高校围绕培养目标、管理机制、课程结构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民族预科课程教学定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民族预科教育,影响教学质量的德定和提高.文章分析了预科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从学生民族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与教学标准统一要求相协调、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发展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尊重学生文化背景与发挥多元文化的积极作用相结合等10个方面提出了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课程教学定位的基本原则,旨在促进民族预科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接受式”容易导向弊害,作为教学模式的一个层次,却也是不可或缺的。大专外国文学课堂教学运用“接受式”,在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建立学生心灵坐标的殿堂;在文化的背景上透视文学现象,使教学具有学术性;以揭示文学发展的本质规律为纵向的主干,选择关键性作品专题评析为横向的“插话”,使课堂教学具有“史诗性”;并以名画、名曲为调剂,以中西比较为方法,使课堂教学意趣盈溢。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和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不再一味地放在传统的作家作品上,教学方式也不再是简单的“满堂灌”;教学重心逐渐由西方向东方靠拢;教学手段由单一向多元转化;教学内容由古代向现当代扩展;教学内涵由文学向文化迁移。逐步优化教学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进多元化的辨证思维,以人文精神教育、审美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的,将成为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