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易吉·皮兰德娄是20世纪上半叶在戏剧史上举足轻重的意大利剧作家,193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皮兰德娄的戏剧《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是使剧作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鼎力之作,本文通过分析该剧剧情,展示作者利用"戏中戏"在展开剧情的同时,还借助人物的叙述,巧妙地讨论了戏剧艺术自身的规律问题,展示了构思作品的思维过程,将本来只在更高逻辑层次的戏剧理论文本中讨论的艺术创作问题,让剧作传达给观众。  相似文献   

2.
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张爱玲的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其笔下的女性多在物质与金钱的诱惑下,表现出灵魂腐蚀、亲情沦丧、爱情虚无的特点,深刻地揭示了乱世背景下女性面对生存困境所表现出的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聂薇 《英语自学》2009,(9):33-35
英国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3—1965)一生游历甚广、创作颇丰,又交游各界,堪称20世纪世界级明星作家。他出生于英国驻法使馆家庭,幼年父母亡故后被牧师叔叔收养,于英国公学受教育,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研读医学、哲学,后于伦敦作见习医生,  相似文献   

4.
2003年须一瓜以华语传媒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重又走入人们的视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写作的她,曾中途停笔近十年,在这样一段不短的日子里,须一瓜隐身于"尾条记者",这段人生经历也使她这次的归来带给文坛不一样的感动,使她的创作一跃成为"头条小说"。她的主要创作大多集中在中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程静 《英语自学》2009,(8):25-27
战争一直足人类历史发展巾无法回避的一部分,撇开其或堂皇或荒谬的起因,战争归根结底就是群体与群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生死厮杀。卷入战争也就意昧着进入了一个与人的存在根基相悖的世界,一切常规的自然的价值体系在战争的背景下都无法生存,人们必须学着抛弃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而遵从集体的利益指示。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中的人性主题,一方面是对人性美的赞扬和讴歌,另一方面是对摧残破坏人性美的社会黑暗势力的揭露和鞭挞,对通德和文明冲突的展示.  相似文献   

7.
黑土地作家林超然深蕴时代知识分子的人道情怀与形上之思的乡土文化叙事,堪称当代北疆地域文学孕生的艺术奇葩。其中。作家直面北疆生存之殇的中短篇系列作为个中翘楚尤为引人注目。可以说。在作家的乡土观照中,对超验宿命与道德伦理的究诘始终具有纲领意味且一以贯之,二者虽然形成着黑土地上的种种历史奴役、人性鄙陋以及宿命荒昧的个体压抑形式,但在作家笔下这方水土又拥有原始坦荡、率性放达的一面,呈现出关爱人性、温暖包容的生命肌质,并沉淀为黑土地人敢爱敢恨、信守情缘的朴质性情。林超然的创作整体上以黏着了美的批判锋芒,包容了恶的悲悯情怀,汇展了黑土地文学再现地城风情、百姓悲欢的题材视域与精神境界,同时也使作家本人得以跻身黑龙江当代最具个性、最值得期待的作家之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康拉德《卡伦》、《礁湖》、《白痴》等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尽管女性人物不是康拉德作品的叙事中心或重心所在,但是康拉德对她们表露出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怀,他并非如有些评论家所认为的患有"厌女"症、是一位大男子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人性的污秽》中主人公科尔曼自我身份的逾越和福妮雅自甘堕落的伪装的探讨,揭示当代美国社会少数族裔为生存痛苦挣扎的困境,而现实的荒谬与理想的破灭表明,任何形式的逾越和逃离都无法摆脱人类生存的悲剧境地。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欧·亨利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短篇小说《绿门》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但却针砭现实的作品。本文意在分析这则短篇小说人性主题的两个方面:人性的美善与丑恶。  相似文献   

11.
苗族现代作家沈从文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的生活状态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入手,对她们作谱系梳理,可分为纯朴的湘西少女、顽强善良的女性形象、被生活所迫的妓女形象、挣扎与反叛的女性形象、"堕落"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各种人性的"面影",透过众多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映照出沈从文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带着忧思探寻理想的生命形态,力图重塑民族灵魂,振兴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女性文学成为九十年代批评界关注的重点。在九十年代之前的女性写作,仍然受到菲勒斯中心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还是承担了男性对女性文学的一贯审美期待;九十年代的女性主义作家则提倡以身体来写作,作为突破男性中心话语霸权的最好方式。但是,当过分强调身体写作的同时,女性主义写作也在传媒炒作下发生了异化,主体意识逐渐消退。以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的女性写作在异军突起之后,是否面临着后继无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短篇小说创作作为长篇史诗性作品丛林夹缝中长成的一种小说样态,历来关注度不高.事实上,它的出现是对"史诗性"宏大叙事主流的一种补充甚至是一种冲击.本文着眼于十七年短篇小说创作中所集中塑造的两类人物形象--女性形象与知识分子形象,以细致的文本分析为依托,找寻本时期小说创作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4.
徐坤的小说,在90年代中后期更多的揭示都市职业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她笔下的都市职业女性一方面要挣脱家庭的羁绊,打破婚姻的禁锢,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争取经济上的独立,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又渴望着精神与情感的回归,渴望着男人的肩膀能够靠住女人的浪漫。这些作品对女性疲惫心态所作的文化上的透析,充分展示出徐坤对都市职业女性生存和精神困境体现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围城》描写了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悲剧,而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婚姻是一座“围城”,更主要的还在于主人公方鸿渐和孙柔嘉本身的性格弱点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流贯于这对恋人悲欢离合始终而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性的悲凉,具体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阻拒性以及人情的冷漠。  相似文献   

16.
人性善与恶的争论已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微妙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可以使人的个性尽情张扬,人性的善与恶会出现相互的转化。所以不能简单地界定一个人是善是恶,因为个体往往是善与恶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太阳照常升起>用梦境一般的叙述方式,跳跃的时空叙事,巧妙的视觉思维以及丰富的文化符号,展示了人性的压抑与解放、生命的消逝与回归的主题,所有的人物都是一种群体概念,而景象则隐喻着镜头以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太阳照常升起》用梦境一般的叙述方式,跳跃的时空叙事,巧妙的视觉思维以及丰富的文化符号,展示了人性的压抑与解放、生命的消逝与回归的主题,所有的人物都是一种群体概念,而景象则隐喻着镜头以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苑瑞兰 《文教资料》2009,(17):21-22
陆川导演的作品《南京!南京!》公映以来受到很多关注。本文就影片中处于战争漩涡内的四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她们所体现的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与大多数作家热衷于描写都市生活不同,迟子建把关注的目光锁定在东北这一特定的地域上,对这片土地上的自然风光、生老病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独有的自然环境下探寻醇厚的民风民情和真切的时代话语。她的短篇小说集《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用一贯的温情笔调讲述故事,体现出纯熟的情感演练技巧。她对生命的体悟在情感的铺陈与纠葛中逐渐向生命本原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