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光慈与中国现代文学——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光慈作为中国革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其诗的总体特征是激越昂扬,奔放有力,深沉而富于政治鼓动性。而他的小说则更紧密地配合革命斗争,具有革命文学的时代感和战斗性,既把握住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审美特性,又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是中国现代文学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学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战胜各种错误的、反动的文艺思想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思想哺育、培养和造就了一代革命的、进步的作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革命 恋爱"作为革命文学中出现的一种小说模式,它的出现首先是继承并改造了20年代初期欲望与理性悖论调适的理路--"个人的即社会的".继承主要是对革命与恋爱一致性的认同,改造主要是革命( 阶级革命)获得了包容、决定恋爱的优先性.革命与恋爱的关系经历了从"为恋爱而革命" 到"为了革命牺牲恋爱"的变化,最终在艰难的调适中走向了革命禁欲主义.丁玲的转变, 颇为典型地代表了当时左翼作家自我改造与自觉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从1928年“革命文学”之争开始,由于无产阶级价值观的强劲介入,“五四”新文学作家的社会启蒙主体身份便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作为现代意识的启蒙者而存在,而是作为现代政治革命意识的被启蒙者而存在。这种社会身份的绝对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充斥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革命情结,这导致现代文学无法绕开革命,许多作家由于各自不同的主体性,投身革命洪流中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与革命文学形成了不同的关系形式。老舍的小说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它在讽刺的维度、情感基调上与革命文学存在差异,同时它在民族性批判及文学的大众化上与革命文学又有着潜在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现代文学是大学文科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鉴于职工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学员的实际水平,为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谈谈我对职大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的粗浅看法: 一、讲授目的中国现代文学这门基础课,主要是使学员了解、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全过程,了解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及作品,进而培养广大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去科学的认识现代文学发展的规律,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这个时期的革命文学运动在整个中国革命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文学发展的方向,在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二、讲授内容对职工高校来讲,它所开设的每门课程,都必须有其独特性。根据学员的实际水平、工作需要进行讲授,使学员真正得到收益。在讲授时,可不按  相似文献   

7.
“后革命”时代在当今中国理论界主要是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思想与实践的转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社会时期。多元价值观的竞争共存以及在价值问题上的暧昧态度是“后革命”时代的突出表征。在“后革命”所带来的价值多元共存与迷惘之中,现代文学教学也要在把握其内涵意蕴的基点上进行必要的探索与转换。引导学生客观地认知“革命文学”,构建开放式多元讲授视角,确立对文学审美与其历史意识的辩证认识,重塑学生对崇高理想、价值的信念是“后革命”时代现代文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革命文学在20世纪50-70年代曾经因其具有的革命价值和意义而成为时代的"经典",被当代作几代人的"教科书".但随着这个时代的历史化,中国社会的"政治路线发生转变时",这些昔日的"经典"是否真的失去了文学的功能呢?没有再生的可能呢?应该说,当代中国革命文学"经典"的生产机制依然在运转,而且整个中国社会从民间到国家政权仍需要"革命"的喂养,因此当代中国革命文学"经典"在今天仍有再生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左联简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简称"左联"。1928至1929年间的革命文学论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论水平。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及其由于论争而暴露出来的弱点,引起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一 现代文学最初的特点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其所具有的思想启蒙性质,是现代文学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特征。因此,现代文学最初的特点是对“人”的重新发现和认识,包括描绘下层人民的苦难,鞭挞国民的弱点,描写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呼唤个性解放。差不多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命运、思想、感情、心理变化都进入现代作家的艺术表现领域。表现“理想的人性”与揭示、批判国民的弱点及病根,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基本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作家笔下有着不同的重点与表现。随着政治革命的迅猛发展,现代文学经历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发展道路,人的发现逐渐让位于阶级的发现,个性解放让位于社会解放。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由主义,有太多的争论和理解,我们这儿所说的首先是一种文学态度,而非政治态度。既使在短短的三十年文学中,对自由主义的认识和后人对此的评价也是莫衷一是的。我在这儿主要抽出两种理解,一是三十年文学中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想倾向,一是同左翼革命文学区别而存在的较自觉的文学思潮,这二者是涵盖被涵盖的关系,如按时代划分,也可界定为“五·四”时一种自觉的自由主义共同追求和革命文学主张出现后的一种非政治、非功利的文学思潮,这二者是继承、演变的关系。一、“五·四”共同的目由主义追成“五·四”文学革命思潮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中国文学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也可以说,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文学,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的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从整体上来说,就是一场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而又有相对集中的对象、明确的任务、具体内容的思想革命。下面,就从革命的对象、任务、具体内容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作为思想革命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一、革命的对象——封建主义思想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主题…  相似文献   

13.
这套九十万字的选读本具有如下特点:①选材严。入选作家五十三人、革命烈士四人,作品一百二十四篇,都是经过精选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作家和作品;②代表性广。以中国现代革命文学、进步文学为主,同时选收了各种思潮、流派、社团的代表性作家的不同风格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脉络;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文学上的意识形态革命,革命文学家们对国内文坛诸多大家展开了批评,他们选择鲁迅作为主要批判对象。革命文学家与鲁迅的分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文学家的身份问题。由于他们的非无产阶级身份,认为只要具备无产阶级的意识就能成为革命文学家;鲁迅则强调革命文学家自身的革命经验对于革命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二是革命文学与时代和革命的关系问题。革命文学家突出强调文学对政治的想象和表达,相信文学是阶级解放的武器;鲁迅则坚持文学自身的审美属性,反对文学被工具化,而且他认为时代是黑暗的,民众也是麻木的,文学暂时无从去表现革命的时代精神,文学也无法承担阶级解放的重任。此番论争为革命文学争取到了初步的生存权,而且革命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观念为现代文学开拓了新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末以来,文学研究出现政治关怀倾向的轮回。从想象的维度重新解读30年代作为重要批判话语的革命文学,革命源自对自由的渴望,革命文学亦源自晚近知识分子在生死之间对现代中国的悲壮想象,作为有担当精神的知识分子,革命文学家和革命文学具有了引领人在逆境下重新开始、创造自由美好生活的乌托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发韧于“五四”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又依托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同时在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两条战线展开。这不仅革新了文学.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毛泽东为说新文化运动彪炳千古。从此,女性开始以新的形象步人文学殿堂,并一改以往奴婢、佳人等形象,显得异彩纷呈,蕴含着深刻的时代特征。现代文学的前期,我把大量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归纳为子君——莎菲类;把现代文学发展期中走向两极的大量女性形象归纳为曾树生——林道静类,前者趋于堕落,后者最终走向革命道路。而林道静类的追求革命的理想最后演变为白毛女模式,这是文学革命渐变到革命文学的必然现象。当然蕴含丰富的时代环境和思想文化内容。在这两类外,还有凌叔华《绣枕》里大小姐及丁玲《我在霞衬的时候》中的贞贞等女性形象。大小姐及贞贞更主要是有很深的文化特征,因此把他们是归入在一起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知识人的鲁迅如何理解、阐释并促进中国的革命问题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关于鲁迅与革命文学的研究,或者纠缠于“革命文学能否成立”和“什么人具备资格”(革命人能否成立)的问题,或者引用托洛茨基的《文学与革命》中与其言论表达相似的观点作为证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生活、文学、政治、革命之间的转换机制问题,而这个问题更多地涉及鲁迅如何形成革命文学观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鲁迅所弃译的厨川白村和鹤见祐辅的几篇关于政治、文学与民众关系的文章则可以作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次重要的文学运动.而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革命 恋爱"小说,正是知识界主流从"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的产物.从这一文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变迁来论述"革命 恋爱"小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革命文学”兴起的最为深刻的根源,在于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政治压力。激进主义的政治思潮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成为推动文坛由“五四时代”的“混同”走向“五卅时代”的“清晰”的内在动力。两个不同的文学口号:“为人生而艺术”与“为革命而文学”,构成“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的原则区别与鲜明对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苏联“拉普”、日本“纳普”理论交织杂糅,是造成创造社、太阳社革命文学理论驳杂纷乱的  相似文献   

20.
一、思想革命的产生 思想革命(即“新文化运动”)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先进的爱国者在思想认识上经过“科学救国——政体革命——思想革命”这样几个大的飞跃的结果。 鸦片战争后,人们认识到了中国科技的落后,于是产生了科学(特别是军事科学)救国的思想;而甲午海战的失败,又使人们认识到,若不改变政治体制,先进的科学也难以救国,于是开始了政体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很快又出现了袁世凯复辟,这再一次使人们认识到,不彻底扫荡封建思想,即使政体改变了,也是不巩固的。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猛烈批判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