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挤压模具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和单件生产的特性,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没有一款商用系统专门用于挤压模具的设计。为了给设计人员在挤压模具设计过程中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知识服务,结合专家经验、数据库知识和Pro/E参数化技术,以VB.NET为编程设计平台,通过接口工具,开发了基于参数化的挤压模具专用CAD敏捷设计系统,实现了新设计方案的快速生成,提升了开发设计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专业方向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采取能力进阶的项目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设计和制造模具的综合技能。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和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介绍了该知识模块的课程体系,重点阐述了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和模具装配等三个教学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能力进阶方案的实施。最后,对项目教学的效果以及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Pro/Engineer软件进行产品造型和模具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模具通过ICES文件格式导入到Unigraphics软件中,再用UGCAM模块完成对模具的加工。CAD/CAM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模具设计效率,降低了模具制造周期,在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注塑模具设计,是现代化模具加工的趋势。以漏斗注射模具为例,阐述了Pro/E模具设计流程与技术优势,与AutoCAD及MasterCAM联合使用,实现模具的CAD/CAM,有效地帮助设计人员摆脱复杂的空间想象,大大缩短模具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和模具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和模具企业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提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措施:用工作任务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学习模具设计和结构形式的同时,将已经学习过的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加工、模具机械加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等模具专业基础课融入到教学中,夯实学生的机械设计知识基础,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和择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冲压加工过程中,模具构件之间的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够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对机械运动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冲压过程中,机械运动贯穿始终.各种冲压工艺的实现都有其基本运动机理,这种成形运动是与模具密切相关的,各种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力学设计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其能够实现特定运动的要求.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所以在模具设计中应对机械运动进行控制.同时为了达到产品形状尺寸的要求,不能拘泥或局限于各种工艺基本运动模式中,而应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模具设计中灵活运用机械运动.  相似文献   

8.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模具设计与制造.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等行业企业,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制造仿真和分析、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等工作的,具有熟练掌握模具制造工(高级工)职业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模具生产设备操作与保养、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分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生产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模具设计开始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业日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工业生产中,模具设计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大型模具现在生产汽车行业中的视图的实际应用来看,无论是模具设计的系统过程多么复杂,我们的国有模具制造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型模具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国内厂家只能委托国外的模具厂制造。本文将解释中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学习提高模具设计技术,并最终提高国内模具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针对东北发达的装备制造业现状和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能力,以及企业对冲压模具工人的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求,将学习领域学习方法应用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方案设计中,形成了基于学习领域的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注塑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程整合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模具CAD/CAM应用》课程中有关注塑模具的内容,引入了模具企业普遍应用的设计方法和经验数据,并按照个人职业的成长历程重新调整课程内容顺序,既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自然规律,又实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论,文章首先介绍了设计思维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基于设计思维的专业课程设计创新教育方案,学生团队合作设计、制作原型模具,并利用原型模具试制零件,以测试改进模具设计和加工工艺。经过多年实践,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将三维数字化设计与理论计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产品设计及模具设计的准确性、产品成型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采用Pro/Engineer软件来实现了一个盒盖模具的三维设计及成型零件设计,分析了盒盖塑件的结构、材料和成型工艺,介绍了注塑模具总体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标准模架的选用,再采用EMX组件来实现模架的装配,最后对模具结构特点及动作过程作了说明。该模具的设计方法对同类产品的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技术在模具设计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VRML技术将模具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零件及工具以其3D虚拟形式展现,藉此制作出属于模具设计课程的新型教学课件,通过分析当前模具教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用三维虚拟软件技术的优势,从模型设计及学习角度论述了基于VRML技术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SolidWorks具有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应用于开发模具CAD系统,将提高模具设计效率和设计可靠性.以通用挤出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可以将原先需要工程师完成的大量模具零件绘制工作大幅简化,设计人员只需通过输入关键参数即能完成模具设计.结果表明,对特殊模具的辅助开发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对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特别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或模具专业尤为重要。对于我国制造业大国来讲,模具的研发能力决定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因此,针对该课程的重要性和难教难学的特点,作者提出利用虚拟制造技术搭建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对原有的填鸭式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增强教与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创新能力,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条件,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高职模具专业"两会一懂"的培养目标入手,明确了高职模具专业模具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根据模具企业的生产流程,确定了模具设计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模具设计岗位的培养目标,将模具设计的相关内容渗透到制造和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全程培养。提出了以"制造为基础、设计为主线"的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学做结合的教学实践,对学生模具设计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专家系统的注塑模具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了注塑模具设计和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前人成功设计的成果,形成专家系统供后期开发的注塑模具开发思想。详细介绍了专家系统与注塑模具开发相结合的优点和可行性。重点分析了基于专家系统的注塑模具开发时涉及的关键技术——模具共性描述与抽取技术,以及共性归纳的实现技术,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培养模具技术人才是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规模生产的必然需要。特别是在过去,各级各类高校一般不设模具专业,因此,中专校模具专业普遍成了各校的骨干专业。但是,9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对模具技术人才的要求悄然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这种变化加速,对模具专业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过去,模具专业毕业生大都走向模具设计岗位,模具制造在规模生产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模具设计工作非常繁重,由于设计手段手工化等各种因素,造成了模具生产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的高需求量。这种情况反映到学校模具专业的教学上,普遍是“重…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注塑模具设计和制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和制造工人的技巧,因此设计的正确与否只有通过试模才能知道,设计完成的模具时常会产生许多人们料想不到的缺陷,出现的问题也主要靠修模来纠正,有时甚至会导致整套模具的报废,对于设计复杂的中高档模具,会直接影响到模具的生产成本。模具CAE技术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根据高分子聚合物流变学和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塑料熔体在模具型腔中的流动、传热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数值分析工具来分析和预测生产中注塑产品和注塑工艺可能存在的问题,定量地给出成型过程的状态参数及时判断如何修改制件的形状以获得较理想的状态,避免了在模具上进行试模、修模的繁琐过程。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更新愈来愈快,新的产品与技术产生的周期愈来愈短,一些公司甚至每年要生产出多个品牌的产品来投放市场,参与纷繁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