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开端,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培养善于质疑的能力,使学生爱质疑,会质疑.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蔡明静 《青海教育》2007,(11):12-12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在读书学习中勇于质疑至关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一、培养质疑能力的重要性首先,疑是深思的结果。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学生在学习中无疑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需要,这就是质疑。质疑就是提出疑难的问题。"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习中随时随地都会碰到疑问,因为不懂,因为有"疑",所以要学习。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疑  相似文献   

5.
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让学生在质疑中建构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与理念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言:“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纵观科学史,每一次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质疑指的是学生对数学问题经过充分地分析与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高层次的表现.古人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由此,说明质疑对知识领悟的重要性.学习数学,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质疑是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发现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质疑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开端,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培养善于质疑的能力,使学生爱质疑,会质疑。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学记》中有句名言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发明创造往往是从实践或理论研究中发现问题 ,进而引起人们去探索解答问题而开始的 .学习自疑问开始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引发学生思维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观察旧问题 ,都需要有一定的质疑能力 .在学校中 ,大多数教师重视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而轻视学“问”.怎样调动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提问呢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一点体会 ,供大家…  相似文献   

9.
学贵知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是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爱因斯坦也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相似文献   

10.
刘桂玲 《语文天地》2011,(20):39-40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爱问、要问、会问的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激发学生质疑意识,使学生爱问  相似文献   

11.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舍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  相似文献   

12.
古人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纵观物理学史,其每一个阶段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造力的竞争 ,谁的创造力强 ,谁就走在前列。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因素 ,语文教师应积极挖掘 ,系统训练。一、从引导质疑入手古人云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建立在仔细观察和深刻思考基础上的质疑是对好奇心的推进 ,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 ,只有具有强烈创造冲动的人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敢于创新。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我尽可能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提高…  相似文献   

14.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与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得。因而质疑是发现新知的钥匙。实践证明,质疑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1.质疑的目的不明。2.质疑的心情太急。3.质疑的范围太小。4.释疑的方法太拙。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太重要了。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一、鼓励质疑 ,引导创新宋代教育家张厚说 :“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爱因斯坦也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说质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 ,有疑才能形成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目标。真情交融激发创新潜能。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也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知之较先者。但我们并不能强迫学生接受某一知识或信息 ,知识也不…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上许多发明创造都缘于质疑。因此,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说到  相似文献   

18.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南宋哲学家朱熹也说过:“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学习中的“疑”的。学贵有疑,学则知疑。质疑——提出问题,即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释疑——解答问题,即在认真思考的前拖下,破解疑难。学会质疑和释疑,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环节,因为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生疑、释疑的过程,学生“因疑而学,因学而疑”,循环往复,从而使认识不断深化,并逐步学会学习;善于质疑和释疑,是学生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表现之一,因为“疑”是一种对现有认识不满足…  相似文献   

19.
质疑——顾名思义就是提出疑问。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难点、要点、观点进行质疑,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启发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求异思维的能力.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的话更是一语道破了“疑”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章的难点、要点,有意识地质疑,引导学生释疑突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一、质疑可激发学生兴趣,使文章难点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显得愈发重要。有"疑"是发现问题的开始,提出问题的起点,而敢"疑"则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第一步,只有真正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养成质疑习惯,会"疑"才是掌握质疑能力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