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治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的-个硕果.就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来说,法治所蕴涵的人民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与自由、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等价值理念,将通过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程序正义和权利救济等诸方面的制度设计展现出来,从而实现"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法治题材短视频,使之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功能,成为很多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新课题.本文从内容策划、题材选择、内容专业性、传播效果等层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邵炳芳 《新闻战线》2022,(14):29-31
法治日报社将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深入宣传阐释,举全报社之力,提前策划、精心组织、精细落实,统筹网上网下,综合运用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多个平台,全力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报道工作。“习近平法治思想专家谈”系列微视频一推出,即引起广泛反响,成为“爆款”。  相似文献   

4.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新闻传播,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把新闻传播纳入法治轨道,首要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完善立法,建设完备的新闻法律体系。目前,我国虽然有宪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相关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为新闻传播提供明确法律依据,但依然没有一部独立完整的新闻传播法。这显然不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常态。  相似文献   

5.
赵翔 《新闻战线》2022,(14):32-36
在新征程上,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合“报、刊、网、微、端、屏”,构建融媒体平台传播矩阵,用思想引领之声、服务大局之声、司法为民之声、守正创新之声“四部曲”谱写中国法治故事,深刻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积极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新高地”,用心讲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的生动实践,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提高法治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是顺应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做好新时代法治宣传报道的应有之义。本文对当下法治新闻报道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动向进行分析,指出法治新闻工作者应当由“杂家”向“专家”转变,熟悉法律知识、深谙法治实践、养成法治思维、维护法治尊严,并提出提高专业素养的相关举措,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7.
吴迪 《新闻传播》2023,(9):19-22
全媒体时代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客观上推动了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变革。全媒体时代高校法治教育蕴含着拓展法治教育载体、改革法治教育模式、丰富法治教育方法和加强主客体间对话等价值,通过探索实现“媒介技术+法治教育”的模式转化,要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和提升教育主客体媒介素养等方面推进具体实践,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立德树人的质效。  相似文献   

8.
李军建 《大观周刊》2011,(26):166-166
春秋战国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诸子百家的学说涉及到大量的法律思想。如孔子对礼治、法治关系的论述:“导之以道。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对我国的法治实践有相当大的影响。孟子关于诛杀暴君的思想.则成为推翻暴君的重要理论依据。即使是被儒家批判的名家,也对法律体系的条理化做出了贡献。到了战国晚期.诸子学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典型的表现在出现了一些对诸予百家试图进行总结的文章,如《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等。本文将截取战国末期这个片段,通过分析苟子、韩非子对人性以及法治的不同主张.来试图对其法治思想的形成作一定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公法研究》、《私法研究》系列 继专门研究法学基本理论的《法理文库》之后,今年以来再行推出《公法研究》和《私法研究》两大系列。专家专著,学术前沿,重法律实践之需求,扬法治时代之精神,是为丛书所追求。《公法研究》系列侧重行政法、程序法等公法领域之研究,包括《法治与法律方法》、《行政法的私权文化与潜能》、《欧洲:从民族国家到法的共同体》。《私法研究》侧重民法、商法、市场经济法制等私法领域之研究,包括《中国民法典制定问题研究》、《企业并购与并购法》、《商标权及其私益之扩张》。较之《法理文库》,这两个系列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博  闫雅溪 《新闻前哨》2022,(12):30-3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这场百年盛会中,各大媒体同场竞技、各自发挥长处生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为党的百年生日记载伟业,描摹党的百年荣光。在2021年期间,《法治日报》也充分发挥中央政法委机关报的优势,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深耕法治报道内容,不断提升着法治报道的高度、专业度、深度和温度,在学思践悟中感悟时代伟力,用法治视角记录时代风云,用法治报道传递响亮的政法之声。  相似文献   

11.
国民形象是公民素质、行为、道德、理念和精神追求的抽象整合,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文明形象的好坏。东方传统文化缺少分享权力、尊重生命、遵守秩序、敬畏法治和尊重游戏规则的妥协精神和法治精神。治理不文明状况和重塑礼义道德,绝非朝夕之功可以奏效,需要几代人的累积和举国上下的通力合作。说到底,国民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建立,有赖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法治文明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治事件报道始终伴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媒体在传播法治理念、报道法治事件、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媒体在法治报道方面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了一些热点法治事件在报道中偏离了客观、真实的轨道,扰乱了社会秩序,也歪曲了司法的公正和权威.文章将在叙事学的语境下,通过对热点法治事件报道的深入分析,从叙事视角、叙事立场、叙事语言、意识形态等角度探讨媒体在报道热点法治事件时应具备的技术和艺术,从而提升媒体法治新闻的叙事能力,为热点法治事件报道提供更好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对立面有两个,一是“人治”,二是“德治”或“礼治”。法治与人治的主要区别是:从主体上,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法治依据的是反映人民大众的法律,人治则依据领导人个人的意志;二者的分界线是:当法律与当权者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原初意义上的“法治”与“德治”或“礼治”之争其实都在“人治”前提下进行,是不同流派(儒家与法家)之间的争议。当代中国的“德治”是在确立“法治”的前提下,倡导以道德来辅助法律之治时而使用的,与前述争…  相似文献   

14.
法治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新媒体参与法治宣传教育能够创新宣传方式、深化法治宣传内容、增强法治教育效果。当前,新媒体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存在队伍薄弱、创新不够、热点把握不足及宣传行为失范等实践困境,应从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宣传方式、契合热点时事、规制失范行为等方面对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的路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纳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格局之中,让依法治国成为引领和规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呼声,以振聋发聩的高亢之音警醒着华夏大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殷切的期盼。各市地、各行业纷纷出台的依法行政意见、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之确立离不开媒体,一支政治素养高、法律意识强、严于律己、业务精湛、熟悉现代传媒技术的传媒队伍,必将成为法治社会建设的积极促进者。新媒体时代传媒人必须提升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才能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编辑记者应如何坚持政治方向、加强法律知识储备,以及在采编工作中如何遵守法律准则,旨在引起传媒工作者对新闻职业行为的思考,认识到法律在日常工作中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施雪伟  陈龙 《大观周刊》2012,(41):84-84,96
古代“法治”“德治”都是实现“人治”的手段,服务于君主专制。“法治”“德治”之论,早于先秦时期便引起思想家们的纷争,历史上亦有多次论辩。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将“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正式提出后,“德治”“法治”及其关系又一次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阐述“法治”、“人治”、“德治”概念之由来及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法治、人治、德治的联系与区别,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评论是党报的舆论利器。本文着眼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着力探究法治进程与党报评论创新的关系,系统性论述了依法立言是党报评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依法执论是党报评论创新的必要路径,得出了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进步是党报评论战斗力时代性体现和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正义网"是中国目前最大最权威的法治网站之一,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行列中唯一的法治类网站.正义网秉持"竭诚服务用户、保持新锐姿态、打造特色品牌"的理念,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公平正义"的化身,体现了正义网法治类资讯门户网站的清晰定位,以及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本文试图从法治网络媒体传播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找出正义网媒体传播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由于法治宣传的特殊性,它的意义、作用、特点都有与众不同之处。相较于一般的新闻宣传、娱乐资讯等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难度。随着国家法治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确立,社会主义法制初步框架的形成,对于我们传媒在法治宣传方面的规范化、准确性、及时性、引导性、覆盖面等都提出了迫切而严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