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语感教学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新课程标准也谈到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问题.贯彻新课程标准,语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十分重要,它是打开语文宝库的金钥匙. 谈到语感不能不谈到"悟"."悟"即了解、领悟的意思,最早来自于佛教,是指对佛性的领悟,而这种领悟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和最新制定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谈到了要重视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感呢? 我国早期的教育家夏丐尊认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他对语感作过形象的描述:“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  相似文献   

3.
谢利平 《教育论坛》2004,(2):32-32,35
新课程标准准确地提出了培养语感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占文字直接地整体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是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一体验理解一领悟表达”的过程。“读中悟”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达到对学生悟性的培养。“读中悟”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又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如何做到“读中悟”呢?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对“读”有着很明确的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我们的小语教学似乎是重“读”而未重“悟”,或“悟”而乏术,造成了顾此失彼的尴尬,致使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热热闹闹,学生挺活跃的,但实际上是学生游离于语言文字的浅表层面,收获甚微。  相似文献   

7.
周菊 《考试周刊》2009,(7):72-7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领悟和运用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近读王尚文的《语感论》、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和《韩军与新语文教育》三本书,笔者如醍醐灌顶。新课程标准颁布已经好几年,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似乎尘埃落定。但事情远未如此简单。语文课堂出现的种种违背语文教育规律的现象屡屡发生。很多在课改前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让广大教师更为困惑。时至今日.语文教育教学存在问题还不少。不但“少慢差费”问题几十年没有根本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也是聚讼纷纭。“语文”二字的确切涵义是什么?语文课的性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陈金华 《湖南教育》2007,(11):33-34
语感是对语言直接感受、领悟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轴心。  相似文献   

10.
语感教学自叶圣陶、夏丐尊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就一直成为研究的重点、热点。然而,语感教学论一直面临着“抽象语感论”的责难,曾被许多人视为神秘的、不可言传的“语感沼泽”。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语感教学的本质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与把握。本文试图阐明言语形式是语感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整体把握。可以说,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2.
语教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语感就是人对语言字的感受、表达能力,训练语感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讲究语感训练的策略,然后再有步骤地去进行。其途径为“感受——领悟——积累——实践”,核心是多读。  相似文献   

13.
何谓语感?“语感.就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它是一种直觉地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堪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标志。”“语感的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是人们在长期言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语感具有直觉性特点.是一种凭借言语经验.直觉地对言语做出敏锐的感受,瞬时性地感知和领悟语言。”所以语感培养重在培养“学道学诗.非悟不进”的直觉体悟。一种对语言认知的积累。由于没有固定的定性或定量的教学模式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敏锐的感觉。”①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②两位语文教育家的论述都说明了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什么是语感 人们认为,语感是把握语言的一种特殊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无论读写听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明海认为: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惑陪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呢?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述:“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迫不及待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明确语感培养目标 语感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是听、说、读、写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而“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学生是在其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的。  相似文献   

17.
丁霞 《山东教育》2006,(6):33-3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向学生强调语感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感,如何训练语感呢?语感,实际上就是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叶圣陶语)。郭沫若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何谓语感?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字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语感锐敏的人能迅速地感知、领悟文本的意义和情味,如“赤”不单解作红色,“田园”不单解作种菜的地方。语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标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9.
几轮课程改革带来了丰富多彩、干变万化的课堂,而对新课程的实践过程又促使我们对“数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作更加冷静和理智的思考。为了真正领悟数学的本质,教有用的数学,数学组的教师通力合作,查看资料,聆听讲座,观摩课例,  相似文献   

20.
黄敏 《天中学刊》2006,21(3):20-22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与领悟的过程,领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领悟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领悟教学具有目标生成性、情境开放性、主体自主性、过程整合性等特点。领悟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入境启悟、分析促悟、涵泳自悟、运用觉悟的过程。领悟教学的关键是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和领悟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