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我国体育社团双重管理体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社团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体育社团管理所采取的双重管理体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已严重制约和束缚了体育社团的发展.改革现有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是促进体育社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体育社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它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等基本性质。具有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等功能。体育社团可分成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科学技术、体育观众、体育娱乐享受等类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社团处于萎缩的状态,当前体育社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体育社团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还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体育社团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态,未来的世纪中,体育社团将会从官民二重结构中逐步走出,展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体育管理社团化取向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实现中国体育的社会化必须依靠体育社团。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政府的小型化、社会的多元化,都在呼唤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管理机制。社会团体将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管理组织,体育领域中的改革,也必须顺应这种趋势,走社团化管理的道路。社会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体育社团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中国的体育体制应顺应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实现体育自治。体育管理社团化是中国体育体制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是中国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体育社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它具有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等基本性质。具有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等功能。体育社团可分成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科学技术、体育观众、体育娱乐享受等类别。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体育社团处于萎缩的状态,当前体育社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体育社团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还具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体育社团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态,未来的世纪中,体育社团将会从官民二重结构中逐步走出,展示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新中国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得出:党的正确领导和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决定着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兴旺发展.目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规模小、人际环境单一,存在资源获取困难,缺乏日常活动场地、指导和村委会的支持,缺乏政策法规的有效支撑等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如下:逐步完善法规制度,加强监督与注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与实体化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发展资源;采用商户型、精英型、领导型、节庆型和自发自在散落型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路径或模式发展农村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6.
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与群体凝聚力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促进全民健身组织的稳定与发展。采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心理资本的修订问卷和群体凝聚力问卷,对武陵山片区1226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乐观、自信、年龄、学历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心理资本维度中的希望、宽容、感恩与职业、月收入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具有高度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体育利益群体分化始于改革开放引发的经济利益分化,源于不同群体获取体育资源在多少和方式上的差异。新兴体育利益群体包括体育经营群体、体育社团、新体育管理群体等等,他们具有体育资源供给者和群体利益代言人的共性。体育利益群体分化产生的主要矛盾在两个维度展开,即: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社会力量之间的利益角逐、体育利益群体内部分化产生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公民社会和结社自由的理念、国家与社会关系、社团管理模式、社团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对中西方体育社团的法治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体育社团要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离不开适宜的法治环境.体育社团改革应尊重和保障公民结社自由权;建立健全的社团管理的法律和制度支撑体系;宽松社团登记,拓展社团活动空间;强化社团自律,实现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和社团组织自律相结合的多元调控格局.  相似文献   

9.
张伟 《灌篮》2021,(3):150-150,152
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是中国现阶段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聚焦之一,也是社会体育社团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已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各类体育社团情况亦能直接反映全民运动发展情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社团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两者融合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有关研究,并针对此提出了高校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社团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社团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体育社团是体育社会组织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有效载体,在基层群众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全民健身的视角下,阐述了乡镇体育社团与全民健身之间的关系,剖析出当前乡镇体育社团的发展困境,即"三无问题"、管理职能缺失、法制化滞后、文化素养偏低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优化乡镇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区体育是精神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开展是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在新的形势下对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凝聚力、向心力而提出的新的任务。探讨社区体育存在的价值对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城镇社区健身环境服务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城镇社区体育健身环境服务管理主要由街道、居委办事处和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但都存在活动经费、专职管理人员、社会指导员不足等问题;尽管城镇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相对普遍,但健身环境、服务工作还不够到位,健康健身教育、体质监测和针对特殊健身人群干预工作也没有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城市学院省级普通高校特色专业、“双一流”体育学应用特色学科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例,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建设是破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困境的时代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工作抓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考核评价是重要环节,细化创新创业教育人才标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和发挥创新创业竞赛杠杆是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师能力资源标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遵循“能力与职业活动相适应”的原则,从体育教师特有的技术、资源、教学活动及教师自我发展4个方面进行教师能力分析,确立了能力的8项一级指标和48项二级指标。其中能力的内涵包括:体育教学、体育科研、指导训练、创新发展4项指标;能力的外延包括:教书育人、健康教育、社会交往、管理工作4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韩新威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55-155,157
近些年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在于怎样更好地改革创新,为更好地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加大力度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增长。本文利用查找文献的方法,总结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在进行创新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并通过深刻地讨论分析总结出相关策略,为我国基层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实施过程中增添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与特质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对社会职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论近代以来社会生态对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社会矛盾、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等四个方面来阐述近代以来社会生态对我国体育教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从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示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和社会化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培养师资的体制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优化策略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范围,结合实际,提出从宣传教育、规范化、拓展范围、整理与分类、人员素质、技术创新等方面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优化,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以体育"学分制"为基础的末尾淘汰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建  江敏 《体育学刊》2002,9(4):76-77
以体育“学分制”为基础的末尾淘汰制是在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上创新的一种学生体育成绩评分管理细则;是丢弃传统理念对体育教学管理进行改革的大胆构想和尝试;是新世纪大学生成才的阶梯。它不仅强调学生自主性、兴趣性、锻炼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公平性、自由性、竞争性,为加快现代体育教学管理的发展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