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运动项目组与不参加体育活动组老年人心理衰老指数、心功能、肺通气功能等指标的比较,探讨不同锻炼方式(门球,太极拳和快走、慢跑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锻炼组心衰指数均优于不锻炼的老年对照组,但各锻炼组间无显著差别.快走、慢跑组心功能、通气功能明显优于门球和太极拳组.可见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肺功能的影响不同,老年人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  相似文献   

2.
运动APP借助程序设计、移动终端及互联网络等技术支持,在人体运动数据记录、体质健康改善、锻炼行为养成等方面功效显著。体育健康课程设置、锻炼行为态度、社会大众支持等多因素制约导致运动APP功效不如预期,由此切入研究,以期提高运动APP跑步锻炼健康效益、剖析锻炼行为变化、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本文以运动APP用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取样XX学院在校大学生“运动世界”APP用户为样本对象。研究结果发现:(1)运动APP功效主要表现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表现能力、增加体育锻炼行为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社交媒介交流互动、丰富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等方面。(2)“运动世界”APP用户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五项体质健康测试,在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体育锻炼行为控制感、体育锻炼情感体验方面的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呈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1)运动APP在提高人体活动跑量及体质健康方面呈正效应,运动APP设计、体育课程设置及锻炼行为态度等综合因素影响其发挥最大健康功效。(2)应通过运动APP校园跑可以丰富“体育课堂+业余时间”综合身体锻炼内容方法,科学合理调整体育课程考核...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9,(4):336-34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运动干预对40~49岁体力活动不足女性心肺耐力的影响,从不同指标揭示心肺耐力的适应变化情况,进而为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提供数据化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Shapiro-Wilk检验数据正态性,用Three-Way ANOVA进行交互作用和主效应分析。结果从最大摄氧量指标上看,在小量中强度组增加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小量大强度组和大量中强度组增加的结果非常显著(p<0.01)。结论每周进行150min的小量中强度运动、 90min的小量大强度运动以及180min大量中强度均能促进体力活动不足中年女性的心肺耐力的提升,其中每周进行90min的小量大强度运动可能是引起心肺耐力提升的最小运动剂量,即强度的作用更大一些,及增大强度后可以缩短运动时间,以达到健康效果。  相似文献   

4.
《运动锻炼医药与科学》去年8月份的研究显示:要想保持健康,必须运动起来,这是获得健康的最低要求。这就是美国学者制订的新的锻炼指导方针。199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和美国大学运动医学协会(ACSM)发布了全国性的锻炼指导方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威廉·哈斯克尔博士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     
G806 9900067锻炼须搞四结合[刊,中,I]/张狄臻//中国群众体育.-1998(5).-12-13(DW)锻炼//养生//健康//体质//卫生//协调G806 9900068运动四部曲[刊,中,I]/李欣//中国群众体育.-1998(5).-21(DW)运动//准备活动//伸展练习//程度//调节  相似文献   

6.
[缘由聚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性质有非常明确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从这一定位来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离不开身体锻炼这一形式,而运动技能的学习是身体锻炼的载体,只有通过运动技能的实践与应  相似文献   

7.
臧恒佳 《健与美》2020,(1):129-131
近曰,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发布了2018年全球大健康经济报告。大健康经济包括体育和运动休闲、健身、正念运动、运动装备、运动器械和运动科技六大类别。其中健身市场为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健身、正念运动(瑜伽、冥想、普拉提)、运动器械和运动科技都归为健身经济,那么健身依然是全球大健康市场中的核心领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不够、不注重良好的锻炼和生活习惯、健康知识以及不良的锻炼环境和不科学的运动方式是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因素。本文从教育和健康促进入手,做好大学生体质健康人群的监测和评估,并进行具体健康指导,以期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保健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校体育保健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实验,探讨对病、残、体弱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效果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保健班学生实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能有效地改善心肺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初中学生体质状况,探讨运动营养干预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效果,对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寄宿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及为期12周的运动营养干预实验。抽取初一40名(男生20名,女生20名)寄宿学生为受试对象,根据体质测试的结果,分为超重肥胖组(男7、女7)、肌肉力量弱组(男6、女6)、心肺功能差组(男7、女7),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进行为期6周的不干预实验和6周采用相应的运动和运动营养食品使用的综合措施进行干预,研究干预前后形态、体质健康、机能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大多数学生出现体质不达标情况,具体表现为近半数学生体重偏低,20%左右的学生超重或肥胖,大多数的学生力量素质和心肺功能较低差;2)通过运动营养干预,超重肥胖、肌肉力量弱及心肺功能差等体质问题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王晓 《体育函授通讯》2000,(4):59-59,62
慢跑是一种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促进人体和器官系统功能健康发展.特别是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效练习手段。如能长期坚持慢跑锻炼.到了老年.即使与年轻人一起参加长跑比赛.其心肺功能也能适应;另外.慢跑也是控制和减轻体重、保持健美体态的最有效方法。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人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手段.而慢跑则是一项经济、简单易行、锻炼价值高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探寻有效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的锻炼方法,采用了3种不同的锻炼方式(长跑、健身舞、太极拳),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老年人进行10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有不同的影响。老年人选择锻炼方式时应因人而异,针对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项目,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经常参加冬泳运动的老年人心肺功能的测试,探讨冬泳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健康老年男性26人,其中常年参加冬泳运动的14人(冬泳组)和缺乏运动的12人(对照组)。他们分别在全自动平板仪(美国产Sensor Medic Tread-mill 2000)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每吸负荷3分钟,运动过程中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美国产Sensor Medic Vmax29c)测试受试者呼出的气体,测定吸氧量、肺通气量、氧通气当量和呼吸商,用12导心电仪(美国产integrated Cardiosofe 12-lead ECG)连续心电监护,记录心电图、心率,并根据有关参数推算出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14.
一、锻炼前要做全面身体检查,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看看是否有不适宜进行的运动。二、老年人宜进行耐力性锻炼,以提高心肺功能。三、运动量大小要因人而异。总的原则是运动中心率应维持在170减年龄的范围内。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始锻炼时运动量要相对小些,2—3周后再逐渐加量。 (李小小)韬摘自《中国体育报》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本课结合家乡的土特产——山核桃制作活动器材,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创造的运动环境中去学习,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教学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任莉 《体育世界》2014,(5):126-128
通过运用运动处方对宁夏医科大学学生的心肺耐力状况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通过运用心肺耐力体适能运动处方来指导锻炼,肺活量、台阶指数、1000米(男)、800米(女)指标增长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运用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效果是显著的,对我们今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结构访谈以及体质测量等研究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健康和体育参与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珠三角农民工自测健康总体得分偏低,各年龄段的差异非常显著;珠三角农民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心肺功能低于同龄农村人口;社会与环境、工作与生活、体育态度与能力等因子是影响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珠三角农民工锻炼时间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周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偏低,体育活动的选择集中在花费不高、运动技能简单、没有太多场地要求、易于实现的体育运动项目上;珠三角的工厂企业很少组织农民工开展体育活动,农民工自身进行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很差;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和农民工的基本健康知识、体育知识普遍缺失也是影响珠三角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研究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健康干预教育,探讨维双向的复合性运动处方在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中的实施形式和方法,及其对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维度。结果表明,在课内外体育活动中,应用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学生运动自信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观锻炼体验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有效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小学生锻炼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运动自信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600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学生运动自信与其锻炼行为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运动自信与积极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心理烦恼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运动自信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锻炼时间(R~2=0.046,p<0.001)、锻炼频率(R~2=0.039,p<0.01)、锻炼强度(R~2=0.028,p<0.01)以及积极幸福感(R~2=0.133,p<0.001),运动自信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烦恼(R~2=0.025,p<0.001);运动自信既可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也可以通过主观锻炼体验的中介作用对锻炼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结论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小学生运动自信影响锻炼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于指导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增强体质,改善健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日本政府启动第三次国民健康促进计划——健康日本21,将健康促进的工作重点转向慢性病的早期预防,提高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2010年,日本政府对"健康日本21"第一期(2000—2010)进行了评价,发现其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成效有限,认为体力活动指导力度不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日本政府在"健康日本21"第二期(2013—2022)实施过程中,不仅制定并实施了"增进健康的运动基准"及"增进健康的运动指南",从加强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着手提高民众科学锻炼的自我指导与督促能力,而且通过提倡"体医结合"的科学健身模式,加大既有医学知识又能指导运动健身的"健康运动指导员"培养力度,呼吁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等措施提升科学健身的外部指导力,以达到预防慢性病、助力体质健康增进的目的。在解读日本政府"健康日本21"第一期(2000—2010)工作评价及"健康日本21"第二期(2013—2022)工作规划的基础上,从建立"体医结合"的联动管理机制、加强体力活动指导等方面为我国运动防控慢性病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