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朱淑真有着不同于男性的女性特质。从其作品看,她对情爱的大胆追求和不顾一切的叛逆行为,显示出朱淑真自我意识、平等意识的觉醒。同时,朱淑真还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女性笔调书写女性情感,表现出女性的深层意识和情感体验,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作品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将创作中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又分别在作家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这三个不同意识形态下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潜意识是作家创作前头脑中的蓄积库,进入前意识状态时作家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创作冲动,最后进入意识层面使最终作品浮出水面。这三种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家创作,从而使作品产生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处在转型时期的作家,作品中必然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颠覆.本文从“原生态”描写、荒原意识和荒诞意识来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质素,从而体现出作品对待统文化的超越和作家自身对现代文学贡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常小静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5):53-56,65
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长篇小说《马语者》中充溢着极为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文本中多重层面的悲剧来表现的,如身份悲剧、社会文化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等。并且,这种悲剧意识和当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思考。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也对这些悲剧的救赎之道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和苏青都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这些女性形象心理和情感的挖掘,表达了各自不同的女性意识。文章主要对张爱玲和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7.
萧红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被鲁迅先生视为在创作上极有前途的女作家。近年来,萧红被“重新发现”,她作为一个作家的价值和魅力也得到越来越深入地认识。萧红小说能够深深地吸引人、牵动人情思的原因,是她在作品中叙写的“生命”主题。萧红对“生命”有着深切体验和感悟,她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在学术界对德莱塞都有着这样一个较为普遍的认知:德莱塞,一位伟大的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由于作品中强烈的自然主义风格及作者本人对外宣称不信仰宗教,使得学界对于德莱塞的研究很少注意到其作品中的宗教意识。而我们细读德莱塞的每一部长篇小说就会感觉到,他的小说中或多或少地都渗透着宗教的情结。所以本文试图以叙事学这种在国内还较为新兴的、强势的研究方法为切入点来探讨德莱塞长篇小说中的宗教意识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9.
庐隐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也有着相似和区别.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通过文学创作把她们对女性长期遭受的苦难表达出来,反映了她们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庐隐的女性意识刚觉醒,还很困惑;张爱玲则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女性自身,重在对女性命运的重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和死亡意识进行探析,探索特定环境下它的深层含义,剖析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视角去深入认识作家和作品。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一生与宗教结有不解之缘,他的小说也因此呈现出扑朔迷离的形态,在五四时期独树一帜。作为一名有着实实在在的情感的作家来说,作品中所赋予的情感、目的和风格等都是复杂多变的,纵观许地山作品,留给人们的,绝不止他的宗教情结这么简单。其实,细观其文,现实主义色彩依然十分浓厚。许多作品中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就是主人公的那种自主作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拜伦是一个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以自身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死亡、生存、生命价值等个体生命的自主意识进行了阐释,以其独特的见解及其实践而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比较独特的文学现象。拜伦的生命意识是我们解读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笼罩着一种令人迷茫的悲凉气氛。小说《金锁记》把她作品的悲剧意蕴表达的淋漓尽致。她小说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和人物命运的写照,其悲剧意识的产生与她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有着从维多利亚时期向现代文学过渡的性质,这鲜明地体现在小说结构模式的双重性上。从作品的结构安排、时间维度、空间设置三个方面分析哈代前后期小说结构模式的变化可以看出,哈代后期作品突破前期作品中单一的循环结构模式,循环的与线性的结构模式并存于同一部作品,折射出作家对人类命运与未来的思考、对命运观念的理解以及对当时基督教观念的批判等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5.
作家强烈的生命意识往往使其作品有一种形而上的意蕴。曹植政治抱负无从实现、骨肉相残、亲朋无辜受害等独特的经历,使他比一般丈人对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和体验,从而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这是曹植诗歌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作家童年的创伤性体验让张爱玲的作品中有着独特鲜明的女性意识。她用苍凉老辣的笔触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采用对照的写法,以女人的强悍来对照男人的懦弱,其作品表现出来的“强女人,弱男人”模式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男性批判意识,是她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外化。  相似文献   

17.
晚唐小品是唐代文学的重要存在,对后代散文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就现有的研究面言,基本上存在两种研究方式:其一,对有代表性的单个作家、作品的研究,此种研究对代表作家的创作情况和重点作品都有较多论坛,但对其他小品作家及作品重视不够,研究也往往就晚唐小品代表作家作品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小说结构、作家主体意识和作品人物体现的生命意识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章回小说不仅从形式列内容、从作家主体意识到作品思想意识都比话本小说有了质的飞跃,并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刻复杂的思想主题、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成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成熟的古典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夏目漱石《门》和《心》的研究,向来以前者的宗教性和后者的精神性伦理性研究居多。对于两者的比较研究,则多以共同性为纽带。特别是其共有的"罪意识"。两作品各作为夏目漱石两个时期三部代表作的终篇,在总结对比两时期的作家意识转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在《关于〈门〉与〈心〉的"罚""罪"意识》中,讨论过"罚"、"罪"意识的问题。基于此,通过精神分析与物象分析,进而讨论两部作品中"罚""罪"意识所透露的告白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五四后期步入文坛并与左翼文学界有着密切关系的知名作家,丁玲的艺术个性和文体风格表现出了鲜明的现代色彩和自发的革命热情,这使她表现出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和情绪逻辑,通过40年代初期她的作品能够感受到五四女性意识的表达、知识分子的个人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深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