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重要社论,题目是《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在同一天,《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人民日报》这篇社论的发表,宣告新中国汉语规范化工作的全面展开;《语法修辞讲话》的发表和传布,提高了几代人应用汉语的能力。这是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大事。一转眼五十年过去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都取得了飞跃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继续奋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语文》2001,(7):4-4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重要社论,题目是,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语文界习惯上把它称作“六&;#183;六社论”)。这篇社论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后批准发表的。它的发表宣告新中国汉语规范化工作的全面展开。在社论发表的同一天,《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社论和《语法修辞讲话》的发表,在全社会掀起了重视汉语运用规范和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这篇社论曾经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在语文教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时在该报连载《语法修辞讲话》(6月6日-12月15日)。国家如此重视语的正确使用,举世无双!  相似文献   

4.
当前语言文字的混乱现象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政府一贯十分重视语言字规范化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不久,《人民日报》于1951年6月6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毛泽东1952年2月在审定《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字缺点的指示》一时,加写了一段话:“中央认为此种字缺点的纠正,梅使我们同志的头暗趋于精密,工作效能有所提高,故须予以重视,对已存缺点认真地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5.
珍爱·水手     
阳光灿烂,生活像一片彩霞。在日出日落时分,随着晨雾夜露远行,你就会感叹生命的伟大。在这张扬的日子里,孤独与失意同在,青春充满诱惑和困顿。曾经有过的梦想在夜的星空下飘忽而又美丽,如流星般拖着长长的尾巴。但理想毕竟不同于现实。失败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谁也无法选择、无法拒绝,心想事成只是一句美好的祝愿而已。  相似文献   

6.
鱼为什么那么容易上钩?有人说,鱼因为太贪食了,正如宋代一位诗人所说“钩线沉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钩。”这句诗正说明了鱼是禁不住“芳饵”的诱惑,才被提住的。那么,鱼是不是会接受教训呢?古小说中常有这样的话:“鲤鱼脱却金钩去,摇头摆尾再不回。”似乎这条鱼吃一堑长一智,变得聪明了。其实,这只不过是文人的想象罢了。鱼是不会“再不回”的,因为它毕竟长着一个不会接受教训的鱼脑袋。日本长崎大学水产学系渔业科学研究室的竹村教授通过反复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鱼的记忆力是极其低下的,有的鱼吐钩后,经过一天半到两天的时间又会被钓上钩。这正是造成鱼儿容易上钩的悲剧原因。而老鼠和鱼相比,不仅它的样子猥琐丑陋,而且“贪食”的程度,比鱼不知高出多少倍。另外,它还传染可怕的鼠疫。但是,时至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  相似文献   

7.
2000年6月上旬,接到雪屏从包头打来电话,说上海教育出版社韩焕昌先生年初就约她撰写一部足以反映语文教育研究新成果的书。她花了将近半年时间,现已初步完稿,希望我能给她这部新著写篇序。我知道她研究语文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不遗余力,奋斗了十多年,现在终于由焕昌先生慧眼识中,其成果将有机会奉献于国内语  相似文献   

8.
9.
意识——强烈的希求成功的备考意识。 《孙子兵法》开篇云:“兵,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现时的高考体制下我们是否可以杜撰这样的口号:高考,人生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可不察也!”一语断尽.不容置疑,因为备考需要这样的气氛与心态。“备战高考!”以战争喻高考可谓颇具中国特色的天才之喻。如果说“战争是血与火的考验”,如果说“狭路相逢勇胜”,那么,高考就是智与勇的较量.需要我们拿出全部的智慧与勇气确保首战必胜。战略策划的第一要务在于统一思想下定决心,然后才是谋划与部署。这一务虚的环节十分要紧,唯其如此才能激起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备战状态中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语病》一文指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两处语病:第一, “小伙子长得比较帅呆了”为“限制多余”;第二, “我此起彼伏”为“搭配不当”。笔者认为这不是小品的语病,相反,它是小品的幽默之所在,是作者主动的修辞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六册新教材发下来后,师生进行了读。下面是教师在课下与几位学生对《孤独之旅》的话交流,愿以此与同仁共同探讨该文及语文教学。师:同学们读了此文,读出了什么?有那些感悟呢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吧。生1:我读出了小说节选的主旨:它通过对杜小因家道中落失学而不得不跟父亲到野外放鸭经过的叙,表现了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生2:我认为该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相似文献   

12.
13.
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体现了编者的编写意图,对老师的教学思路也起到了提示作用,它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语文教科书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课后思考练习的设置上有了较大变化。本着“少做题,多读书”“、多积累,会运用”的精神,练习设置少而精,思维训练有梯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笔者试图通过人教版修订版教材第九册和课标本教材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后思考练习先作个对比。  相似文献   

14.
浙教版语第十一册中,有一篇写景的章——《庐山云雾》,自1995年以来,笔多次在公开课教学中执教该课,并且在尝试中思索,在思索中孕育“改造”。现以该课第5自然段教学为例,作以阐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15.
张君香 《师道》2005,(9):35-35
在完成了《穷人》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说听读写要求以及借助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穷人美好善良的品质)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真正的大家笔下的作品,我特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穷人美好善良的品质,但是文中却写了那么多桑娜的矛盾的心理,时而紧张,时而懊悔,时而自责,时而坚决,我觉得有点——(故意将语调拉长、停顿)小机灵鬼傅铮如梦初醒,激动地高呼:“老师,我有新发现!我觉得作者这样描写对表现桑娜和渔夫的高贵品质是一种失败!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写这篇文章时出现败笔了!”于是一场论争开始了:生1:我…  相似文献   

16.
一部好的文学传记,介绍一个人的一生不会只是像幻灯那样放映出一幅幅生活的画面,而是会像一个大导演安排下的传记影片,来反映他(或她)多彩多姿的事绩。其中有许多极细腻的描写,彩绘的画面,魅人的诗意,精微的情感,活脱脱的对话,欢笑悲泣的行事。且通过这一切来揭示主人公有血有肉有情热有生命的人生悲剧的动因或戏剧性地发展为荣光的个人性格和历史机缘。这是我在读过桑逢康先生《感伤的行旅·郁达夫传》之后初步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对学生来说,理解内容并不困难,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学习,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教学中要重点落实的任务。我根据课后“思考·练习”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的学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理论家们在围墙上戳一个小洞.说是要开一道门.。可时间过去了很久,门依然没有开出。一些图便利的不懂理论的人,纷纷钻了进去,久之。钻成了一道大大的门。理论家们于是就举办关于“门”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语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很多,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则是学生对语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兴趣和热情,他们觉得上语课几乎没有什么趣味,更谈不上愉快和享受,近乎是折磨和受罪的苦差。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较复杂,有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体制、考试制度、教材内容等,最主要的还是教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