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2.掌握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的方法。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教学重点及难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的影响。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播放录像: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学生活动:看录像、思考,根据以前学过农业生产对象分类,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各是什么类型的农业?造成两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导入: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分别处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分析,准确评估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方法:构建5项准则层指标与20项指标层指标的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评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相应指标的权重值大小,进而确定准则层指标的发展水平,最后根据TOPSIS法测算兵团2010—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数。结果:测度结果显示2020年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初步实现阶段的高级水平。结论:促进兵团农业高质量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兵团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强化。  相似文献   

3.
邓小红 《地理教育》2013,(Z2):91-91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农业的重要性;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迫切需要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农业创新创业人才主要来源于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人员及新型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涉农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不强,领军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失衡,技术创新与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新型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等。培育路径主要有:深化涉农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农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和培育,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培育科技型农业企业家和职业农民等。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高考关注的永恒主题。今将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1.什么是持续农业?如何发晨我国的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含义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持续农业不是取代现代农业,更不是自然农业、传统农业的回归,而是现代农业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的历史发展 ;二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三是国外农业现代化出现的问题。三个内容紧密联系 ,揭示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世界农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 ,目前各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和部门结构差异悬殊 ,发展很不平衡 ,这是本节的中心内容。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 ,需要从历史上寻找 ,所以本节一开始就从“农业的历史发展”讲起 ,然后重点论述现代世界农业不同的类型及特点 ,指出了国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教学目的 :①使学生了解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体制过于僵化 ,由此对农业产生了很强的制约性。发展农业经济首要的是改革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要注重三个方面 :农业经济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业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姜涛 《地理教育》2015,(3):18-20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地域  相似文献   

9.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媒体] 新闻:2007年1月1日,温家宝总理进入连云港农家,询问粮食价格问题和农业生产细节.改革开放以来,有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事关农业和农业生产,凸现农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经济发展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业发展尤为重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承受着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例如: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以及西部地区,如:陕西、甘肃、宁夏、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农民自身承受力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农业保险是专门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它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张晓丽 《地理教育》2013,(Z2):83-84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举例说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地理信息;通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学会地理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来认识身边的地理事  相似文献   

12.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问题 始终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首要问题。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突出不仅影响农业自身的发展,而且掣肘二、三产业的进程,从而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从国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般认为农业与工业发展速度之比保持在1:3~3.5比较合适,而我省“八·五”时期接近1:6,农业发展明显滞后,造成农业基础脆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薄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赵晓华 《考试》2008,(2):45-49
考点1:农业生产的特点(1)季节性:要求农业生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2)地域性:要求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如:水热配合好的平原、盆地应发展种植业。多数山区应发展林业,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半干早、干旱的草原牧区,应  相似文献   

14.
日本、泰国和我国台湾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时,农业类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类型、层次和相应保障措施方面,有三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培养现代"农业后继者"是农业类职业教育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成为主体: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支持农业类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是:农业科研部门提供的科技成果科技含量低、欠成熟,真正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少,农民采纳新技术的条件和能力有限,对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与市场不适应,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者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对策:要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要刺激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创建“三农”互利合作新模式,逐步建立一种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科技农业的概念和特点现代化农业的概念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外先后提出了两种不同理解:先是认为现代化农业的标志是机械化、电气化、灌溉化、化学化,亦称“石油农业”;近十多年来,有入认为未来农业的象征不再是拖拉机、化肥以及农药等,而是生态农业。这两种看法对不对,还是让实践去回答,这里暂且不加评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代化农业不是  相似文献   

17.
政策背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和农业竞争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生产总体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当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大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二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  相似文献   

18.
1 目标1 1 知识目标 :通过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及水利园区建设案例 ,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 ,理解农业的分类方法。1 2 智能目标 :通过案例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基塘生产全过程和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水利园区方案的介绍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评价问题的能力。1 3 情感目标 :通过案例 ,深刻理解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 ,使学生树立正确评价农业经济效益的观念 ,增强依靠生产资料投入和科技投入发展我国农业的信心和决心。2 材料案例材料 (一 )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二十一世纪上半叶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特点,提出了新世 纪初期的五大发展趋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科技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农业经营的市场化和商品化,农业与其它产业部门联系的紧密化和一体化,农业发展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经济与管理》是农业会计专业的基础课,以中央农广校《农业经济学基础》为教材。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初步的经济分析能力。 本课程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是:填空题(20%)、问答题(30%)、名词解释(20%)、计算题(30%)。各章复习范围是:第一章 农业中多种经济成分 一、农业中多种经济成分的构成。 二、农业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必然性。第二章 农业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