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桶白葡萄酒》讲述了主人公蒙特利梭以品鉴白葡萄酒为名,诱骗仇家福特纳托去自家地窖,并将其陷害致死的复仇过程。小说中的叙事艺术被学界认为是爱伦·坡叙事技巧的独特体现,不仅代表了作者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也向后世传递了19世纪的时代精神;无论是小说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手法都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基于韦恩·布斯率先提出的“不可靠叙事”的概念,对《一桶白葡萄酒》中的叙事结构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揭开主人公蒙特利梭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现代小说叙事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叙事,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现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不可靠叙事。在现代小说中,作者不仅成功隐退,而且也隐藏了自己的观点,这给读者带来很大的挑战与困难。理解现代小说,要解析其不可靠叙事的原因与目的,这样才能拨云见日,且在叙事性的诗歌里,分析叙事是否可靠也对理解作品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可靠叙述"是当前叙事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可靠叙述的修辞性理论创始人韦恩.布思,主张以隐含作者的规范为标准判断叙述者的可靠性,后经修辞性叙事理论家詹姆斯.费伦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观点,将"不可靠叙述"分成了6种类型,进而又细分为"疏远型不可靠性"和"契约型不可靠性"两大类别。探讨戏剧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事策略不仅可以促进读者对戏剧文本的多层次解读,影响读者的伦理判断,而且可以引导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剧本的创作过程,体会到文本的经典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语文学界对经典文本《台阶》的研究现状,指出仅围绕父亲这一形象展开研究对深入理解文本是远远不够的,提出叙述者“我”不仅是《台阶》中的主要人物,而且是拥有叙事霸权的唯一的叙述者,从“我”的叙述充满误解和偏见入手,发现文本的不可靠叙事性特征及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开拓出文本更宽广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叙述学中的视角理论对《爱情故事》的文本进行细读。发现该文中的两种叙述视角: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视角产生了两个文本:显文本和潜文本。这两个文本传递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不可靠的价值观。由全知视角叙述的显文本传递了思想高于容貌的价值观,而由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潜文本所传递的是容貌高于思想的价值观。潜文本颠覆了显文本的价值观。这是作者对叙述视角模糊认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的实际叙述者是作为仆人的耐莉.她的叙述者与故事中角色的双重身份,以及她作为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和直接面对受述者的特殊位置,使她的叙事变得不可靠.本文试图分析耐莉的叙事的不可靠性,并说明不可靠叙事产生的原因,为解读《呼啸山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申丹《叙事学》以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叙事学、文体学、翻译学进行交叉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化叙事理论轨迹。文章引用其观点展开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解读,通过影片“叙事主体”的追问来证明女性形象的陪衬地位。在“叙事色彩”的特点上,笔者通过“顺逆时序的色彩”、“时距中的叙事频率”以及“叙事空间与视角”、“叙事空间的阐释”来凸显“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中的色彩性。最后,通过“叙事补充”,让原本被影片“过滤”掉的历史重新浮现,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叙事补充”等。  相似文献   

8.
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的创作目的并不在于探求故事的真实面目,作者意图缔造一种叙事策略,通过种种表面的不可靠叙述技巧伪装其真实意图,调整甚至麻木读者对真相的获取欲望,而转而追求各个独立叙述过程本身传达出来的真实。本文的侧重点在于挖掘潜藏于技巧之中的不可靠叙述因素并予以事实佐证,同时,通过分析作者遗留的形式上的可靠因素及文本自身的叙述话语,最终找到具备隐含作者深层认同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中国现代自传的特殊文本形式特点,力图对自传文本进行科学的规范。认为此类丛书所探讨的主题直接彰显编辑者的当代观念和自传意识。虽名为自传丛书,实际是编辑者"编"出来的一种具有自传因素的文献资料汇编。某种意义上说它具有一定的自传要素和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从心理干预和人性反思角度书写了经历大地震的普通人的心灵史诗,表达了人道主义的题旨。与作品深邃的客观世界层相对应的则是文本精巧的叙事艺术。主要从叙事视角、不可靠叙事两个维度探析了小说文本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鲁滨逊漂流记》为以叙事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本文从文本间性的角度出发,解读了《鲁滨逊漂流记》的话语暗示及叙事建构特点,希望能够为文学领域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麦田里的守望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和精心设计的霍尔顿形象,使得不可靠叙述在文本层面上得以生成;读者通过文本在“事实/事件”、“价值/判断”和“知识/感知”这三条轴线上体现的不可靠叙述,解读文本的主题意义,更好地认识霍尔顿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13.
《品质》①作为一篇叙述者与人物存在于同一个故事层面的“同故事叙述”②文本.高尔斯华绥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者“我”充当叙述故事的角色。受传统叙事学理论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这篇小说时.对叙述者的这种独特性关注得不够.致使文本的阅读意义与教学价值受到一定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史记》在中国叙事传统的构成过程中承前后后,一方面它建立了纪传体这一制度化的叙事文本,另一方面又规定了传记的本体论意义,诗性意义因此被引入中国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5.
从人性、父权和宗教三个方面分析了克莱斯特的小说《O侯爵夫人》中的不可靠叙述,揭示了作者在通过不可靠叙述与读者建立的对话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6.
《理发》是美国小说家林.拉德纳的经典之作。该小说短小精悍,辛辣幽默,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讲诉了小说主人公吉姆所做的种种恶作剧,最后被误杀的故事。本文以韦恩.布斯的修辞性叙事理论为指导,通过文本细读,从而揭示《理发》在事实/事件轴和价值/伦理轴两个维度具有典型的不可靠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17.
欧内斯特.盖恩斯是一位著名的当代美国南方黑人作家。他是一位充满着历史感的作家,其许多作品都反映或重构美国黑人的历史。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出发,主要讨论其作品《简·皮特曼小姐的自传》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狂人日记>与<长明灯>中都通过塑造一位精神病患者的形象,宣扬启蒙与反封建的主题,加之<长明灯>的创作在时间上晚于<狂人日记>,许多接受者、批评家也因此而对<长明灯>的创作颇多非议.从叙事学角度,通过比较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揭示出它们的文本创作具有互补性,从而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洱的小说《花腔》融合了多种叙事策略,其艺术魅力的产生主要源于作者对二度叙事策略和不可靠叙述策略的运用。小说文本的意义之一,是通过“花腔”一词的表层形象,即通过不可靠叙述揭示历史的花腔特性。  相似文献   

20.
弗兰克.奥康纳的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节》从儿童的天真视角细腻地描写了一个恋母情节的故事,其风格幽默诙谐。然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战争阴影下小说幽默背后的辛酸。奥康纳采用了不可靠叙述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拉远了"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距离,延伸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其独特的叙述技巧赋予了小说经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