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游卫国 《百科知识》2005,(4X):43-44
20世纪人类获得的最大荣耀之一,就是能够挣脱地球的引力,飞向太空。迄今除了已有400多人成功地跃向太空之外,更有不计其数的无人航天发射,诸如卫星、飞船的发射等,每次都可以看到蔚为壮观的火箭喷射着巨大的火焰,直插青天。人类的航天活动一方面寄托着我们不甘寂寞的雄心,另一方面也给这个孤独的人类家园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世界发明》2006,(5):16-17
  相似文献   

4.
5.
正曾几何时,用于灌装软饮料的玻璃瓶逐渐被塑料瓶所取代。与前者相比,塑料瓶不仅方便轻巧,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而且更容易塑形涂彩,打扮得漂漂亮亮。由于具备这些优点,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做到了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6.
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人,字纕蘅,号秋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 毕沅参加会试之前,是清廷军机处的职员.乾隆二十五年的礼部会试,他和单位同事诸重光、童凤三都参加了考试,并且发挥得都不错,考得都很理想. 会试结束后的两天时间,是主考官阅卷的时间.那年的殿试,又是主考官由原来的14人减为8人的第一年,蒋溥、秦蕙田、介福、张泰开等8个阅卷的考官有2个是大学士,6个是院部大臣.与历次科考一样,试卷都是密封的.阅卷大臣看到满意的文章,就在上面画个圈,然后以得圈多少排名次.毕沅的同事浙江余姚人诸重光不但文章出色,字也写得漂亮,被8个主考官定为第一名.但要得到状元的头衔,还必须经过皇帝的"亲览",类似于今天公务员考试的"面试".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科学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7月发射,并连接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这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中国也成为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的国家。卫星成功运行后,中国不仅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结合地面已有的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中国将初步构建一个广域量子通信体系,其中包括全长2000千米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京沪干线"。这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8.
陈志宏 《知识窗》2011,(5):20-20
人跟不上变天的节奏.感冒就不请自来.感冒事虽小.却很折磨人.那种不适感.让人寝食难安。也有人小事看大.感冒一来.慌神乱心.急急然,打针吃药.上网查看治疗良方。一两天没见好转.就要住院挂瓶.疼惜身子.不遗余力:也有人没办法停下手上的事情.忙呀忙.忙得无暇顾及自己的身子。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的10月15日,我国研制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送上轨道遨游,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飞行21小时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今年10月,我国又将用“长征2”号F运载火箭发射“神舟6”号飞船,并载2名航天员到太空轨道上进行5天飞行,将在载人航天史上写下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龙卷不只是风 说起"龙卷",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龙卷风,一股螺旋向上旋转的细长空气旋涡横扫大地,由于旋涡内部的气压很低,所经之处,很多物体杂尘被它吸上高空,那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正5月7日,我国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首次完成太空3D打印。除了太空3D打印,这枚火箭还带了哪些科研项目上天?在轨3D打印金属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设备和材料的"补给线问题"一直阻碍着人类飞向更远的空间。随着太空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实现航天器零部件的"自给自足"正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10,(16):F0002-F0002,F0003
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德在乘气球不停顿环球飞行成功后。萌发了驾驶太阳能飞机环球飞行的想法。其目标是设计制造一架载人太阳能飞机。这架飞机全靠太阳能飞行,不使用任何其他资源。不产生任何污染。现在,他的愿望终于完成,而其家族几代人的探索精神与冒险勇气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林贵平 《百科知识》2005,(10S):13-14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飞行了1小时48分钟,首次实现了人类太空的梦想。1969年7月,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将人类的活动领域扩大到月球。之后,人类在征服宇宙空间的进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5”号飞船飞行成功,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提起火箭发射,我们常常会联想到激动人心的升空瞬间和广袤神秘的太空探索,却忽略了在成功的背后,有着多少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的孙晋良主任就是这样一位幕后英雄。孙院士整洁宽敞的会议室里,悬挂着他和科研小组开发成功的各种新型材料图片。不要小瞧这些看上去貌不惊人、颜色发黑的小东西,它们可是火箭发动机上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对于常人来说很陌生的火箭发动机,是火箭发射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在火箭上的地位,尤如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孙院士领导研制成功的各类碳/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热塑性塑料吹塑成型技术特点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高效生产成型设备的工作原理、过程及特点,给出了各主要部件的功能及组成,简介了有序多工位作业的实现方法。经实际应用实践证明:该设备高效可靠,成品率高。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一群老鼠将被送上地球轨道。当然它们不是去太空旅行,而是肩负着实验任务。为什么要让老鼠上太空?在地球上,人和其他动物的生存都需要重力。如果重力消失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肌肉会变得松弛;因为钙质流失骨头会变得脆弱;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也会下降等。宇航员在太空里生活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虽然人类真正进行太空探测的历史并不长,但是自从人类第一次在地球轨道上围绕地球飞行以来,人类已经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航天项目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现在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在失重状态…  相似文献   

17.
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是毛主席的诗中描绘的愿景,而今成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国在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捷报频传,让全国人民振奋不已,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一个捷报是"上天"。月球探测任务的成功实施是人类探索太空能力的充分展示。让我们来看看,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在月球探测领域创造了诸多的"中国首次"——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航天50年的历史中,人们把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物体、仪器送上了太空,其中一些已经落到了地球上,在落到地球上的这部分物体中,一部分着陆了,还有一部分在地球的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只有极少的一些物体挣脱了地球的重力引力,飞向了新的世界,在更广阔的宇宙中翱翔巡游去了。但还有更多废弃的卫星、火箭助推器残片及其他航天器的碎片仍然滞留在地球轨道上,无休无止地围绕地球作漫无目的地运转。太空碎片的危害1983年,美国女宇航员萨莉·赖德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遨游太空中进行例行观察时,突然发现航天飞机一个观察窗的外层玻璃被打得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已经开始从地球表面向更加广阔的领域拓展,上天入海建造家园的设想相继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便可以到"天宫"去居住,到海底去休养,还能与嫦娥做邻居,真正享受一下神仙般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小薇薇 《知识窗》2005,(2):54-55
在现代城市交通拥堵的今天,随着"飞人"的研制,人类将改写这一令人着痛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