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导航 一、课前准备 1.走近作者:(收集文本资料或上网查阅)①了解白居易诗歌风格特点。②了解白居易生平。  相似文献   

2.
洪志 《学语文》2006,(1):15-15
教学理念: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以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力求师生在和谐、平等、自然中交流。  相似文献   

3.
4.
《琵琶行》一课主题与音乐部分历来为教者重视、称道,笔者在实践中也一直高度重视,但本节教者力图从诗的角度,还原意象,体味意境,深化情感,以情感为突破口,并设置精彩细节,期待新的教学火花。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把握;(2)了解、运用意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教学重点抓住意象,感受悲凉的意境,深刻体味诗人郁结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悟情感的逐层递进,深刻理解诗歌的丰富情感。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教学过程【导语】唐朝有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唐宣宗李忱,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诗是这样写的(投影诗歌)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显然诗中提到的诗人是—白居易,诗中提到的两篇代表作是《琵琶行》《长恨歌》。这首皇帝赞颂胡儿能吟的《琵琶行》大家也认真学习过,你曾因怎样的感动记住了哪些典型形象、典型音乐、典型境界、典型氛围、典型感情?【情感一探】自居易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显然,同学们记住了言(语句)、声(音乐)、实(主题)而最重要的根(情)却印象不深,让我们从诗的角度再次品味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6.
7.
我国古代文人诗歌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艺术上很完整很成熟的流传千古的佳作.<琵琶行>作于作者被贬江洲的第二年.诗中通过对一个歌女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被排挤打击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8.
“文章憎命达”,自居易左迁九江,即有《琵琶行》传世。当年浔阳江头那如歌的行板,未逐逝水流去,却永久回响在历史的天空。洋洋六百三十六肓,如星珠串天。而我最钟情的,却是那星稀的时候——爱看《琵琶行》里三轮月。  相似文献   

9.
出示《琵琶行》相关图片,图片内容是“满座重闻皆掩泣”,让学生根据课文诗句识别。 问:可不可以把图片中的青衫白居易换成穿红袍的自居易?  相似文献   

10.
关于《琵琶行》的教学设计很多,但多繁复,笔者总结个人教学,设计了一个简洁的教学思路。现整理下来,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卢军 《语文天地》2012,(4):17-18
教学设计理念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魅力”。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捕写艺术(音乐和绘画)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积累一些基本的鉴赏技能,进而培养学生们对艺术的热爱之情。但这个目标对于目前的高中学生来讲却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学生自身已有的艺术素养不足以支撑他...  相似文献   

12.
张菊 《考试周刊》2012,(55):43-43
对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认知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对比教学,既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本文以《琵琶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比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 《琵琶行》,白居易“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的感伤诗。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目标为学习唐诗,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的《口技》以及高中的《赤壁赋》等课文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正侧结合艺术手法,并且在同一单元本课之前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对长篇诗也已有所了解,所以学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语言通俗流畅,生动感人,且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一首典型的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用语言来表现音乐,使人从文学的形象中感受到音乐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呼唤美育的深化,而中国诗词无疑是情、景的统一,是具有特定时代以及跨时代美育价值的载体.统编部高中语文课文《琵琶行》(并序)是"诗王"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中琵琶乐声的美感描绘与流转匀称的语言强化了抒情和整体的审美特性,尤其是穿插了特有的对琵琶演奏的细节描写,增添了真实性和表现力,成为"美"与"诗"、"言"...  相似文献   

17.
王善明 《学语文》2003,(2):7-18
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的一首《琵琶行》叙说了琵琶女悲凉的身世,字字句旬流淌着凄凉的情感,并且,由琵琶女的身世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回忆。两个人都是少年时风流倜傥,晚年落得漂?自沦落,这种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情感,激起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8.
龚伟 《考试周刊》2007,(12):37-38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长篇叙事抒情诗,这首诗除了它特具的思想内容外,在语言的运用,音乐的描写上也有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诗歌发展达到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上突出体现了其姊妹艺术的特点。仅从音韵角度,就可以感悟唐诗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到唐诗音韵传情的魅力。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唐诗音韵美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0.
李俊 《现代语文》2005,(2):109-10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琵琶行》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处理好教材中音乐描写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篇课文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