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望道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主要在于:关注语文基本理论建设,革新语文教材,尝试语文教学法的改革,倡导语文改革运动。他的许多主张切近实际,富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他的探索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宪字在语文教科研上颇有点传奇色彩,他思维敏捷,观点刨新,著述丰厚,夺人注目。如果说他被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语文界和基础教育界名闻遐迩,完全是语文教科研的功劳,恐怕并不夸张.  相似文献   

3.
烦恼     
一直以来,不乏有探索语文教学改革之人.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于漪等,他们的探索创新在语文课堂上留下了一串串永闪光芒的足印特别是陶行知老先生关于创造教育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自信,产生教学研究的勇气,并结合自身实际,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语文教育的长期历程,形成了他独特的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方面,他特别强调要过语言文字关,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他主张把高中语文教学和大学一年级国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整体来看待,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与区别;他认为中学语文和大学国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两种训练———语文训练和文化训练;他还特别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各种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必要性。朱自清先生这一教育观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敏 《语文新圃》2010,(5):32-33
王立根老师是一位可敬、可亲又很可爱的语文老师。这点,从他的新作《我说语文——语文教学退思录》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理由。书的开篇,他在一次获奖感言时说起一位学生的留言.“当我们未与您谋面时,我们觉得您很神秘;当我们有幸聆听您的谆谆教诲时,我们觉得您很亲切。您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诗歌有三重魅力,感觉的魅力,意象的魅力,语言本身的魅力。三者不可或缺。语文的诗意也同样必须要有这三种魅力。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而语言是生活与思想的故乡。很难想像我们的语言在诗意丧失殆尽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将是怎样。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诗意,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使我觉得欣慰与高兴的是,在我们苏州市,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他始终以自己诗意化的语文追求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并且,现在他终于拿出了自己这方面的新著。他就是高万祥先生,这本书就是呈现在您面前的《语文的诗意》。高万祥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7.
曾有情 《学子》2004,(9):21-22
高三的第一个学期,我们班换了一位新调来的语文老师,叫苏民。苏民第一次在讲台上亮相时,同学们惊讶他是那么年轻.不过20出头的样子,酷极了.帅呆了。  相似文献   

8.
许春华 《甘肃教育》2008,(11):64-64
王蒙先生“自恃”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在孙子面前往往“好为人师”。孙子有时候语文不及格.他就十分奇怪:“语文怎么会不及格呢?”想不到孙子根本“看不起”赫赫有名的老爷子:语文“你讲不了.你根本就不懂”。这自然大伤大作家的“自尊心”。于是,他要孙子拿几道师目出来。结果是,大作家终于“败下阵来”。“败下阵来”的,相信决不会是王蒙先生一人。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在70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思想。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教育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就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获得文学鉴赏能力的综合再现.更是检测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很多语文教师在每一次检测后.都为学生在阅读方面失分而慨叹。为此.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势在必行。《新课标》明确指导出: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同学交流.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在学习中学会认真思考.学会读书。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具体做法如下所述。  相似文献   

12.
谈永康 《教育文汇》2004,(2):6-6,12
早就听人说,贾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书;在老师面前,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时隔多年,我来到上海,在贾老师身边工作,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神奇,我渐渐读懂了——  相似文献   

13.
轻松学语文     
语文是万花筒;语文是大观园;拥有语文的生活五彩缤纷;拥有语文的世界色彩斑斓.正是因为这种种,我爱上了语文,爱得又是那样深沉,因为语文总是让我感悟人生,伴我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课改中,突出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文考试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对语文教学的许多方面产生了误导。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改革语文考试已迫在眉睫!因此,小学语文考试的改革.要突破传统的语文考试评价的模式和框架,让考试成为语文学习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语文课也必然留下时代的印记.“新课程”也应该给语文课带来新的生机。然而,令人遗憾的现实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的语文并没有多少起色。世纪末的批判还是语文的隐痛。少、慢、差、费的状况改变了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了吗?事实上,由于对新课程的误读,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语文教学质量非但不能提高。还很有滑坡的可能。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地位、关注文本、能力训练三个问题略陈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张敬义老师是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他对语文教学一往情深。他说:“语文没有眼睛,却洞开了我的心扉;语文没有翅膀,却能在我的意念中任意翱翔。在语文教学中与名师对话。与课堂共生……让心中的语文在生活的母体里练就,在精神的天空里生成。”这是他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心得,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沙家浜记     
鲁迅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包括批判旧语文教育内容,重视语文教学规律,关注语文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研究鲁迅的这一思想体系对于研究现代语文教学,推进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鲍国潮 《今日教育》2007,(11S):56-57
在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地理图景中.周一贯先生无疑是一个地标性的人物。他的煌煌一千多万字的著述.不仅是五十多年来他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不懈探寻的结晶.更是其不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象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