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化梅 《考试周刊》2013,(41):34-34
诗歌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件易事,怎样才能构建高效的语文诗歌课堂呢?教师要用一种放眼全局的眼光为诗歌教学的高效完成做一个整体上的筹划,找到一个合适本次教学的线,并用这条线串联整节课的教学。可以采用激趣、朗读、省时节力、合作探究、互文建构等方法创造出一节高效的诗歌教学课。作者以《氓》这首《诗经》中的名篇为例,从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谈谈是如何构建诗歌教学的高效课堂的。  相似文献   

2.
戴敏 《语文天地》2012,(11):23-24
一位好教师,其优秀之处,往往在于他的精彩点拨、积极引导,从而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使课堂充满情趣、机智、创造,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痛苦,尤其是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音乐、风、愁”等无形之物的描写感到无形可抓,难以把握;教师亦无从下手,不能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方法,故而学生描写苍白无力。通过对《琵琶行》、《虞美人》终有所感,因而想借此机会与广大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5.
左文燕 《考试周刊》2012,(73):39-40
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今天已不适用。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开展的《琵琶行》教学,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评价都充分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和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再加上传统教学中“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行之有效的诗歌教学呢?  相似文献   

7.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后人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此诗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该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其中值得品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在教学该诗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诵读诗歌。2.分析诗歌中抒写的景、情、理及其完美融合,感悟诗歌。3.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扣住“品读、感悟、创造”这条主线,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也显示了对古典诗歌教学的足够重视。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投入,除了能背诵部分残缺不全的诗篇以外,鉴赏能力基本没有得到提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投入到诗歌和作者的情感中去,只作为一个漠然的旁观者被动地接受分析;二是教师没有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语文课程教育目标已从基础认知向着素养培育转变,对学生品质的培育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最终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诗经》作为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流传至今,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1.
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是有明晰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预设、精彩的课堂生成、积极的探究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索化;关注课堂生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动手操作,在观察、思考中发展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梅花魂》是一篇略读课。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一位华侨老人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章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思路清晰,读来琅琅上口,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篇著名的篇目,我曾经也教过几次《琵琶行》,但每次都觉得不是那么理想。当我再次拿过这篇课文,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要顺应新课改,必须要有所突破和创新。我突破了以往的在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先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朗读鉴赏、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最后归纳诗歌主旨的模式,设置了带有独特视点和角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树立了全新的诗歌鉴赏观。  相似文献   

14.
李菁 《现代教学》2007,(4):35-35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论衡·谢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化瑰宝。学会与古人对话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现今的学生都怕读古文。究其原因,在于缺乏语言功底,缺乏文言素养,缺乏对话的根基。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与古人对话?我认为应以教材中古典诗歌的意境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对古诗文的了解、感悟、联想中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古典散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阶段的古典散文教学中有效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从拓展背景知识,感悟文本内涵;多种形式诵读,体悟作者情感;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读写结合,落实迁移运用四方面来入手。  相似文献   

16.
本课题来源于杜甫晚年的代表作。这篇文章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其写景雄伟壮阔,写身世孤苦凄凉抒情却心忧天下。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诗歌发展达到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上突出体现了其姊妹艺术的特点。仅从音韵角度,就可以感悟唐诗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到唐诗音韵传情的魅力。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唐诗音韵美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8.
盂萍萍 《学语文》2013,(6):75-76
近几年来。以王荣生、李海林先生等为主提倡掀起的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讨论,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讨论,不仅言之者日众,而且有逐渐深化的趋势。下面我就以《琵琶行》这篇文章为例,来谈谈教学内容的确定。我选择了郭玉霜和于晓莉两位老师的《琵琶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在《蒹葭》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以此来烘托诗人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只有通过情境还原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诗歌所创设的朦胧凄清的情境中,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诗歌独特的艺术美感。本诗教学中使用的情境还原法和我们通常所用的诵读品味法非但不矛盾、不冲突,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韩亚林 《学语文》2023,(2):66-68
古典诗歌教学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直备受关注。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不妨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以古代诗论为理论源泉和方法指南,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为例,古代诗论观照下的古典诗歌教学策略为:知人论世,走近诗人;吟诵涵泳,感受诗韵;联想想象,品味诗境;设身处地,体验诗情;咀嚼玩味,欣赏诗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