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文章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有破有立,痛砭现状之后,明确提出论点,继而进行有力的论证,使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鲁迅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杂文的典范,也是议论文的典范。尤其对于克服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常犯的思维层次单一、逻辑不够严密、缺乏现实针对性等毛病,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下面对该文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着无话可说、干瘪枯燥、官话套话。为了能够很好地论述观点,论证富有说服力,行文有文采,可将"赋、比"手法运用于其中,具体操作以《阿房宫赋》《拿来主义》两篇经典论述类文章为借鉴,在铺陈譬喻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以下简称《拿》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也是高中语文的传统重点篇目。《拿》文以其结构严谨,思想深邃.语言精粹为显著特征,通常被作为教引学生从总体上领悟议论文写作的范例,因而展示《拿》文的结构提纲是帮助学生理解《拿》文的有效教法。  相似文献   

5.
《六国论》是一篇带有范式性的议论文,对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写一篇应试作文的众多考生来说,具有许多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正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散文《荷塘月色》不仅清幽淡雅、温润静谧,其文章的圆形结构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荷塘月色》圆形结构浅析《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结构,从形式上看,是一种重叠的环形,显性一个圆,隐性一个圆。这两个互不统属的完整的圆,既能保证作者游踪的次序性展开,又能将作者的情感变化隐示其中。比如,读者能明显从"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本文对《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水大 《现代语文》2005,(3):117-117
写议论文,不可不用事实材料,然而许多学生对较长的叙事材料却不善于处理:或不加选择,全盘照搬;或不辨轻重,详略失当;或不作分析,观点欠鲜明.<过秦论>一文用大量的篇幅来叙事,用叙事来说理,在叙述史实时,作者又力避平铺直叙,而根据表达观点的需要,作了各种技术上的处理,对中学生写作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的主题,一般认为是论述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我以为这样概括不够准确.应该说,文章论述的是如何对待外国事物和外国文化的问题,包括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拿来主义》一文的主旨说法不一,作为杂文,《拿来主义》有其自身明确的主旨,教学时教师只有首先辨明主旨,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阶段,学生普遍感到议论文写作非常困难。这使得他们的议论文写作停留在模仿探索阶段,对一些基本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和方法亦步亦趋,不能有些许创新。学习贾谊的《过秦论》,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课文文言字词句的掌握和文意的疏通,还应该结合其艺术特点的分析,提升学生对于议论文写作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小事蕴精神,细节见真情”的散文,作者因物见情,忆述细腻,情真意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堪称记叙文写作的典范。笔者认为,这篇文章为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五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高中生限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既有的认知水平,写作议论文还有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处。怎么给力?一个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课本,悉心研磨课文,从中汲取营养,以读促写,以写化读。下面就以苏淘的《六国论》为例,给广大高中生议论文写作以八点警示。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遗憾的是教学参考书对这一名篇的解读.却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最新版本《教师教学用书》,依然沿袭旧说,未作更正。  相似文献   

17.
要想较好地了解《拿来主义》的讽刺艺术,就得先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讽刺观。  相似文献   

18.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杨峻岩 《新读写》2012,(1):38-39
写议论文,一般总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每个部分还可以细化为诸多小问题。可以说,问题贯穿文章的始终,例如《繁笔与简笔》(见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全文共7个自然段,7段论述了7个问题:①简笔与繁笔各有什么妙用;②《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描述怎样体现“简笔用得好”;③《水浒传》中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述怎样体现繁笔用得好;④“字面上的简”和“精炼”、“艺术上的繁笔”和“通常所说的啰唆”各有什么区别;⑤行文时怎样自然地做到“繁简适当”;⑥现今的创作在繁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⑦为什么要“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又如,鲁迅杂文《拿来主义》,整合起来看,全文回答了以下二些问题:“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确什么危害;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做到“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对于发展无产阶级文艺事业有什么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颂民 《学语文》2008,(3):16-16
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一文,所论述的是把什么拿来,为什么拿来,怎样拿来等,即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同学们读这种难度较大的杂文一片茫然。怎么办呢?那就从中间教起,拨起云雾,让同学们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