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晋作家傅玄素以刚直清正著称,但在魏晋易代特殊环境下,其人格发生扭曲,多逢迎机变而少忠义节操.这既与时代思想有关,也取决于他与司马氏集团的特殊关系,形成了儒道结合的二重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俊红 《天津教育》2003,(10):30-32
班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是实施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班主任就应在班管理过程中追求清明、清正、清廉、清静的“四清”境界。一、“清明”的境界所谓“清明”,就是指班主任要做到对本班和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心知肚明。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班主任只有对本班和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的管理工作。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顽皮的孩子上学放学都要路过一位老人的房子,他们…  相似文献   

3.
晚清重臣周崇傅“洞晓机宜”、“勤慎廉干”、“清正耐苦”的形象享誉官场.文章对其入翰林编修、任蘋洲书院山长、追随左宗棠收复新疆等事迹作了初步的梳理,并以新近发现的周崇傅拙岩题跋、澹岩题刻为线索,还原与当时士人游历、交往等事迹.  相似文献   

4.
干部清正与否,事关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事关干部个人的荣辱。实现干部清正,是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决定因素,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政治的基础工程。1.干部清正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为官清正,不惜丢官卸任为百姓开仓救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对郑板桥遗迹、生平和传世作品进行挖掘、整理和宣传,能促进家乡的文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领略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一支跨世纪的学校干部队伍,最近,邻水县教委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校长会,明确要求各校“一把手”在思想建设方面具备“五气”,过好“四关”.“五气” 即和气——团结协调,互相帮助;朝气——精神振奋,干劲十足;清气——清正廉  相似文献   

7.
蔡襄其人其学其书郭孔秀⊙蔡襄以其为官清正,博学多才,著名北宋当世,且影响及于后世。蔡襄深得宋仁宗器重和信赖,他的别名“君谟”乃仁宗所赐。“君谟”意为给君主出谋划策或出谋划策的人。史家誉之为忠贞刚正之臣,洵非虚语。范仲淹议政,得罪了执政的吕夷简,被排挤...  相似文献   

8.
“公道正派”的内涵为“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四句话,这是对“公道正派”在行为形态下的内涵展开,本文重点论述了公道正派在观念形态下的内涵展开,主要包括正确的公平观、利益观和权力观。  相似文献   

9.
神圣岂容亵渎自古以来,教师就有清正自律、洁身自好、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然而,近几年来,社会上“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思想冲击着教师队伍,致使个别教师的职业道德发生演变和扭曲。校园不再是方净土●教师...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中记载,宋襄公十五年(公元前638年),一人得一洁白无瑕的宝玉,跑去献给大夫子罕,并说:“如此稀世之宝,只有您这样清正的大人物才能佩带!”  相似文献   

11.
韩愈诗歌在选材上扩大了搜求领域,以“不诗为诗”;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散文的清新笔调,并以充沛之才气、不世出之笔力为之,使其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表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有:以赋为诗,以议论为诗,选材奇杰,用韵独特,诗文互释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海子“太阳”系列长诗与其诗学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系列长诗见证了海子后期长诗刨作感应先锋诗潮所作的多种技巧、多种形式的尝试与实验,见证了其脱离前期乡村抒情歌手式的创作风格的转型,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西方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当代诗坛从有序走向无序的时代大势和海子在此背景下所发生的诗学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以诗为戏”有“战诗”和嘲戏谐谑两种形式,其创作目的主要是获取乐趣,与传统的“诗言志”不同。因此,创作手段也不同,这是韩愈“以文为诗”创作手法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金发的诗以风格怪异见称,这是因为,他接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把西方诗歌的“纯美”理念纳入新诗的创作中,从而使他的诗悖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目的,真正接近了西方诗歌的艺术自我化和生命化的本质。本文试图从纯粹艺术的角度重新解读李金发的诗歌在审美境界中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与关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诗以“欧化”为“现代化”的转型期,闻一多因追求“东方色彩”而与时代主潮产生疏离。美国的新诗运动是促使闻一多审美潜意识中的“东方色彩”得以彰显的契机,但二者却有深刻的审美差异;尤其是进入现实语境后,“东方”更呈现出“他者化”色彩,闻一多以自己的诗构成对这一现实东方形象的逆向书写。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诗史上,陆游是一面光辉的爱国主义的旗帜,而他所作的著名诗歌《关山月》,则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实质。在这首《关山月》中,陆游没有遵循传统,抒写征人思妇的凄楚感情,而是突破传统,开掘主题,充分利用《关山月》提供的无限空间,淋漓酣畅地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7.
秦观诗初探     
秦观诗抒发报国壮志、寄托人生幽愤 ,关注百姓疾苦 ,唱酬赠别、感怀人事 ,歌咏山河风物 ,展示了北宋后期社会较为深广的现实生活内容与本质 ;明显形成了清新婉丽、精致纤巧的艺术风格及清旷、雄豪的特色 ,后期诗风又转向沉郁凝重。秦观以其诗歌题材的开拓和艺术上继承创新的成功实践 ,为宋诗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应当重视对秦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杂文的“理趣”是他的杂文创作的主要特征。他杂文的“理趣”主要表现在对批判对象的独特开掘和概括,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地方揭示出的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风格,超常逆反的创造性的诗性思维和通过寓言式、漫画式、象征式的形象体现为一种意象的创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贺的诗歌,在艺术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感情不动人,二是意境不完整,三是风格幽冷险怪。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颠倒了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本末倒置,使其诗歌产生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美国现代诗的代表,他注重传统,往往以描写自然和人情开始,逐渐进入哲理境界。本文通过解读诗人的哲理名诗《没走的路》,让读者了解其简洁的诗风,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