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愚公移山     
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巍峨的大山,一座是太行,一座是王屋,这两座山都很高。 山的北边住着年近90的愚公。由于家门被这两座山挡住了,每次外出全家人都要绕过大山,多走很多路。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宝峰     
今年5月2日,风和日丽,我和爸爸妈妈乘车去靖安县宝峰乡。这是我第一次去大山里旅游。当车子一进入宝峰乡境内,我就被这里的景色惊呆了!映入眼帘的全是一座座秀丽雄伟的大山。山连着山,整个大地都是山的世界。山叠着山,山顶好像连接天际。山上树木参天,所有树木的枝头都新长出了  相似文献   

3.
学生写作难,难在身负两座大山。一山名曰:没啥可写;一山名曰:写不生动。怎样移走这两座大山,让如泉文思在笔尖流泻?观察、揣摩、记录就是写好作文的三大法宝。  相似文献   

4.
黄名海 《广东教育》2005,(11):31-32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谈作文教学经验时说:“教两个班,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就是两座大山。愚公移山,还感动了上帝把两座大山搬走了。可我们这两座山搬去又搬回,真不知何年何月有尽头。我发动我的上帝——学生们一起来搬这两座大山。并且,作文成绩提高得很快。”  相似文献   

5.
我眼中的山     
姥爷从山里来,那山并不是很能引以为豪的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我问他:"这山叫什么名字?"姥爷愣了愣:"我们都叫它'大山'。"'大山'也是名字?"姥爷憨直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6.
舒畅 《家教世界》2021,(2):25-27
1 愚公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一一太行山和王屋山,山峰高耸入云,连绵起伏,都看不到尽头,所以想要走出去就非常麻烦,大家出门都要翻越这两座大山,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愚公就召集大伙,向大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准备把这两座山挖平,大家都很赞同.  相似文献   

7.
愚公移山     
小髅图 《顽皮娃娃》2008,(15):22-25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人们叫他“愚公”。 愚公家门口有两座很高很高的山,一座是太行山,另一座是王屋山。这两座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门口。他们一家人每天出去干活、办事都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  相似文献   

8.
空镜子     
一座遥远的大山,一块巨大的顽石阻绝了通向山外的路。荒凉是大山的代名词,人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贫瘠的地方,从来没有人去过大山外面。有个年轻人就住在这座山里,从童年到现在,他一直有个梦想,他要走出大山,走出这一片凄凉。于是,年轻人天天来到那块顽石下,对着石头思考:是啊,石头永远不会自己裂开,阳光也不会自己挤进来。一个信念坚定了。此后,一天又一天,年轻人总是扛着锄头来到岩石前,凿下去,凿下去,不间断……一年后,年轻人仍热血沸腾,在顽石下不停敲打。又一年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顽石还是一动不动地立在那儿…  相似文献   

9.
山里山外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女孩。小时候,我常常依偎在妈妈怀里,凝视着我家门前的那座让我们“与世隔绝”的大山,问:“妈,山的那边是什么?”她被我这一问愣住了,她什么也没回答,只是默默地注视着眼前这座大山,仿佛要用她强而有力的目光把山看穿看透,看看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有一座山。有人的山上,长满了奇珍异宝;有人的山上,密布着荆棘巨石。有的人,以心中的大山为依托,努力开创一番有意义的人生;有的人以大山为包袱,把高贵时光浪费在无意义的耿耿于怀之中。请看下面两篇以“心中的那座山”为题的作文——  相似文献   

11.
山里山外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女孩。小时候,我常常依偎在妈妈怀里,凝视着我家门前的那座让我们“与世隔绝”的大山,问:“妈,山的那边是什么?”她被我这一问愣住了。但她什么也没回答,只是默默地注视着眼前这座大山,仿佛要用她强而有力的目光把山看穿着透,看看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程洁 《学前教育》2006,(11):18-20
山的这边告诉周悦,通向山顶的路不止一条,脚下的路也可以通向连绵的大山中不止一座山顶;山的这边,为周悦的双脚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山的这边,有一群伙伴在点点滴滴中给周悦关怀。想起山的那边,30岁的周悦很平静,因为她拥有着山的这边。  相似文献   

13.
黄山历史主要是(三天子都山、北黟山、黄山)三个山名的沿革史。现在的黄山,夏代称“三天子都”山,源远流长。大约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国古典名著《山海经》,就有’三天子都”山记载。到现在相距已三千五六百年。“三天子都”山所在领域。最早发现的人是“秦始皇”。他发现这座大山(掌握有“石室金匮”秘藏,民间不可以知道的官方秘密),是神仙官窟。但这大片土地,这座大山,属“楚国楚南”领域,一直为中国最强悍“百越民族”的一支“山越民族”所盘踞。  相似文献   

14.
山、水、树     
爸爸像一座大山,妈妈是围绕着大山的一条小河,我是山上的一棵小树苗。我的名字罢有山、有水、也有树。  相似文献   

15.
瓷葫芦     
刘家湾小学在一座大山里。山很大,只有一个村;村很小,只有一所小学;学校则更小,只有一位老师。老师姓尚,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因为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小学时光,是在村里度过的。村庄坐落在两座大山之间,一条泥巴路从山的一头一直延伸到山的另一头,串起所有的黑瓦土墙,也把村小一并给连上了。这座村小,并不洋气,不过是由砖瓦堆砌而成,经年累月,窗早已有了破洞,墙早已脱了皮。就连木门上“入室即静,怕苦莫入”的标语,也已斑驳了些许,失去黏性的边角,  相似文献   

17.
创业天鹅山     
谁也不知道,这个地方为啥叫了“天鹅山”?在湖南省石门县有一座莽莽苍苍的大山,当地人都管它叫天鹅山。有人说,就算这世界上曾有过沧海桑田的神奇变迁,这终年荒芜的大山上也不会有天鹅落脚、建巢的那一天。鸟不落足人落足。1997年,一个名叫张宏全的年轻人扛着行李卷儿走上天鹅山。张宏全兜里揣着一纸与夹山镇政府签订的承包天鹅山16公顷荒地为期30年的合同。这一纸合同,这一座荒山,寄托着张宏全以后大半生的希望。张宏全是湖南临澧人,安江农校毕业生。农民的子弟从乡村考入安江农校实属不易,走进校门之后更让他激动不已的是,安江…  相似文献   

18.
故事开始于一个美丽的谎言,这个谎言在人心中播下一粒种子,使人心中有一个美丽的愿望:翻过屋前的那一座大山。据说,山的那边就是大海。为了达成这个愿望,他不断地攀越。终于有一天,他翻过了大山,然而事实却是--山的那边还是山, 还是一望无际的群山。  相似文献   

19.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的确,中华文明给人的印象的确如同一座大山,丰富、沉稳。但我认为,这种沉稳的背后是一种柔韧的弹性,是一种以最稳健的方式更新自己的能力。中华文明是山,但却是一座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的山,真正的中国人,既是仁者,也是智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  相似文献   

20.
笑对逆境     
《教书育人》2010,(8):84-84
我向朋友抱怨:"从我家到镇中心要骑两英里的自行车。但中途却有一座大山。"他的回答是:"你应该庆幸有这么一座山给你提供额外锻炼的机会。"从此之后,我对那座山的看法改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说:这座山会锻炼我的心肺功能;会帮我减肥,并且能使我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