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伟  丁舒 《中国广播》2007,(2):27-28
2003年初,凤凰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新闻节目《有报天天读》,主持人杨锦麟一杯清茶、一身唐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积累和精辟的点评对来自报纸媒介的信息进行个性整合,形成了独特的节目风格。它的出现给处于竞争和求索中的广播和电视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于是读报节目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2.
陈水扁“遇刺”在影响台湾选情之前,首先影响了记者对刘长乐的专访。2004年3月19日下午,在凤凰卫视驻深圳办事处的写字间里,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接听了下属来自台北的电话,并且从凤凰的直播节目中确认了这个奇迹般的新闻。凤凰组织了一个豪华班底空降台湾,包括吴小莉、杨锦麟、曹景行、谢亚芳、周瑛  相似文献   

3.
陈子文 《视听界》2008,(2):64-66
电视读报节目的兴起要追溯到2003年、2004年,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是当时引领读报潮流的佼佼者。作为一个定位在大中华区的政论节目,至今是凤凰卫视日播节目收视率的前两名;而作为一个以粤语方言播报的读报新闻杂志节目,广州电视台2004年开播的《新闻日日睇》也有相当多的铁杆观众,曾获颁2005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地方新闻及资讯节目。  相似文献   

4.
从新千年《千禧之旅》开始,凤凰卫视不断推出大型电视考察行动,以边走边播的"连载游记"形式,将文化考察活动与现代电视媒体结合起来。以节目带活动,再以活动进程推进节目进展,在行走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也创造了凤凰卫视所独有的"行走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宇 《记者摇篮》2005,(5):29-29
2003年初,凤凰卫视中文台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档以世界各地权威报刊为新闻源加之自己独到见解的言论类节目,以读报的形式,说新闻的风格,贴近受众消费需求,解读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主持人杨锦麟以幽默睿智的出口秀,用犀利、深刻、幽默生动的语言实话实说,真话真说,赢得了千万观众的喝彩。电视读报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方式从此开始走进中国百姓的电视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1999年,凤凰卫视推出了以评论为主体的开创式节目《时事开讲》,从节目开播到2003年的四年时间里,创造收益近一亿元。当初凤凰卫视创意《时事开讲》这个夜间节目时,一个重要的理由只是为了填充一块晚上11点之后的“电视荒地”。这个时问段在当时就一直没有广告投放。在谈到节目诞生的背景,刘长乐先生曾经回忆到:“凤凰卫视的金牌节目《时事开讲》是主创人员费了很大劲说服我后开播的,因为我担心谈话节目太多会引起观众反感。结果很好,这样一个在非黄金时段播出的时事评论节目竟然拿到了几千万元的广告。这说明,观众反感的不是电视节目形式相似,而是反对节目的内容相同……”  相似文献   

7.
如何塑造谈话节目的品牌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目是媒介的"产品".通常说"做节目",实际上是在"做品牌":"通过节目品牌的建立,培养和维持一批忠诚度很高的受众;通过节目品牌的一贯性和持续性,使自己传播的信息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认识社会、判断问题的基本资讯‘支点'".  相似文献   

8.
《锵锵三人行》(下文简称<锵>)自开播到现在,已播出2000多集,收视率一直稳居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前列。她的受众群并非原来所估计的,只局限于城市里的年轻"白领"们,而是覆盖了各种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各个地域。在海外收看不到凤凰卫视节目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济》2006,(3):15
该书详细记述了杨锦麟从命途多舛的幼年、15岁上山下乡到街道临时工、大学教师,继而转赴香港,先后担任报社编辑、主笔、杂志主编、专栏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等传奇生活与坎坷经历,尤其围绕杨锦麟2003年至今主持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台前幕后的工作生活,以鲜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杨锦麟的喜怒哀乐,处事为人与成功之道,并独家披露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谭天 《声屏世界》2005,(4):55-56
时下中国电视,凤凰卫视最火.“凤凰现象”、“明星机制”、“打造品牌”等赞美之词充斥各种报道和评论,甚至在我们的学术讨论中也不乏溢美之辞.其中对凤凰卫视的低成本谈话节目更是推崇备至。笔认为凤凰卫视的成功是不用置疑的,它的谈话节目直接投资几乎为零.它的电视评论节目《时事开讲》竞然在午夜时分创下广告新高……令许多内地电视人称羡不已。许多电视台纷纷仿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凤凰卫视节目《一虎一席谈》为例,分析了新闻谈话节目对中国公共领域建构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华语世界有限的话语权下,凤凰卫视谈话节目《一虎一席谈》成为电视辩论节目的先锋。2006年该节目荣获凤凰卫视最佳创意大奖、最大影响力大奖;2007年又摘得《新周刊》评选的2006年中国电视榜"最佳谈话节目"桂冠。有学者评价:该节目具有"引领中国新闻谈话节目进入群口时代"的创新意义。《一虎一席谈》每周选取在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题,请来当事人或各界学者、专家、名人担任嘉宾发表意见或精辟见解。节目就社会的敏感话题展开讨论,请社会不同角色的代表进行现场的辩驳。节目选取的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多个方面,选题具有时效性、普遍性和重要性。比如:中国在南  相似文献   

13.
曾子墨,凤凰卫视主持人.祖籍湖北武汉,生于北京,1991年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一年后赴美留学,就读于"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大学,主修经济,并于1996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摩根斯坦利纽约总部,担任分析员,从事美国及跨国的收购兼并工作.1998年回到香港,加入摩根斯坦利亚洲分公司,一年后升任经理.2001年底加入凤凰卫视担任财经节目主持人,与吴小莉、陈鲁豫、许戈辉并称为凤凰的"四小花旦".现主持"世纪大讲堂"、"社会能见度"等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多元文化共生并存的电视节目市场环境中,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凭借其独特的节目风格和新闻意识已经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其收视率稳居凤凰卫视的七十个电视节目的前列。本文通过对该档独具特色的军事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在媒介融合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军事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末,凤凰卫视开始筹办谈话节目《鲁豫有约》,2002年初正式首播。自开播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节目经历了多次改版升级,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本文就《鲁豫有约》节目不同时期的定位和特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凤凰卫视年度节目工作会在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举行,金碧辉煌的大厅汇聚了来自凤凰卫视海内外各地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在对上年度优秀节目人论功行赏时,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王纪言宣布了2006年度最佳节目主持人,掌声中我举起了照相机,同事在喊"是亚芳、亚芳"。  相似文献   

17.
军事节目是众多电视节目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类型。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因而不可能像娱乐访谈类节目那样"自由"。然而,军事节目也不得不面对收视率的严峻形势,究竟如何才能在把党和国家的宣传功能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又保证收视率,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当前国内军事节目的梳理和对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的分析和解剖,能为内地的军事节目的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一档由杨锦麟主持的新闻节目——《有报天天读》准时出现在凤凰卫视的荧屏上,该节日一经播出,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全新的视角大受欢迎.还被国内以推出电视新锐榜著称的《新周刊》评选为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电视节目”。于是,以《有报天天读》为开端,一股新  相似文献   

19.
杨婷 《声屏世界》2011,(1):28-28
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节目类型渗透到各档新闻节目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新闻资讯节目的骨架、支撑和旗帜。但在新闻节目的评与论中.有些节目却做的不尽人意。新闻评论节目该如何做,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认为:电视新闻评论应该围着事件说,瞄着关键评。  相似文献   

20.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节目形态一般是主持人与嘉宾在一固定场所一对一的访谈,以两者的话语交谈推动整个节目的进展,并适当配以解说和空镜头.顾名思义,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关键就在于"访"和"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