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研究 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日本创造学家角比嘉佑典说:“我们应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一样东西,从坐着、站着、蹲着、站在凳子上看,各个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苏东坡的名作《题西林壁》是一首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创作这首诗,运用了发散思维。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的奇特的风光:正看,高岭横空,侧看,奇峰峻峭。从远近高低的角度看,庐山的形状,各不相同。它形象地说明,一个对象,可从多个角度发…  相似文献   

2.
我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曾对学生进行了广阔性思维的训练,现笔录如下: 课前,我引导说:“日本创造学会比嘉佑典先生说:‘我们应当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一样东西,从坐着、站着、蹲着、躺着、站在凳子上等各个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今天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方式,在了解掌握字词的同时,大家一面熟悉课文,一面思考“我”可以从本文哪些方面来做文章,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出题上。题目的要求是紧扣课文,力求出得简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角度的选择与使用江苏省宿迁市技工学校李有宽日本创造学家比嘉佑典说过:一样东西,从坐着、站着、蹲着、躺着,站在凳子上各个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按照这个道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不能老是从文章的角度出发,按文讲文,照字解字。不妨试着从社...  相似文献   

4.
可以怎样摆     
杨国义 《数学小灵通》2011,(10):10-11,24
今天的数学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根据描述,看看可以怎样摆正方体? 大家边看题边思考。数学课代表牛牛首先站起来说:“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先在3个小方格上摆3个正方体(如图2)。为了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把剩下的一个正方体摆在已经摆好的其中一个正方体上,有三种摆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近年来探讨课堂提问的文章不少,但一般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介绍提问方式、提问技巧等,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探讨。而教师认为最适当的提问时机、最巧妙的提问方式、最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有可能是相反的。在这里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了小孩子去商店买玩具,在玩具架前母亲一连问了孩子几种玩具要不要,孩子总是摇头,母亲感到很奇怪,忽然母亲好象觉得发现了什么问题,于是蹲下来,这时母亲与孩子处于几乎同等的高度,当母亲再用与儿子同等视觉的眼睛去看玩具架时,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从孩子的角度根本就看不到母亲先前看中的几种玩具的样子,母亲站着看到的是玩具架上层的玩具,而小孩子能看到的只是下层的玩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观念去要求学生,而是应该时常“蹲”下来,从学生的生理、认知、情感等角度击看一看“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6.
火车快跑     
“鸣”字是我最早认识的字,这和最初认课本上的“日月水火,人口手刀”不同。因为在我学龄前,就在铁路上看到“鸣”字,每隔一段一个,威严醒目地站在那里,仿佛等着我们像看火车一样去看它们。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育》2011,(12):39-39
儿子今年换了个幼儿园,刚入园,老师就给每位家长发了一份备忘录,以孩子的口气提醒父母对待孩子时的注意事项,让为人父母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首先要蹲下来,从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相似文献   

8.
今天读报时,我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题为《跳出思维的陷阱》。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问一群大臣:“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桶水?”大臣们从水的角度去想,一筹莫展。而一个小男孩却从桶的角度去想,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那么就只有1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的1/2,那么就有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的1/3,那么便有3桶水,以此类推……”他妙语惊人,令国王十分满意。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难倒大臣,而难不住那个小孩呢?因为小孩解决问题时跳出了思维的陷阱。这个故事使我深受启发,是啊,同一个问题,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多数人来说,基本是站在教育看教育,站在教育看经济,站在教育看社会,这是我们观察思考问题的一个基本视角,一个基本的立足点。但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是不够的。总是站在教育看问题.看的对象虽然有所不同,但看问题的角度却是单一的、狭窄的,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一个侧面,而很难看到事物的全部,因而难免有片面性。比如,关于落实成人教育的地位问题,应当说,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要求给成人教育落实战略地位是对的,各级党政领导部门也应该…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直观教学,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时教师应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的概念。如用魔方作直观教具,分开看,是27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看,是一个完整的魔方。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看到一个一个的小正方体,怎样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魔方?当学生发现可采用“分开看”和“合起来看”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时,教师应明确指出:观察教材上的实物图要采用“合起来看”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把4个苹果视为一堆苹果,6只熊猫看作一群熊猫,从而有利于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在上到“感知诗意”这一环节时,我问学生:“你能否从诗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看到一幅画面?”片刻之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一个女子站在阳台盼她的梦中情人归来。”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扭身去看他,目光中有惊异,然后再用审视的目光看我,与此同时,还有人在下面小声说:“怎么就一定是盼她的梦中情人,而不是父亲或其他亲人呢?”同学们的表情让那个同学低下了头,我忙说:“说啊,继续说啊。”  相似文献   

1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写的是观庐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就有不同的风光。新闻写作也同样是一个道理,正面去观察,并不一定“识得庐山真面目”,对于客观存在的事实,侧过脸去看,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进行独创性的思考分析,平淡无奇的事,也许就能“看”出峰峦叠起的新天地来,新闻也会由此而出“新”。 侧面观察,易于捕捉到常规新闻外的“边缘新闻”。我们一些记者和通讯员,常常埋怨自己身边没有新闻可写。除了没有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的原因外,从思维方式上,不会多层面去看问题、分析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只要…  相似文献   

13.
“辐射”原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是热传播的一种,即从热源沿着直线向四周发散出去,后引申为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从思维角度看,所谓辐射思维就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像辐射一样多向发散展开的一种思维方式。进行辐射思维能帮助人们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冈此,我们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当前被忽视或者说较为薄弱的环节——辐射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古人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件事,同一个题材,写作角度不同,突出的重点就不一样,说明问题也不同。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横看”和“侧看”,进行多角度思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问题。例如一题多作换角度:有时出一个题,让学生做二、三次,从不同角度去写,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如《落叶》一题,可以从如下五个角度,五种立意去写:  相似文献   

15.
苏轼看庐山横看成岭,侧观成峰,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不同的美丽,体验到不同的乐趣.对于一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数学知识,如果我们也能像苏轼看庐山那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有效防止定势干扰,突破思维窠臼,发现别样风景,收获独特乐趣.笔者近来转换视角思考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法时就与这种美妙感觉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16.
实验一将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山模型照示意图那样配置。儿童站在A位观察模型。然后,实验者拿出从各个方位绘制的小山图形给孩子看,要他说出从B面看到的小山是哪一张图,从C面看到小山是哪一张图,从D面看到的山是哪一张图。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C方位的正确回答率为67%,D方位的正确回答率为20%,学前幼儿绝大部分都不能正确回答。这“三个山头”的实验说明了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直到七岁左右才能认识到在看一个三维物体时,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面也不同。皮亚杰由此推论,年龄小些的儿童难以理解在  相似文献   

17.
对面是什么     
<正>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哪几个数字是相对的?如果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照样子剪一个这样的平面图,然后折成一个正方体,看一看,就知道哪几个数字是相对的了。如下图:从图中可以发现,数字“5”的对面是“3”,“6”的对面是“1”,“2”的对面是“4”。到了高年级,除了动手操作,我们还可以在脑子里进行想象折叠,然后再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验证,这样也能得到答案。虽然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实用,但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还要学会更高层次的思考,比如学会利用排除法进行数学推理。  相似文献   

18.
三、论点提炼型 例3.参考下面的示例,从漫画中提炼出一个论点(1分,多拟一个加1分)。 例: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 (2) (画面内容是一只公鸡饿肚子时,去稻草中找秕谷充饥;粮食多时,就跳到谷筐里挑食吃,还弄得满地狼藉。) (1999年山西题)这类题材主要考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思维。答题时,考生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不同侧面和不同特点,由此产生出不同的联想点。如:本题从总体角度可拟出“富时不忘穷时苦”;从饿食角度可拟出“成于节俭败于奢”;从饱食角度可拟出“要富日子穷过”等。四、论据增…  相似文献   

19.
习题课的教学一直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因为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大为有利,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一般情况下,习题课教学的设计大都从“知识内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等角度去考虑,本试图换一个角度,从“思维的合情跨越”作为安排课堂教学的“线索”进行设计,一种尝试仅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看了许老师的事件,我们发现学生这种敢于挑战教师,敢于挑战书本的大胆思维是与生俱来的,就看教师怎样去保护和培养它。在教学中,教师就像一瓶中和剂,应该是让学生、教材和自己成为一个和谐的教学结构。在事件中,我们还看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