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堪称一代丰碑的鲁迅杂文,历来研究既深且广,著述已是洋洋大观,对其历史渊源也多有探溯。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魏晋文章尤其是稽康对他影响最深,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刘半农曾送鲁迅“托尼学说,魏晋文章”的对联,王瑶说“鲁迅特别喜欢嵇康”],俞元桂也说“我们阅读鲁迅杂文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嵇康集》”。然而稍嫌遗憾的是、前辈学者都未曾全面具体明晰地理清嵇、鲁的师承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以尽补憾之力。  相似文献   

2.
小说既是一种时间艺术,也是一种空间艺术,但我们往往在注意到这一方面时相对忽略了另一方面。鲁迅是一个空间主义者,他不太注重时间、变化,他关注的是指向"现在"的空间,这就是鲁迅的时空观。在这种时空观的指引下,以展现我们人类身上某些固有的或相对稳定的精神现象为旨归的鲁迅小说重视的是对空间的选择和运用,时间则被相对忽略。因此,在鲁迅小说中,空间具有远较时间重要得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庆哥儿     
余庆 《今日中学生》2004,(17):40-41
进入中学后,多读了几篇鲁迅的文章,我们也就熟悉了其中一个人物“迅哥儿”。于是,我们便称班上一个同学余庆:庆哥儿。庆哥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文章,不仅思想内容深刻,写作艺术也极高明。因此,我们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时,除了要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外,还要学点写作上的方法。本文试从叙述的角度出发,谈点基本的却很重要的为文之道,希望同学们不要轻视这些东西.把这些基本的东西学精了,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下面我们来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在叙述类文章中运用这些基本写作技巧的。  相似文献   

5.
配得李何林先生曾经在一篇什么文章(篇名忘记了)里说过,对於鲁迅先生的真正深入的研究,现在也不过刚刚开始。话是很不错的。解放以来,我们研究鲁迅先生的工作虽然做了一些,但是无论数量或質量,都远远赶不上人民的要求。就《狂  相似文献   

6.
温柔也属于鲁迅.在他的许多文章中,这种鲁迅式温柔得到了近乎于完美的体现.研究这类文章的目的在于从情感和技巧方面,以及成长经历方面了解鲁迅的创作风格,对于我们研究鲁迅文学和思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阿长与〈山海经〉》来进一步解读和剖析鲁迅式温柔,理解鲁迅式温柔的墨淡情浓,以及在平易通脱中蕴藉深沉的情思.  相似文献   

7.
一、鲁迅笔下有三个孔子在鲁迅怎样评价孔子的问题上,存在过简单化的倾向。其表现之一,就是研究者没有全面地深入地考察鲁迅笔下所涉及的孔子。如果全面地深入地考察一下,就会发现鲁迅的文章,是存在许多矛盾的。这些矛盾方面,往往为研究者所忽略。忽略了这些矛盾,就使我们研究鲁迅怎样评价孔子问题,难以深入下去,以致一提起鲁迅怎样评价孔子,就以“反孔”二字概括之。如果我们对鲁迅评价孔子的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就会发现鲁迅笔下有好几个孔子,从而就不会简单地以“反孔”二字来概括鲁迅对孔子的评价。我认为,鲁迅笔下有三种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8.
释《希望》     
鲁迅先生自己说:“因为惊奇于青年的消沉,作希望”。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我们不必另费心力,再去探求。但是,通过这篇散文诗,我们将怎样得出这个结论来呢?这篇散文诗本身的含义,本来就有些隐晦曲折,这就值得多化些心思、好好去探寻的。这里有一句警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而这,也就是全文的结语,——而且,在其他的文章中,鲁迅先生也不止一次的引用这句话。  相似文献   

9.
王力先生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曾多次谈到普通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研究的重要性。重温王力先生的话语在今天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现在的许多语言学著作和文章中由于缺乏普通语言学理论知识而导致的错误屡见不鲜;我们的语言研究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有坚强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知识作基础。鲁迅先生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普通语言学知识足令我们现今的许多语言学专家汗颜。鲁迅先生的其他一些话语对今后我国语言学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备受推崇,但也面临着许多尴尬和无奈。教师和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距离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打通鲁迅与师生之间的隔膜就成为当务之急。“对话”是沟通过去和现在的最佳途径。通过“对话”感悟鲁迅,用经典的魅力滋养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文学研究中的‘解构’主义倾向,即妄议历史人物,无根据地怀疑一切。这种倾向在‘鲁迅与仙台’研究中虽然比较轻微,但也应该警惕。我们应该提倡对历史人物的温情和善意,而不以臆测或以时事政治需要来衡量人物"。这种以某种功利为目的的所谓的研究,一方面强加了鲁迅思想及其文章意义太多的政治成分,扭曲了作者灵魂和文章意图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恐怕是造就了太多的"倒着行走的‘鲁迅’们"——"现在的年轻人.多以杂文家视鲁  相似文献   

12.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曾多次被改编成各类戏曲作品并广泛传播,但学界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越剧《祥林嫂》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祝福》戏剧改编作品,能窥见鲁迅小说《祝福》在进行戏剧改编时出现的情节嬗变、主题偏移及时代烙印等现象,这为鲁迅小说的改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0月19日晨,一代伟人鲁迅病逝于上海。著名作家郁达夫当时就说:“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崇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人是倍加爱戴自己民族的英雄、伟人的。鲁迅身后,享受着无比的尊荣。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就收进了许多关于鲁迅的文章和鲁迅的作品。但是,曾几何时,一提到鲁迅,就是“横眉冷对”,就是“一个都不宽恕”的决绝战斗者形象,学生只可仰视而没有亲近的冲动;再加上应试教育作祟,有的学生说自己最怕读的就是鲁迅的文章。这是在让学生崇敬还是远离鲁迅?推而广之,教材中的其他英雄、伟人,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呢?我们编发刘发建老师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例,一方面是表达我们对鲁迅的敬意,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都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让伟人以鲜活的面貌走向学生,让学生有与伟大的心灵交流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读过很多评价鲁迅的文章,只有陈独秀的《我对于鲁迅之认识》最短,最中肯,最能抓住鲁迅的精神本质,我们对鲁迅独立精神的探讨就从陈独秀的文章谈起[1]。  相似文献   

15.
鲁迅批判“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的文章很多。就其杂文而言,比较集中地涉及这方面的内容的就有《十四年的“读经”》等10多篇。在中国现代文化界,对于儒家思想认识之深刻,批判之尖锐,恐怕莫过于鲁迅了。但我认为,在鲁迅所有的所谓“批儒”的文章中,最有分量的一篇是《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可以说,这是鲁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篇纲领性的文章。这篇文章,视野广阔,侧重说理,不但居高临下给我们论述了许多问题,而且启发我们去思考更多更深的问题。关于文章的内容是大家所熟知的,这里不需多说。我想说的是我读这篇文章时所想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听说有些地方的语文课本要删减鲁迅先生的文章了。" "删了好,那么难读。" "什么时候我们的也删就好了。" "我倒觉得慢慢地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蛮有味道的。"……以上是几天前我无意中听到的学生们的谈话。  相似文献   

17.
一、催发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三、重视阅读实践因为学生对鲁迅作品有畏难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情绪,兴趣的激发就尤其重要。要知此事要躬行。”同样,只要去读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看,就会明白其实鲁迅的文章也并过程中提出质疑,并自我解疑。例不难,只是我们不够熟悉而已。读如《孔乙己》一文,学生总爱问孔乙得多了,就能一步步理解,由浅入己到底死了没有,虽是好奇,其实深,从懵懂中走出,把握文章的精也是兴趣,那么自己去思考,得出髓。因而加大阅读量是十分重要结论,并证明自己的结论吧。这样的。钱理群也说:“我主张学生读书学…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一提到鲁迅的小说,都很头痛,这是因为现在中学生生活的时代距离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已经比较久远了,鲁迅文章中的语句、感情,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其所在时代的一面旗帜。优秀的文章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警示、一种反思。我们不能因为鲁迅的文章艰深就不让学生去读,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读懂鲁迅的文章,进而理解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马兴贵 《学语文》2003,(2):44-44
文章中有些语句被称作“文眼”,理解文章时,只要抓握好这些内涵深邃的“紧要句”,就好像拿到了一把进出文章大门的钥匙,阅文赏句,得心应手。像鲁迅先生的《论雷锋塔的倒掉》、《故乡》、《孔乙己》等文结束时的有关语句就具有上述作用。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看似平常的“次要句”,其实这类句子看似作者随便说说,而细加品赏的话,往往能发掘出一些十分紧要的内涵来。鲁迅作品中这种句子就特别多,试举数例,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20.
夏季的午后,浓郁的树荫,一声蝉鸣,一杯香茗,手捧书卷,思绪就在淡淡的荷香中弥漫开去。此时,不妨读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唯美的文字,远去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鲁迅儿时温馨的回忆,也有对旧时丑恶现象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