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1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的科技新闻《“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新华社1999年8月18日播发)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篇经过精心雕琢而成的精品,具有以下四点特色: 一是鲜明的引导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决定的。我们的所有宣传报道,都应做到江泽民同志说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新闻中的精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不断增强;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的议论备感兴趣;对通过法律的“外在制约”与道德的“内在制约”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呼唤日趋强烈。于是乎,在新闻实践中,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参与性报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不过,在新闻竞争激烈、各种新闻式样不断变化的今天,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参与性报道”,已不是一种固定模式:即先由新闻传媒通过播发新闻或来信,而后再动员和导引受众共同参与深化传播,更多的则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引入新闻的写作或节目的制作。所谓…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公民对公共事务和社会风气的关心程度不断增强;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的议论备感兴趣;对通过法律的"外在制约"与道德的"内在制约"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呼唤日趋强烈。于是,在新闻实践中,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参与性报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不过,在新闻竞争激烈、各种新闻样式不断变化的今天,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参与性报道",已非一种模式,即先由新闻传媒通过播发新闻或来信,而后再动员和组织广大受众共同参与深化传播,更多的则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方法引入新闻的写作或节目的制作。所谓…  相似文献   

4.
在第1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的科技新闻《“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新华社 1999年 8月 18日播发)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篇经过精心雕琢而成的精品,具有以下四点特色: 一是鲜明的引导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决定的。作为新闻中的精品,它应对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做出正确的舆论引导。这篇消息,就有着鲜明的引导舆论的作用。众所周知,在社会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种传言,即二十世纪末的1999年8月18日,“天体大十字”会给地球带来劫难。这类“末…  相似文献   

5.
彭朝丞 《新闻界》2001,(2):19-20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公民对公共事务和社会风气的关心程度不断增强;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的议论备感兴趣;对通过法律的“外在制约”与道德的“内在制约”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呼唤日趋强烈。于是乎,在新闻实践中,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参与性报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不过,在新闻竞争激烈、各种新闻式样不断变化的今天,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参与性报道”,已非一种模式:即先由新闻传媒通过播发新闻或来信,而后再动员和组织广大受众共同参与深化传播,更多地则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方法引入新闻的写作或节目的制作。所谓参与…  相似文献   

6.
7.
得益于“兼容性”———评《有趣的世界》丛书●徐烈军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有趣的世界》丛书是一套档次高、质量好、效果佳的少儿读物。之所以说它既高且好又佳,是因为它较成功地兼顾了孩子与成人的需求。作者和编辑以敏锐的眼光和对读者心理世界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白国应 《河北科技图苑》1998,39(1):25-27,72
李希孔主编的《图书馆读者学概论》一书,于1995年2月出版发行.指出该书论点新颖鲜明、内容全面系统、材料翔实具体、态度严肃认真;并指出本书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对于许多读者来说,每日接受的诸多信息究竟意味着什么?哪些对自己有潜在而深刻的关联?这些信息如何去理解?都是个问题。有一堵墙!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事实与理解之间,在观点与认识之间,在世界与我之间,在昨天、  相似文献   

10.
“亚洲在崛起”。“亚洲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这是著名预言作家约翰·奈斯比特先生在他的最新力作《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提出的核心论点。近年来,有关亚洲崛起的见解不绝于耳,但是这一见解能够出自曾因著有轰动全球效应的《大趋势》和《2000年大趋势》等书而一度名噪全球的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之手,无疑增强了人们对亚洲崛起的关切度以及有关亚洲崛起观点的权威性。因而《亚洲大趋势》一经出版就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并在数月内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其本身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1.
华东九报现场新闻定评会上,各路专家学者云集,现场新闻佳作众彩纷呈。审稿、评稿、议论、投票、再投票……在激烈的角逐中,新华日报的《情满纪念堂》,以她鲜明的特色赢得同行专家们的青睐,获得了特等奖的殊荣(54篇获奖作品中,特等奖仅有2篇)。人们不禁要问,这篇出自年轻记者之手的现场新闻究竟好在哪里呢?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一、题材重大、蕴涵深远。  相似文献   

12.
史记 《传媒》2008,(1):76
<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12月11日第31期发表了一篇<"嫦娥"照片可能错了>的文章.文章认为,"嫦娥一号"发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存在差错.  相似文献   

13.
1月17日凌晨,一场里氏7.2级的大地震强烈摇撼着日本西部地区,神户、大坂等城市顷刻间墙倒房塌,死亡人数几天内直线上升。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驻日本的各大新闻机构立即将记者派到现场,向全世界报道这场灾难。  相似文献   

14.
于媚 《新闻世界》2011,(1):105-105,123
新闻评论如何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南京《现代快报》以犀利的文风、抨击时弊,深得读者热捧,在创新新闻评论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数次沙尘暴席卷北京,波及大半个中国,媒体纷纷惊呼“沙尘暴成为与黄河长江洪水比肩的民族大患”。它卷起的茫茫黄沙让人心悸,更让人思考。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但它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种破坏还会带来什么?我们大抵不愿去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比沙尘暴可怕和危险得多。全社会的环保呼声使人心慰,然而事实也再次向我们敲响警  相似文献   

16.
每当夏秋两季,来自太平洋西部及南海的强台风,挟带着暴雨,吹袭港九地区及大陆沿海一带。香港《南华早报》刊出的专稿《“爱伦”台风肆意逞威》报道了其中一次台风来袭港九地区的情景。这条新闻的突出之处是没有直接描写风狂雨骤,然而读者从字里行间处处感到风力凌厉,风势逼人。记者的笔主要是描写台风横扫港岛后留下的踪迹,写与台风有关联的人和事以及场景,以衬出台风的暴虐。这位挟九、十级风力之威的“爱伦小姐”,粗暴地把居民从家中驱出;迫使行人躲在人行道边,无法动弹;空中飘荡着随时可能飞坠的字号招牌、破碎的脚手架;商业停顿,大树连根拔起,交通阻塞,渔船搁浅,有人失踪……这种侧面烘托的写法,将看  相似文献   

17.
你喜欢吃大白菜吗?也许你喜欢,也许你不喜欢。你能从大白菜中找到新闻吗? 正如胡同和宫殿一样,大白菜是北京人生活的缩影。合众国际社驻北京的记者就是从北京街头的大白菜中找出了新闻,这就是11月1日从北京发出的电讯《沧桑变化大白菜》,其微观视线里的景象是北京街头的大白菜,其宏观视野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北京人带来的改变,人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导语的切入是情景式的白描: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如今冷落像金字塔一样堆积在道边上的大白菜。面对此情此景,农民和卖菜人只能望而兴叹。  相似文献   

18.
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观察,林则徐只是过渡时代的历史人物,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拼命周旋,努力开眼看世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愧为民族英雄;而这里的"英雄",在我看来并非仅仅限于他抵御外辱,更重要的是将他置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他以一生的胆气与热血,上报帝室知遇之恩,下谋天下苍生的安顿与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读者从《弥天大谎》打开的这扇窗户里窥见的成人世界是真实可感的……这也许就是儿童读者阅读《弥天大谎》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也许,我和您,都难能做一回“外国人”;即使能做一回,也难能以那样的眼光审视、探究我们的母邦;假设能那样审视、探究,也难能有这样好奇、隔膜又阐释别致的作品;即使假设有这样的作品,也难能有这样认真、热诚、好奇、对照片的理解百态纷呈的读者或观众。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能或不愿那样做,而仅仅因为我们耳濡目染,早已熟悉了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因而我们就没有了那份隔膜,以及由隔膜刺激出的新鲜与好奇;仅仅因为我们就是在东方文化、在华夏文化的熏陶下生活,我们就失却了在西方文化氛围、在异邦文化环境下生活的那些外国人们,面对改革中的中国所感受到的文化撞击和心灵震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