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光的声音     
18岁那年,我从宜春师范毕业,通过关系,分配到本乡的初级中学。三年前我还是这所学校的一名普通学生,如今摇身一变,一下子和我的师辈们“平起平坐”,像猴子爬到桌上充狮子,心里总有股不踏实的感觉。开学这天,我到校长处报到,校长问我打算教哪门课?我说我较喜欢语文。校长说:“语文只缺一个老师,已经分来一位大学  相似文献   

2.
省城有亲戚     
我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学任教,不知为什么,校长在分课时非让我教数学不可。好说歹说也没用,我一气之下与校长大干了一场。刚上任的县教委主任听说了,把我调到另外一所中学教语文。事后人们见了我,眼神怪怪  相似文献   

3.
我是1963年的高中毕业生,当了一年民办教师后,又进入一年制师范班学习,毕业后教了两年小学,就抽调到初中教语文了。去年,由于教育调整,领导要我们教小学,我又愉快地回到小学工作岗位。刚回到小学时,有人议论我说:“准是中学踢出来的”,“保险教得不好,才下放到小学”。其实,我教过的初中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全公社来说都是比较好的。公社还组织各校校长、教导主任和部分语文教师观摩过我的课。我认为,调整部分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4.
我是中师毕业生,本来是小学教师,由于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分配到中学教语文课。为胜任教学工作,十几年来,我和其他几位老师组织起来一直坚持业余进修。用一年的时间,自学了中国文学史。从一九六二年起,上了天津市广播函授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研会上,一致决定一(一)班语文老师许芝芬同志试教“公园里的花”(初小语文第一册第十七课)一课,许芝芬老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她请我帮助备好这一课,我也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要求。起初,她在钻研教材这方面很少注意。只担心着这些问题:这一课按照全学期教学计划的规定要用五个教时来教,如何安排各个教时的内容和份量?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述故事?如何提出生字新词?如何分析课文?如何进行提问?问题怎样组织才不会重复?如何指导复述?……一句话,仅在教学方法上兜圈子。她还未深切地体会到:要把这一课教好,要顺利地解决她自己所提出来的问题,就一定先要对教材很好  相似文献   

6.
十七岁那年,我怀揣着语文梦,走上家乡学校的讲台.掐指一算,已是三十八个春秋. 记得到校报到时,校长可能觉得我年纪太小身材瘦小,镇不住学生,安排我教低年级数学,而把高年级的语文课分给另一位新老师.他哪里知道,我就是奔着教语文才去当民师的,情急之下,我鼓起初生牛犊之勇气,坚决要求教语文,一口气说了七八条理由,说得校长咧嘴发笑,最后点头答应了.我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语文教师.恢复高考后,我报考师范学校,在所有的专业栏里写的都是"中文".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边教语文边进修高等师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7.
从农村挺进到城市 1989年7月,我从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距离东营市250公里以外偏僻的商河县任教.由于我所教的班级在物探公司三所学校统考时每次都是第一名,语文教研员专程从东营来到农场中学听我的课.听完课后,教研员对我说:“以后有讲课比赛的机会,一定先把你往上推.”这句话让我激动了好几天,因为在那偏远的学校,老师外出讲课的机会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郭小丽 《成才之路》2011,(32):14-15
有一次,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五年级的“一课三上同说”活动,这节聚集了全体五年级语文老师智慧的公开课,在安排、设计上都颇具匠心。课上老师讲得声情并茂,甚至到每句话的安排、设置都恰如其分。课堂进行到学生渎书这一块时,却让课下听课的老师有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每每遇到读书的地方,举手的总是那固定的两三个人,其他的学生则显出一副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神态,  相似文献   

9.
到永宁县杨和中学了解职业班教学情况,正好碰上玻璃专业班在上专业课,校长对我说:“讲课的老师是副县长项宗西。” “副县长也来教课?”我有点奇怪。 教研室的同志说:“还有一位副县长邵汉清每星期两个晚上在大专自学辅导班教汉语呢!”  相似文献   

10.
××同志: 您来信说“在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教语文已经十七年了,初中高中的课都教过,学生多有长进,而自己却还是老样子,长此以往,要落后了,欲学习业务,又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抓起”,希望我提点参考意见。不继续学习就要落后,在这一点上我和您有同感。语文教学需要的知识不仅面广,还要有一定深度,光吃从大学里带来的那点老本,在教学上就要从能胜任到勉强胜任到不能胜任。想学习,但是语文教学工作繁重,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很少,而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又有相当长教龄的教师,要想离职进修,目前还没有可能。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矛盾。如何解决呢?我想,在“教”中“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比较有效的办法。在这方面,我有点体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办公室里看教案,全神贯注地考虑着明天的语文课。陈校长走到我办公桌前,兴高彩烈地告诉我说:“王老师,学校决定由你教代数,派你到北京去学习,乘今晚上的火车动身。”校长把消息告诉我后,又征求我的意见。事出意外,又是兴奋,又是高兴,那还来得及考虑甚么意见。上北京去学习,那是求之不得的事,谁还不愿意呢!同行的伙伴,也是去北京学习的,不过原来他们都是教算术的,只有我一个人才是教语文的。这时我脑子里闪现了我能否教好代数的疑问。从北京学习回来,领导上叫我暂时教算术,顺便熟悉代数教材。这时,我思想发了岔岔,开始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我想,在读书时我是挺喜欢文学的,毕业后,分到小学又教的是语文,这完全合乎我的理想。现要我改行教代数,真倒霉。特别是听了语文组老师讲的革新课以后,心里更不安,总觉得  相似文献   

12.
记得你刚从师大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的时候,曾经对我说过“找不到语文教学的感觉”之类的话。一晃两年多过去了,不知道你现在找到了“感觉”没有?如果仍然没有找到,也不必着急。要知道,在中学各科中,语文本来就是最难教好的一门学科。别说是你这样仅有两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就是已经教了一二十年语文的老师,有时还会发生“越教越不会教”的感叹。语文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到某镇中学了解情况发现:全校129名教学人员中,竟有20多人享受中层以上干部待遇,其中每周一节课不上的有3人,每周只上3~5节课的有17人,再加上后勤不上课的会计、保管4人,有24人享受着不上课和只上3~5节课的优惠待遇。一个学生人数不超过2000的乡镇中学哪来这么多的“官”?原来下面两所初中撤并到中心初中后,他们的官位仍然保存着,校长还享受着校长的待遇,教导主任还享受着教导主任的待遇。“官”多了“,民”就苦煞了“,官”的课务负担都转嫁到教师身上,以致于一个人教一个班语文的教师,兼着班主任,还得兼教两个班的常识课,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校长的笑脸     
聂鑫森 《湖南教育》2009,(12):62-62
去年暑假,我通过永顺县教育局的统一考试,成了苏区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学校校长——刘文双。在教育局与学校签订合同时,我第一次看到了胖胖的他,当他笑着对我说:“胡老师,给你一个班锻炼锻炼吧!”我笑着点点头(后来通过接触我知道了校长一直非常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三个校长     
三木 《学习之友》2010,(5):37-38
参加工作后,我一共经历了三任校长。 我刚分配到学校时的那位校长已经任职两年了。他带一个班的语文,和我们一样备课、改作业、评卷子。我开始不知道他是校长,喊了他一个月的“董老师”,老头不生气,笑眯眯朝我点头。后来还听过他一节公开课,普通话里带着浓浓的上海口音,一问才知道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时绝对算得上正宗的“高材生”。  相似文献   

17.
忆良师     
40年前,我们升入黄麓师范中师毕业年级。正式上课的头一天,大家最关心的事揭底了:课程表上墙。同学们都挤上去争看哪些老师教我们的课。在“语文”课旁,清清楚楚地注了一个“周”字。好事者得意地大声说“这位周老师是谁?告诉你们,是周良达。他教课,嘿,甩大拇指!”当时一个语文老师只教一班课,毕业班有两个班,周老师有可能教我们班,也有可能教另一个班,现在铁定了我们幸运。出乎意外,又在意中的喜悦从大家脸上掠过。说到这位周老师,我们都知道他是中学一级(当时是最高级别)教师,一直教毕业班,据说课教得很好。我们经常在校园见到他,只是无缘…  相似文献   

18.
谢谢老师     
“谢谢老师!”这话在我耳边已响过了一些时日,现在还萦绕在我脑际,叫人无法忘怀。去年六月的一天,我和妻子到广州市一所学校试教,原本教语文的我这次出奇地被安排上的是一节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授的内容是《刻苦学习》。来听课的都是学校的一些领导和骨干教师。一节课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过,当我宣布“下课”时,几十个学生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猛地站起来,用晶亮的眸子将我注视少顷,然后异口同声地说:“谢谢老师!”我一时显得局促。因为我从教6年来,每次“下课”时学生都说“老师再见”,而今天在异地他乡第一次听到“谢谢老师”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9.
谢谢老师     
向凌云  丁鑫芳 《师道》2006,(1):51-51
“谢谢老师!”这话在我耳边已响过了一些时日,现在还萦绕在我脑际,叫人无法忘怀。去年6月的一天,我和妻子到广州市一所学校试教,原本教语文的我这次却出奇地被学校安排上一节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教授的内容是《刻苦学习》。来听课的都是学校的一些领导和骨干教师。一节课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过,当我宣布“下课”时,几十个学生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猛地站起来,用晶亮的眸子将我注视少顷,然后异口同声地说:“谢谢老师!”我一时显得极其局促。因为我从教6年来,每次“下课”时学生都说“老师再见”,而今天在异地他乡第一次听到“谢谢老师”这样…  相似文献   

20.
丹珍急匆匆推门而入:“我刚刚下课,校长说你们采访援藏教师来了,我就从教室奔过来了。”丹珍老师在日喀则市第二中学教语文,是该校的地区级教学能手。采访她,不仅因为她与时下在该校工作的山东援藏教师吕序敏、张峰一是同事,更因为她颇得援藏教师高培勇的“真传”。高培勇是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