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诗歌创作     
文章深入全面地阐述了诗歌这一概念的定义以及诗歌与散文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本名自华,号秋实。生于江苏东海,长在扬州。文学家、学者。1917年入北京大学。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1913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陆。回国后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教授。抗战期间执教于西南联大。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之一。一生著作二十余种,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文艺论集《诗言志辨》和《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等。  相似文献   

3.
论朱自清思想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他不但以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为现代文学园地增添色彩;而且以其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前进的坚忍精神启迪后来,具有深远的影响.朱自清(一八九八——一九四八)是在划时代的五四运动风暴中,走上生活道路,开始创作生涯的.从此直至逝世,恰是历经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对他的晚年予以高度的评价,说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但朱自清思想达到如此光辉境界,却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瑛是当代中国诗歌史不可忽略的著名诗人,在新时期以前李瑛的大部份诗歌创作,大约可以提炼出士兵、火热、花朵(多数时候是红花,一定程度上是火热的一种物象)和祖国等四个词根或基本语象。但在新时期以来的创作题材中,除了对自然景观的陶醉和咏叹,对历史的凭吊和沉思,对世界友谊与和平的渴望和祝愿得以延伸、接续而外,那经反复刻画和讴歌,而格外光彩夺目的士兵抒情形象,却在诗人的题材疆域里悄悄地淡化甚而是淡出了。而普通的、普遍的作为生命、生存状态的人的形象,更为得到诗人的关注而日益凸现。感怀、凭吊历史,是李瑛又一个动人心魄、引人注目的写作向度。李瑛的写景诗,既与当下不少青年诗人客观化的场景的“小叙事”、“冷抒情”不同,也与前辈不少老诗人过度主观化景观的动辄就“大叙事”、“热抒情”有异。李瑛还写有不少国际题材的诗歌,友谊、和平,是此类题材共享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一生中写了很多散文,他的散文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是独特的。一是感情真挚,所抒之情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流露。二是细致入微,他对客观物象体察得细,体味得深。三是情景交融,写景的往往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四是构思缜密精巧,散文大多篇幅不长,但构思更见匠心。五是清幽的语言艺术,他善用华美和漂亮的语言表达心绪,但又毫无造作之感。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表现自我”的文艺思想,虽然接受了古代和外国的影响,但却不是盲目照搬,而是结合创作实践做出了自己的理论阐释。他继承了公安派的主张,却没有那么散漫不拘;借鉴了英国随笔的创作主张,却又具有了浓厚的忧患意识。可以说,朱自清“表现自我”这一文艺思想的孕育与形成,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背景,是时代发展和文学自身变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与明代“后七子”同时代的孙应鳌,不仅在文学观上有新的建树,独立地提出自己许多文学观点,而且在诗、文的创作上也有自己的成就,在贵州文坛上独领风骚,开启了贵州此后的文学创作新领域,并为贵州明清文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孙应鳌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就内容说,有反映他个人志趣、情操、人格方面的;有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丑恶现象,同情人民疾苦的;有反映边关战争,抨击海外侵略者的;有反映祖国壮美山河,歌颂家园生活的;有反映亲朋好友情谊,互相应和唱酬的;还有反映日常生活中个人心绪,对某种事物独特情趣的。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可从诗歌中看到时代的变化,社会的某些特征,又可以看到作者的经历和心迹,了解到他的创作活动和基本经验。就形式说,古体诗、近体诗、民谣、歌行、乐府、七言、五言、四言以及杂言诗都有;语言上,有古奥生僻、用典堆砌的,有平易浅近、接近生活口语的,有一韵到底或频繁换韵的;有严格诗律、平仄韵辙符合规范的;有不受诗律束缚、任其挥洒的;有接受传统创作方法、技巧的,也有显示个人创造、个人风格的。 下面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方面谈孙应鳌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对胡也频的诗歌创作是忽视的.事实上,二十年代中后期,胡也频就以其大量的诗作引起北方沉寂诗坛的关注,有学者称誉他的诗作“作为近代新诗新型之一种”,“以离奇的风格,造成一种新的趣味”.①从三十年代至今,对胡也频的诗作或存在着片面的解释,如郑振择在诗人牺牲不久撰文认为,他的诗中找不到“一丝半毫的反抗时代的影子”,这种“绅士式”的创作表明作家“似乎还没有尝到任何真实的人间生活的辛辣味儿;”②或较多注目于诗人创作受启于李金发象征派诗的因子.造成这种情况的缘由,一方面是胡也频的诗作大多刊载于《现代评论》等刊物,自然不会引起左翼文学界的注目,因而  相似文献   

9.
雨果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抒情、讽刺、咏史、哲理沉思、戏剧体诗,他写来都得心应手。他是一个杰出的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史诗诗人。在这三个方面,他的成就都超越了以往的诗人。他的抒情诗题材广泛。他社长抒写爱情和个人生活,如父爱、孩子的可爱等等。《奥林匹欧之愁》是雨果爱情诗中的名作。这首诗通过回忆诗人和朱丽叶在农家的生活,表达爱情的热烈,感情真挚。诗人感叹道,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而人的幸福是短暂的;爱情欢乐的短暂不能不使人忧愁。但爱情不会磨灭,它是明烛和火炬,给人光明的慰藉。全诗一唱三叹,将一个…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诗歌发展的历史上,公刘是一位有着突出贡献的诗人。他从五十年代起,就是一位新生活的热情歌唱者,他那时的歌声纯净透明而美妙清新,充满了幸福的幻想和青春的憧憬;七十年代末复出以后,他的诗歌就是新时期的洪钟大吕,发出时代的轰鸣,警策动人,跃动着时代的旋律、历史的血流和诗人赤诚的情思,大有李贺之风,读后令人怦然心动。他不愧为诗坛上的大家泰斗,中年诗人的杰出代表。研讨公刘的诗歌创作,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随新中国诞生而出现的一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对于我  相似文献   

11.
想象,是诗歌创作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才能。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第一卷,357页),我国现代诗人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和诗歌爱好者谈诗》)  相似文献   

12.
舒婷之诗在 2 0世纪 80年代虽然争论最多 ,但是倍受欢迎。舒婷的诗有其独特的视角 ,非常关注女性的命运 ,富有爱国激情。  相似文献   

13.
孙应鳌的诗歌创作,其艺术特色或基本风格是儒雅纯正、深厚真切。这个特色或风格,主要从他一贯坚持正统的儒家诗教、以“理”入诗,接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等方面表现出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首先,在诗歌创作中贯彻儒家诗教观念。在孙应鳌看来,儒家诗教最重要的一点是,诗的创作必须坚持“思无邪”的原则。他认为《诗经·关睢》一诗,“为修身齐家之诗”(《四书近语》卷三),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诗,这样的诗就可以“淑身心,理性情,察伦物”(《四书近语》卷五),达到诗教的目的。孙应鳌创作的诗均本于此,所以他的诗篇符合诗教要求,显得儒雅纯正,没有失之哀、淫,没有轻靡妖艳之词。他在做京官的时候,写了几首“雅颂”之诗,正是他贯彻诗教的具体表现。他为皇帝授课以后所写的《辟雍》诗十二首,就几乎同《诗经》中的“雅”、“颂”差不多,全是些歌颂升平、承欢颂德、述志抒怀的教化诗。例如:  相似文献   

14.
优秀诗人的创作可以作多方面的解读,徐志摩就是这样的诗人。本文从审美观照的普泛性,审美情感的内倾性,审美意象的空灵轻柔和审美风格的和谐优美等方面对其诗歌创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 ,也是重要的语文教育家。早年他从北大毕业后 ,先后在浙江省立一师、江苏省立八中、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省立十中、春晖中学等校担任语文教员。 40年代初期 ,他在担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时 ,主持创办了《国文月刊》 ,并与叶圣陶合作出版了《国文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中 ,作文教学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朱自清认为当时中学生在作文方面存在这样几个弊病 :一是急功近利。“总想创作 ,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 ,读和作都只是为人 ,都只是奉行功令 ;自然免…  相似文献   

16.
隋炀帝兼备多重身份:皇帝、文士和佛道信徒,这些不同的身份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隋炀帝还特别喜好南国风光,他的诗歌与南方水乡的旖旎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代帝王,炀帝在隋代诗坛上具有的特殊的地位。他既是一位融合南北文风的作家,又是一位转变风气的诗人。  相似文献   

17.
18.
北海诗人邱灼明讲究诗的自然生成,决不强求或滥造诗歌。他很少有直抒胸臆的时候,总是需要借助某个外物,借助一个媒介,需要找到这个媒介与他的思想情感的内在联系,然后成就他的诗歌意境。多年来,他基本上是以他最初形成的诗歌方式写作的,一直在心与物之间寻找两者内在对应,为他的思想情感和外在客观景象找到一种逻辑关系。他的诗歌作品就像一颗颗天然的合浦珍珠。饱蕴日月精华,经过漫长时光的磨炼,终于玉润殊圆。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多为叙事写景、抒情言志的篇目,注重了写法上的"漂亮和缜密",语言清新隽永、凝练明净、细腻秀丽。中期的散文创作,用笔朴实,更显口语化,字里行间渗透着真诚清秀之风,彻底汰除了早期散文的做作之弊,显示了很高的艺术功力。到了后期,朱自清虽然散文创作的数量锐减,但其思想激进,锋芒毕露,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位民主战士在黑暗中奋力呐喊。  相似文献   

20.
李瑛(1926~ ),河北丰润县人。194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45年夏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49年带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新华社部队总分社记者,后任《解放军文艺》社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出版的诗集有:《野战诗集》(1951)、《战场上的节日》(1952)、《天安门上的红灯》(1954)、《友谊的花束》(1955)、《早晨》(1957)、《时代纪事》(1959)、《寄自海防前线的诗》(1959)、《花的原野》(1963)、《静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