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别于其它语言学流派的重要特征。我们通过探讨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以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修辞学研究中,转喻通常被看作是一种辞格。转喻研究的认知转向不仅使我们对转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为传统的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隐喻一样,转喻从传统的词格提升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认知过程,它既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同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又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在实现语篇连贯的众多机制中,转喻是一种重要的深层或隐性衔接手段,它在语篇层面上制约着语言运用的深层次连贯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衔接,语义层和语用层等方面论述篇章连贯性分析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通过文章连贯性的种种表现进行分析,论述其对英语阅读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语篇分析为理论基础,从情景语境,衔接和连贯三个方面对作品《红字》中译进行分析,认为翻译不仅仅是字与字,句与句的对等,而是语篇意义的对等,是译文与源文在情景语境等方面的对等,同时需要兼顾译文的连贯和衔接。 相似文献
5.
6.
常琅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0(2):56-58
韩礼德的语篇衔接连贯理论为语篇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存在不足,当代认知语用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语篇衔接连贯理论的研究视角。形式上的衔接只是语篇连贯的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借助隐含在显性表述之内的含意,补足语义上的空缺,实现语义的连贯,最终实现语篇的连贯衔接。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语篇连贯的微观结构出发对语篇连贯的显性特征———衔接手段及其作用和意义进行具体论述 ,并表明在连贯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相辅相行、交错出现形成一个个相互交织的有形网络 ,把语篇的各组成部分在形式上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有机的语篇连贯整体。 相似文献
8.
衔接是体现语篇表层结构的有形网络,也是达到语篇连贯的主要手段之一。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重视不够的语篇衔接手段问题,通过对各类衔接手段从理论和实例两方面综合分析,来帮助学生提高语篇意识,从而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衔接和连贯是篇章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术语。语言学界在如何看待这两者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本文认为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而连贯则是一个语义概念,是将一个个词语、小句连成更大的语义结构的一种逻辑机制。二者共同作用,构建完整的语篇。 相似文献
10.
李健民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85-86
评价词汇用以表达情感、判断人的品行性格和鉴赏事物。各种评价词汇在语义上相互关联,在语篇中形成的一定的衔接模式。评价词汇衔接模式形成语篇组织机制,构建语篇基调,具有语篇连贯作用。在同一语篇中并不是呈现单一的模式,而是多种评价语义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官方口号是我国宣传政治理念、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然而,口号属于高度浓缩的语言,在口译过程中应使用显化策略,外化隐含的语法结构,文化差异及逻辑关系,以求达到沟通的顺利进行,从而能让世界了解改革开放、正在崛起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词汇衔接、语境与语篇连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9):102-104
词汇衔接是衔接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只有在统一的语境中,词汇衔接才能实现语篇的连贯。文章采用朱永生等和Hoey提出的词汇衔接模式,探索词汇衔接是如何构建语境的,以此探讨词汇衔接在语篇连贯功能构建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怀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2)
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显化源文本的一些隐含意义,这些隐含意义就包含有语用意义.因此语用显译是翻译的必要策略.语用显译应:显化命题的形式,即消除原文表达的一词多义、结构歧义,使表达所指具体化,添加外在或内在的语言信息;显化交际意图,即通过转换句型和添加语言信息把发话者的意图如请求、拒绝、道歉等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中存在的显化现象,发现两译本在进行语用显化时对隐含文化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研究发现两译文之所以在处理隐含文化信息时表现出差异性,主要是因为译者受到了各自翻译目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使他们在语用显化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茶典籍文本的互文主题集中体现于茶著共同的思想内涵上,即通过饮茶活动修身养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主题含而不露地隐蕴于茶著的字里行间,文本语言编码表现为简约化、含义化和隐喇化。如果仅照字面翻译,目标语读者难以领悟作者的意图和文化暗示。“内隐外化”是一个将原文中的语毛及信息化隐为显的策略,即采取变通方法将隐匿的深层文化内涵“外化”到语符表层,以助目标语读者的理静欣赏,从而更有效地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6.
臧付伟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22(4):82-84
英语语篇的连贯是由衔接手段实现的,语篇的衔接手段主要有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而在汉语中,语篇的连贯主要是通过语义衔接来实现的。本文拟以对衔接和连贯的理解为基础,并通过英汉语翻译实例来分析英汉语中的语篇连贯的区别以及在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任小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5):91-97
基于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可比语料库,对翻译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指示代词在翻译汉语中均体现出显化特征,文体因素对显化总趋势没有影响,但对显化程度有一定影响。对谓词性指示代词"这…"的个案研究表明,翻译汉语中"这…"显化比较明显;"这…"在非文学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特征,但在文学翻译汉语中却没有明显的显化特征;"这…"在"一般"和"学术"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而在"新闻"和"小说"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没有呈现出差异。本文从翻译目的与策略以及英语源语透过效应两个角度讨论了显化的动因,也对"这…"在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中差异不明显做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8.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利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2):62-65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随着语篇翻译的研究不断深入,衔接与连贯作用也日益凸现。中西人民的认识和思维方式及美学传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中西之间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因此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语篇的连接方式也便有了各自的特点。在英汉互译中要认真考虑如何遵循彼此的语言习惯,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使译文能衔接紧凑,结构严谨。 相似文献
19.
词汇衔接体现了语篇内各相关词项之间的语义联系,对语篇的连贯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词汇衔接在英汉语篇中表现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本文通过具体文学语篇个案分析,比较了词汇衔接在英汉语篇建构、尤其是语篇连贯的异同,认为在英汉文学语篇翻译中词汇衔接的转换有助于实现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语篇等效翻译。 相似文献
20.
杨林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0,(4):91-93
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机制的一种,它体现了语篇内诸词项间在语义上的各种联系,对英汉语篇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衔接有助于语篇连贯,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通过具体英汉文学语篇个案对比分析,探讨了词汇衔接对于英汉语篇建构、尤其是语篇连贯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