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立国  徐佑德  王德喜 《内江科技》2011,32(11):137+168-137,168
位于松辽盆地南部的胺英台油田已经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该区的油源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本文通过对原油(抽提物)样品的地化特征分析.对本区原油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分析了油源根据含氮化合物参数,推测了油气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2.
商琳 《内江科技》2010,31(7):23-23
构造应力场是沉积盆地成盆、成烃和成藏的主要动力,对盆地及其内部构造和油气矿产资源的形成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研究构造应力场的几种方法,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博 《内江科技》2011,32(6):132+190-132,190
孤东地区构造上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段,该地区主要发育NNE和NE向雁行式走滑断裂,NNE方向的主走滑断裂主要沟通油源,而NE方向的派生断裂改变油气运移方向,主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而派生断裂则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延伸距离,油气主要在走滑断裂带附近聚集成藏,形成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姜华  王建波  李永刚  刘喜玲 《内江科技》2006,(1):156-156,160
本文通过对高邮凹陷烃源岩及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研究得出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的方向和主要的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云伟 《内江科技》2009,30(6):89-90
油气沿断裂带运移过程中存在着侧向分流,但侧向分流机理始终不清,这成为该学科有待解决的一个难点。基于已有认识和典型实例分析,本文对断裂带构成特征、渗流能力及其封闭性分布状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阐明了油气沿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的侧向分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的渗流能力在地质历史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非均一性分布特征,这对油气沿断裂带的侧向分流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断裂带幕式活动间歇期,油气首先在断裂带良好封闭段下部发生差异聚集,然后再发生倒向分流,油气优先侧向注入紧邻断裂带封闭段底部的砂岩储集层,然后向下依次注入其他砂岩储集层,而那些纵向上远离断层封闭段的良好砂岩储集层可能没有油气注入。  相似文献   

6.
于岚 《内江科技》2012,(3):53-54
油气输导体系是连接烃源岩和油气藏的纽带,对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利用德南洼陷已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对输导体系进行了研究,细致分析了泥岩裂缝、断层、砂岩输导层和不整合面等各类输导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该研究成果对该区进一步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潘晓仁 《内江科技》2009,30(1):99-99
永安镇油田位于单断式箕状凹陷(东营凹陷)的陡坡断阶带,受3条大断层控制,永东位于永安镇油田东部,其构造格局主要受断层控制,即主要由一个地垒式隆起向三阶受近东西向延伸的南掉正断层断阶转化,断阶从北向南明显呈现为若干依此南掉的台阶,从南向北依次出现油藏,油气藏,气藏这样一个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8.
左丽伟 《内江科技》2013,34(3):135-136
本文在明确了阳信洼陷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518.9测线南北向平衡剖面图为例对其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恢复,明确了阳信洼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阳信洼陷的形成与演化受北部阳信大断层的控制,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构造演化对阳信洼陷生储盖的配置关系、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的运聚成藏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春岭背斜带基本构造特征与构造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长春岭背斜带构造发育特征为基础,结合区域演化阶段分析,在烃源岩发育与沉积作用的分析油气成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李坨矿受区域构造及其演化过程的控制,形成的井田构造具有多期次、多性质、多方向和多级别的特点。选择李坨矿7#煤底板标高,利用钻孔勘探资料建立了构造趋势面分析数学模型。通过对7#煤层底板标高1-5次趋势面和偏差图的分析,展现了开滦矿区李坨矿的构造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唐大卿  朱晓燕 《内江科技》2010,31(4):33-33,73
本文通过“含油气盆地构造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活动,阐述了该课程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性及课程特征,并重点对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锐 《内江科技》2009,30(12):96-96,169
八面河油田主要受断层和岩性控制,发育有多种油气藏类型,油气运聚成藏的模式一般为:沙河街组提供油源,油气以断层、储层和不整合面为主要运移通道,油气做侧向或垂向运移形成油气藏。八面河油田地层纵向上发育有多套含油层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古生界的奥陶系、古近系孔店组、沙河街组和新近系馆陶组,其中沙河街组油气资源量丰富,为该区的主要目的层,总结沙河街组的成藏规律对本区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志华  罗沙 《内江科技》2010,31(5):32-33
在港西构造西端岐78-港104井区运用油气微生物勘探,通过对34个平行样品的研究,验证微生物样品的可重复性及可靠性:为了分析深度对微生物异常的影响,我们在工区内选择了15个控制点,得出深度在0.6米微生物数量最大。并且圈定出四个微生物异常区,这四个油气富集区的总面积为9.165km2,占总研究区面积的26.96%,这表明研究区内的舍油气远景不是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4.
俞洪飞 《大众科技》2010,(6):142-142,125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机械需要高速电机作为动力设备,在高速电机的应用方面,文章主要探讨及解决了为保证电机轴承有充分、良好的润滑环境而使用油气润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鹏  戴俊生  王余泉 《内江科技》2010,31(5):116-117
饶阳凹陷为一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其中北部自东向西发育东部陡坡带,主洼槽带,中央隆起带,次洼槽带和蠢县斜坡带五个二级构造单元。依据构造单元及构造带的分类原则,并考虑构造体系和沉积体系两者演化的内在联系,将该区划分为斜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沿岸滩坝构造岩相带等四种类型构造岩相带。通过构造岩相带分析,预测该区河间大王庄地区东三段,蠢县斜坡沙一段和马西地区南部沙一段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6.
靖边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该地区油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要控制因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成藏条件较好,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长6、长2、延9地层中,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于生烃中心附近和少远的砂岩储集体中.油藏类型具有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源条件制约了油气的富集程度,生储盖配置、地层不整合面、断层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GIS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油气管道建设与施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阐述了GIS技术应对这些问题的优势,认为基于GIS的数字管道是油气管道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风险应对、运营维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平 《内江科技》2013,(12):81-81,80
胜利油田孤东红柳地区主要含油层段为新近系馆陶组,具有典型的网毯式成藏特点。馆陶组下段块状砂岩层厚度大、分布广、物性和连通性好,即所称的"毯"。孤东红柳地区是孤南洼陷油气向垦东凸起运移的必经之路,长期活动的垦东断层连通了古近系烃源岩和"毯"是油气运移的网。本文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孤东油田红柳地区馆陶组成藏条件,为老区挖潜提供了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油气润滑作为一种较新的润滑方式,在其出现之初,就在钢铁及冶金行业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本文重点讨论了油气润滑原理、润滑系统及油气润滑在风冷辊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ydrus-1D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区不同初始含水量(θ0)情境下土壤中氟化物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不同θ0下土壤氟化物浓度(CF-)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65 d之前低θ0下土壤对氟化物的吸附性更大;365 d与1095 d之间低θ0下土壤对氟化物的吸附性更小;时间上不同θ0的土壤CF-变化,前期快速吸附阶段(0~100 d),土壤以淋滤为主,低θ0土壤的吸附能力小;中期吸附衰减阶段(100~365 d),期间土壤对氟化物吸附占主要地位,埋深较浅的土壤(0~2 m)低θ0土壤的吸附能力大;后期吸附稳定阶段(365~10950 d),期间土壤中氟化物浓度降速较小,随着时间的延长,低θ0土壤的吸附能力变大。可见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土壤中CF-受θ0影响,研究区工厂建设应该做好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