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径行裁判作为我国二审程序中特有的审理方式,是对开庭审理的一种补充,也是立法者试图在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的产物。径行裁判的审理方式在缓解诉讼压力、提高诉讼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司法实践中肆意扩大适用无疑会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造成损害,必须予以限制。  相似文献   

2.
公正与效率是刑事司法改革的两难,如何在公正的基础上实现效率,是当务之急,因此,应该探求一种刑事司法改革的新途径——借鉴辩诉交易制度,结合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我国的刑事速决程序,使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能够用快速便捷的方式结案,以摆脱目前案件积压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独任制的存在起到了繁简分流的作用,使相对稀缺的司法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但由于在二审程序中并未对适用简易程序做出相关的规定或司法解释,对于部分在一审程序中适用速裁程序或简易程序的案件以及当事人为拖延时间提起上诉的案件,在进入二审程序之后仍会适用普通程序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这就难免导致案件在二审形成堆积,不能充分利用并进一步扩大一审程序繁简分流积累下来的优势。应当加快推进二审独任制改革,从司法管理、立法和社会三个层面探索改革支持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立法上,我国民事二审审理方式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以径行裁判为例外。这样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也造成了司法实务中的适用失范,有法院对径行裁判随意适用甚至滥用,也有法院对径行裁判弃之不用。建议以双方当事人均提出对原证据重新审查请求或者一方当事人提出新证据作为开庭审理的适用标准,适度扩大径行裁判的适用范围,同时规范径行裁判作为主要审理方式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和解的法律化趋势将我国是否需要构建统一的刑事和解程序问题提上了日程。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在程序规则方面的缺失虽有其历史、价值等方面的原因,但弊端显而易见。我国刑事和解的国家司法属性决定了构建统一的刑事和解程序对于制约国家公权力、保护公民私权利极其必要。目前我国各地的刑事和解程序已具备基本雏形,但在和解的适用阶段、和解协议的达成方式、调解主体的担任、和解协议履行的具体时间、和解案件的处理方式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并在律师参与和解程序、和解协议的效力以及如何保障当事人权利等问题上缺乏相应的规定。构建统一的和解程序必须从统一和解适用阶段、赋予并保障当事人在和解程序中的权利以及明确和解协议效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从审判实践看,有的案件法律规定一审终审,如民事诉讼中按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存在二审问题;有的案件一审法院宣判后,上诉期满,当事人不上诉,检察院不抗诉,一审法院的裁判即为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也不存在二审问题。只有依法可以上诉的案件,一审法院作出裁判以后,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提出上诉或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才发生上诉审法院继续审理,引起二审程序发生的问题。然而,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如何衔接,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法院W和P适用简易程序的典型研究表明,轻微案件大量存在,使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率现正呈上升趋势,但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仍不足,其庭审常流于形式。为此,建议对中国的刑事司法作进一步改革:增设类似处罚令程序的书面审理程序,凡是开庭审理的案件公诉人必须出庭,提高取保候审的适用率,为贫弱的被告人提供更充分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8.
两审终审制的实质是任何案件至多经由两级法院两次审理即可生效执行,它以公正性和效率性为其价值追求。在我国当前的行政诉讼中,两审终审制形同虚设,这极大地威胁着原告的合法权益,因为上下级法院之间严重的行政依附倾向和二审程序对书面审理方式的偏好使原告通过行使上诉权获得第二次公正审判的权利无形中被剥夺了。从保障行政诉讼原告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完善和贯彻两审终审制必须改革现有的法院内部体制,真正做到行政审判权的内部独立;改变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坚持以公开开庭审理为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公安司法机关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严重危及司法公正的实现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程序性裁判机制的缺失是导致此种状况发生的重要原因。程序性裁判机制的构建对于防范国家公权力滥用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在充分考虑程序性裁判机制的前提条件与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在审前程序、庭前审查程序以及庭审程序全面构建程序性裁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二审法院裁定准予上诉人同时撤回一审起诉和二审上诉的判例。类似判例的法律依据为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法理依据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可以不受限制地适用第一审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此即错误司法裁判通论。事实上,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并没有授权二审法院可以做出上述二审民事裁定。该错误的二审民事裁定本质上是能动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异化,浪费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效率,增加诉讼当事人双方的诉讼风险与诉累,消极影响了基层法院的同案审判。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世界各国,为了解决高犯罪率和刑事司法效率低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国家考虑对一些普通程序的案件适用简易审,普通程序简易审简化了庭审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刑事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但是,适用普通程序简易审不能妨碍正义目标的实现,也不得对当事人的权利造成侵害,同时,要明确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案件范围。这样才能既维护刑事审判的程序公正,又提高刑事案件审理的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刑事庭前审查是相对于法庭正式审理而言的,是位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后,法庭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的中间程序。作为一种司法审查活动,刑事庭前审查程序对于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以及对司法资源的优化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对现行刑事庭前审查程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尝试构建适合中国司法实践的刑事庭前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13.
起诉书是检察院行使刑事追诉权的重要方式,在简易程序案件集中审理的模式下,起诉书的说理性在制作中可能会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而存在不足。可以在总结司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简易程序案件说理性起诉书的制作要求、建立专职公诉人等制度,为说理性起诉书的规范制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背景下,着重探讨了确保死刑复核程序功能发挥的相关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的完善问题。在分析强制上诉制度的学术观点及国外立法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死刑案件第二审程序应实行强制上诉制度,以及死刑案件二审程序应当依法开庭审理的观点,并着重论证了死刑案件证据制度和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第二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未生效判决和裁定,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予以审理,上一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重新进行审理的程序。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 二、上诉的要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上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上诉要由依法享有上诉权的当事人,如  相似文献   

16.
审判监督程序是在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之外而又不增加审级的一种独具特征的救济性程序。它由提起再审程序和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两个部分组成。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救济性的案件审理程序,对于纠正审判错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刑事审前程序构建如何,关系到正当程序能否建立,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关系到对公、检、法三机关权力的设定和规制。近年来刑事诉讼中引人注目的问题几乎都是发生在审前程序,"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非法取证"、"以捕代侦"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我国的司法形象大大受损,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司法公正无法保障。因此,笔者在通过对比国外刑事审前程序的特点、规律和反思我国现行的刑事审前程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视角提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着诉讼理念落后于时代发展,启动事由和启动主体规定的过于宽泛等诸多问题。因此,直从更新司法理念,取消人民法院主动提起刑事再审程序的资格,合理界定启动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提高再审程序审理法院的级别,限制再审次数等方面加以完善,使之最大限度地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适用普通程序对“被告人认罪案件”采取简化审理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司法机关的工作效率,对保障司法公正与效率兼顾有重要意义。简化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以避免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确立直接、言词原则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言词原则成为现代法制社会刑事诉论中通行的原则,主要是因其在保障法庭审理的对抗性的同时,既能体现诉论程序的合理性又能保障案件事实真相之发现。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确立了具有明显对抗色彩的“抗辩式”庭审方式,但立法上却没有确保这一庭审方式有效运作的直接言词原则,甚至立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中有些内容还严重背离了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不能满足司法实践中保障被告人质证权和发现案件事实真相的双重需要。因此,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并对有关刑事诉论法条文进行修改和补充,将对我国刑事诉论的民主进程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