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认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林 《新闻传播》2012,(3):194-195
新媒体的大力发展,使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造成主流与非主流文化同台博弈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介已成为建构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的主要渠道;但因亚文化常被等同于反文化或俗文化,过于强调其非主流性,决定了新媒体环境下亚文化群体的文化身份认同,则必然表现为一个生成、流转、断裂、死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方亭 《新闻爱好者》2011,(12):33-34
博客传播,以个人为主体,以相对清晰的身份定义面向他人,依托独立的个人主页空间展开交往互动,并借助链接和引用通告等技术特质建立文本关联和社区人际关系,必将深刻地改变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格局,给虚拟空间的社会交往带来深远的影响。随着博客、微博成为青年亚文化传播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阴阳师》这款网游的青年女性玩家进行深度访谈(n=9)与参与式观察法(n=1),试图探究青年女性玩家参与游戏的互动行为,进一步理解互动行为是如何参与青年女性玩家身份认同建构。研究发现,青年女性玩家的互动行为包括内容互动与人际互动,两者共同作用,促成身份认同。其中,内容互动体现为玩家对游戏角色的选择培养、对角色的二次创作;人际互动体现为社会交往、合作竞争与物品交换等。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中国掀起一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热潮.在大众传媒方面,以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一方面承担起在新形势下形塑中华文化认同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正历经着媒体融合的电视节目发展阶段.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类节目往往呈现出无益于中华文化认同的种种面向.本文最后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新媒体融合功能与媒体融合方面的理论,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性融合发展提出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部分文化霸权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带有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输出,对以青少年为代表的互联网受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构成威胁。网络古风音乐作为新世纪音乐的分支,脱胎于传统文化,通过诗词典籍的运用,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对构建当代青年的民族文化认同具有推动作用。从网络古风音乐对当代青年民族文化认同的明确归属感、坚定立场感、树立忠诚感三方面效能出发,剖析网络古风音乐在民族文化认同效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网络古风音乐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策略,对促进网络古风音乐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塑造与文化提升以及当代青年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时代则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对于东南亚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为青年华人提供了交流和创新表达的渠道,还为其探索和表达族群身份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地域风俗与深刻的精神内涵深植于闽南人心中,并使闽南文化不论在民族融合、海外迁徙的过程中不曾消失并代代传承.但在今天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闽南文化却在传播上遭遇了年轻受众与传统文化隔阂愈深的困境.年轻人群成为了新媒体的主要追随者和使用者,闽南文化要走出传播困境,必将借力新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用创新的思路开启闽南文化传播的新路程.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20,(8):67-73
乡镇青年的影像表达已成为其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场域。本文通过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的方法,从同一性和差异性维度研究网络短视频生产中乡镇青年的身份认同建构路径。研究发现,乡镇青年通过虚拟空间中的归属找寻和情感连接建构同一性,获取群体认同;同时,他们又以城市人为镜,通过视觉符号景观的臆想和独特的风格展演建构差异性,形成自我认同。乡镇青年参与生产的短视频体现了他们对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折射出我国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化的特色进程,因此,应继续发挥此类亚文化产品在青年社会化和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网络流行语与禁忌语不仅是语言现象,更反映出了社会的结构性压力对青年群体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青年群体的信息时代"网络原住民"身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由于资本的介入,青年群体由"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退化成注意力经济的消费者。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结合焦点小组访谈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属性和语义运用两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与禁忌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环境当中,"粉丝"文化已成为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了粉丝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实质,从认同的角度探讨了粉丝的几种身份及心理认同,粉丝是消费者、制造者和偷猎者。他们在追星行为上也表现出"追星"的心理特征。从个人情感投射、个人期望、新型双向陪伴三个方面,分析了粉丝身份建构的社会影响,指出了粉丝文化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弹幕因其碎片化、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的评论形式,成为备受青年群体青睐的动态交流媒介,对探讨青年群体弹幕行为的内在动机、心理诉求和价值期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B站影视作品《上海堡垒》的弹幕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汇谈、三角互证和编码分析,总结出弹幕行为包括消费内容、自我表达、社会互动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青年群体的弹幕观影,在行为动机上表现为纯粹地追求快乐,在心理诉求上表现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在价值期待上表现为实现文化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曹亮 《中国编辑》2022,(9):38-41+47
广大青年的政治认同不仅关系到自身政治素养的完善和提高,更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至关重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青年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应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给青年政治认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把握其特点规律,为青年政治认同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文化脱口秀是指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热点、人文与自然知识等,以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为主要目的的脱口秀。2012年,诞生于优酷的文化脱口秀节目《晓说》自开播首期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与喜爱,开播当日就突破百万观看人次,其中青年群体是主要收视人群,起点不可谓不高。之所以会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与节目的形式、内容、主持人密切相关,本文将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晓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宿舍群体认同的缺乏,是导致高校宿舍恶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宿舍档案文化建设为调节宿舍人际矛盾,形成群体认同提供了新的思路。宿舍档案文化建设有利于缓解宿舍文化认同危机、不断加强宿舍的群体认同并发挥着调节宿舍矛盾的积极作用。然而在宿舍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宿舍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发挥大学生宿舍建档的积极性、把宿舍档案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指导能力等方面探索建构宿舍档案文化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燕 《青年记者》2021,(8):48-49
在青年群体新媒体政治参与过程中,媒体议程、信息流通、理念趋同、公共利益、媒介素养等要素对政治参与效能起关键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优化青年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面对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构中华文化认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突破既有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研究路径,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从多元一体的视角出发,对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文化认同建构情况进行考察,以质化研究为基础,辅以必要的量化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结果来重构中华文化认同的指标体系,为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构中华文化认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化情境是受众获得和强化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索档案文化情境中受众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CAPS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对哔哩哔哩网站《档案》节目弹幕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探索了档案文化节目受众身份认同的建构机理,并构建了档案文化节目受众身份认同建构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档案节目受众身份认同涉及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总体上遵循“档案文化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反应”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新媒体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身份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作用下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