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领域目前更多关注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经济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各种战略性和竞争力的研究,却缺少对公众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身份和作用认知。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对公众参与的可能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简要探讨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阐明公众参与图书馆建设体现了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要义,是治理理论在图书馆的有效实践.同时,公共治理理论介入,可以帮助我们重视并建立图书馆建设的多元主体,重视多元主体的优势互补,寻求公众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公共空间的理念、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 《图书馆建设》2011,(11):31-33
图书馆是以书为媒介的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公共空间。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可以促进社会包容,创造社会和谐氛围;履行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拓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应规划图书馆布局,建设人本化的图书馆建筑,融入复合式公共空间的建设,并为读者营造舒适、休闲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是衡量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指标,公共机构与社会公众双方良性互动显得至关重要。从档案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上看,存在公众参与地域不均、公众参与程度不高、档案部门回应力度不够、微信公号吸引性不足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档案宣传教育,转变档案部门服务意识,提高公号内容质量和拓宽互动形式等建议,以期提高双方互动效率,实现档案服务质量和档案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公共空间的构成,其次通过网络公共空间的碎片化,公民意见的自我表达,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力量的影响,网络搜索技术自身的限制性等四个方面揭示了网络新媒体成为理想公共空间的制约因素。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媒所构建的公共空间,新媒体构建起的网络公共空间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优化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公众广泛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进程,有利于形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多元共建格局,增强服务效能和活力。文章运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现状和国外代表性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四个要素———开放性战略的引导、平台的易用性和有用性、协同化参与模式、多维度参与途径融合。在梳理国内外实践的基础上,从政府、服务机构、公众三个角度探讨推进公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策略。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8.
戴西伦 《中国出版》2020,(20):45-49
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主要聚焦概念辨析、特征探讨、空间形态分类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构有较多讨论。现有研究对阅读空间"公共性"的论述仅局限于公益性维度,将政府主导、非营利性视作公共阅读空间的判断指标。阅读空间的公共性,应纳入可达性、参与性、交往性等更具公共性维度的指标,同时将线上公共阅读空间的建构与线下结合起来考察,拓展对公共阅读空间形态和公共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村民借助移动互联网从私人领域走向网络公共空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商讨和行动,实现从“村民”到“网民”再到“公民”的转化.村民通过网络公共生活复兴,使分散在不同时空中的个体再聚合,密切社会交往,重构社会连接,实现“网络共在”.村民通过网络公共参与重建乡土舆论,重构乡约民规,重兴乡土精神,达成“舆论共识”.村民通过网络动员、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促进“共同行动”.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新型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和机制,经由传播实现了村民从“共”到“公”的转化,在讨论和行动中拓展了“公”的边界,再生产了乡土公共性.传播构成了网络公共交往,传播生成了网络公共舆论,传播促成了网络公共行动,因此传播生成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张明阳 《东南传播》2022,(1):120-123
作为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将乘客纳入一个移动的封闭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可供陌生人交往互动的公共平台,但列车机械运动的物理刺激、现代人内心距离的疏远等因素,导致车厢内"共处而不交流"的情境成为常态.然而,新媒介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如地铁打卡、"地铁捞人"等新型社交方式,乘客的媒介实践促成了地铁虚拟空间的产生,引发了更多沟通...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1,(5):23-32
李普曼的经典作品Public Opinion近来被再度重译,书名从《公众舆论》变成《舆论》,因为"舆论"被认为天然就来自"公众"。然而,哈贝马斯对于作为历史过程的"公众舆论"早有论证。对此新译书名的理解实际上反映出了长久以来中文学界对核心概念在语境和脉络上的混淆。因此,紧扣原典重读被广泛征引的哈贝马斯似仍有必要。该文立足于当前研究现状,更指出在数字媒介革命与公共生活议题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还应竭力追求理论概念与观察视角的多样性,广泛汲取诸如言谈公共性、视觉公共性、具身公共性等路径。研究指出,就公众舆论、公共领域、公共性等议题而言,对其历史范畴的丰富性不加辨析当然不可取,而固执守定某一种公共性的倾向同样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们今天的“博物馆“是近代以来从日本引入的许多“外来语”之一,但“博物”却是古已有之,如有“博物君子”、“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谓,不外指人博识多知;博物馆的英语是“Musenum”,源于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知识女神缪斯(the Muses)。总之,“博物馆”是汇集、展示、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进行气候传播的过程中,促进公众参与是一项系统工程.公众气候传播所表达的是围绕气候变化议题的多数人的观点和思想的普遍经验.在气候变化公共领域中,公众的角色可分为低碳环保倡导者、气候故事讲述者、环境舆论监督者、气候谈判推动者、公民科学参与者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与要求下,我国公众的角色应定位...  相似文献   

14.
15.
廖媛 《新闻世界》2010,(7):160-161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事件的披露到追踪,公众用审视的目光紧盯着公共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而传统媒体在公众参与的同时,也在积极地进入关注公共事件的视野,和公众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最大化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将是这两者互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9)
本文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媒工作者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虽然这些微博信息题材广泛,但生活类的内容比重接近四分之一,近四成内容属于私人话题。话题性质对于微博转发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公共话题比私人话题确实更能获得他人的转发,但话题性质对于评论数和赞数的影响并不显著。相比之下,粉丝数对于转发、评论和赞的影响才是最显著的。作者认为,作为一种公共空间的实践形式,微博呈现出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互相渗透的特点,而传媒工作者在微博上发布的公共话题在引发讨论以及获得认同上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公共性问题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以传播学理论,从公共性关注、西方国家公共媒介问题以及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公共性三个方面,探讨传媒公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三个网络公共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网络公众参与的机制、局限和意义。研究发现,网民的围观和行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介的协作、舆论领袖的引导和评论,是公众参与形成强大舆论压力的基本条件,而议题性质、参与者的素质、各种社会力量的介入和政府的开明是决定公众参与能否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因素。当前网络公众参与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或推动公共决策的变更,而在于推动信息公开、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壮大公民社会、逐步改变政府的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9.
传统报纸的收益主要依靠广告和发行。发行量越大,报纸吸附广告的能力也就越强.广告收入就随之增加。另外,发行量越大,读者因订阅和购买报纸所支付的钱款就越多,报纸所获得的收入也就提高。但是,免费报纸却和传统报纸的经营理念相悖,它背弃了传统报纸的发行模式.主要依靠目标人群广告和非常低成本的发行与运作来获取利润。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式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紧密结合教学、科研与决策等活动所进行的参与式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