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孩子“顽皮”、“捣蛋”、“特别”怎么办? 眼下,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成长日益烦恼着。其实,孩子在成长中也充满了烦恼。在成人眼里,“顽皮”的孩子不够“乖”,“乖巧”的孩子不够“灵”,孩子要讨大人喜欢,一定得是“多面手”。  相似文献   

2.
林钨 《福建教育》2010,(2):60-61
中国人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是“孩子是否听话”。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是“坏孩子”。  相似文献   

3.
成人“逗”孩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方式方法也很多.合理的“逗”孩子方式,可以促进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际.但不合理的“逗”孩子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之产生厌烦感,造成隔阂.成人要做到理解孩子,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逗”孩子行为.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孩子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免受“被逗之苦”.  相似文献   

4.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5.
家教荟萃     
学会“权威型”养育孩子随着“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等民主教养观念的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学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平  相似文献   

6.
每当别人夸赞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做家长的总爱当着别人和自己孩子的面,有口无心地把孩子“贬”上一通,说孩子“呆头呆脑”、“傻里傻气”、“不懂礼貌”、“不讲卫生”、“没有出息”等等,好象把孩子“贬”得越低越好。这样做的本意无非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的“谦虚”,殊不知这样“谦虚”的结果,会给年幼的孩子的成长带来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都有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 ,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 ,以至犯傻 ,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1 不必为孩子的“傻气”过分担心。“傻人有傻福”不是没有道理的 ,“傻”中蕴涵着人类更智慧和道德的生存法则 ,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2 要重视的是孩子“犯傻气”的过程。要尊重孩子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多多体察孩子的感受 ,不要随便代替孩子决定或“讨公道” ,打抱不平。一些家长帮孩子避免了“犯傻”“吃亏” ,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高兴起…  相似文献   

8.
老不死     
天真的孩子问爸爸:“世上还有人能不死吗?”“没有人能不死的!”“不!”孩子摇摇头说,“你骗我。”父亲奇怪了:“谁能不死?”“奶奶!”孩子很有把握地说。父亲以为孩子对奶奶爱得天真,哈哈地笑了:“真聪明。”孩子把头一甩:“不是我说的。”父亲笑着问:“谁说的?”孩子说:“妈妈说的。”老不死  相似文献   

9.
时下,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既是一句醒目的标语,也是非常流行、十分吸引人眼球的口号.仔细琢磨这句口号,可“喜”之处在于,它提示和号召人们关注孩子、重视孩子,以孩子为主体,彰显一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而“惑”则在于践行起来很难做到.在三个“一切”中,“为了一切孩子”应当做;“一切为了孩子”难做到;“为了孩子一切”做到难.对待这一口号的正确态度应是,它可以作为行动的参考标准,但不能成为行动指南.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即由善意的引导变为可怕的误导,变成一种忽悠、虚饰与矫情.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好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先生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三字经》里也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好子女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1.
有些家长怕孩子作业分数低,怕作业写得不好老师批评孩子,于是就亲自出马,帮孩子抄字头,帮孩子默写,帮孩子计算,甚至亲自替孩子做作业。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家长总当孩子学习的“拐棍”,没有这个“拐棍”孩子就不会“走路”了。一个孩子写作文,对妈妈说:“这作文真难,您替我写吧!”妈妈说:“不行,作文得自己写”,孩子说:“那您说着我写”,妈妈妥协  相似文献   

12.
祝晓燕  徐雁 《学前教育》2013,(11):22-23
“让孩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性”是教师们的常用词,教师们已有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以“教师如何教”为主线设计活动,较多地关注形式和结果。如何将活动重心从“教师教”转到“孩子学”上?孩子怎样才会“主动而积极地学”、实现数学经验的主动建构呢?  相似文献   

13.
一、初识“担当” 参加“国培”学习时,一位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孩子与一个日本孩子坐在一起介绍各自学校的情况。中国孩子问日本孩子:“你在班内担任什么职务?”日本孩子自豪地说:“我是担当,擦黑板担当。”  相似文献   

14.
开篇寄语“孩子为什么总是坐不住?”“家里买了很多玩具,可为什么新鲜劲儿一过孩子又哭着要买新的?”“孩子!为什么喜欢重复同一个游戏?同一个故事为什么反复让我讲?”“为什么孩子喜欢模仿?”“听说现在有一种右脑潜能培训班,能让孩子变成神童,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5.
学会表扬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表扬、称赞、夸奖就象阳光对小草,溪水对鱼儿一样重要。表扬可以使孩子产生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去上进。我们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家长们总希望孩子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千方百计的在孩子身上找所谓的“缺点”、“毛病”,以此来发现孩子的不足,进行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6.
学会表扬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表扬、称赞、夸奖就象阳光对小草,溪水对鱼儿一样重要。表扬可以使孩子产生自信心,从而激励他们去上进。我们中国的家长总希望孩子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使得家长们总希望孩子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因此千方百计的在孩子身上找所谓的“缺点”、“毛病”,以此来发现孩子的不足,进行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7.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尊重大人,不听话。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训斥打骂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不是孩子当不当“官”,而是要教育孩子“为什么”当官,“怎么样”当官。培养孩子的“领导意识”和“服务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某老师把自己班上表现好的学生定为“好孩子”,进行表扬;又把表现不够好的孩子定为“坏孩子”,以示批评教育。而其余的大多数孩子便成了“不好不坏的孩子”。于是有人遇到这些孩子中的一个,信口夸他是个“好孩子”,那孩子立刻纠正说:“我不是好孩子”,“但也不是坏孩子”,“我是不好不坏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1.训练孩子在水中的躲闪力、追逐力,提高全身协调的能力,促进听觉神经的发展。2.充分体会在水中嬉戏的乐趣,激发孩子学习游泳技能的兴趣。准备夏天,带孩子去游泳池的浅水区嬉戏。玩法1.分配角色并和孩子商定游戏规则:大人演“青蛙”,孩子演“蝌蚪”。2.“青蛙”紧闭双眼,通过水声和孩子的尖叫声去追逐和找“蝌蚪”(允许孩子大声尖叫会引起孩子的兴趣)。3.“青蛙”在追逐“蝌蚪”时,“蝌蚪”可以攀沿在水池的边沿快速移动躲避。4.当“青蛙”抓到“蝌蚪”后,“蝌蚪”就变成了“青蛙”,成了新的追逐者。5.重复几次游戏,让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