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宏富、奇崛的中国古代文献,神话云集。郭璞在注《山海经》过程中,善于运用原始思维阐释神话,保留神话的原生性,展现《山海经》神话的原生朴野之美。  相似文献   

2.
百科     
中国古书之最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韵书是《切韵》。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相似文献   

3.
正展览现场以山西博物院藏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室壁画的《升天图》为蓝本,复原了1500年前彩绘的壁画场景。(一)神话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2020年10月,浙江美术馆"山海新经——中华神话元典当代艺术展"正式开幕展出。古本《山海经》集地理志、方物志、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元典,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光怪陆离、庞博纷杂,涉及植物、动物、  相似文献   

4.
论猿猴抢婚故事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积淀了十分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其中与猿猴有关的一类作品颇有趣味。从《山海经》到《西游记》,从古老的民间神话传说到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猿猴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形象。在大量猿猴故事中,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母题是“猿...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研究的根本性错误是从残本否定完整本。胡适讹传《西游记》作者。《山海经》不是巫书。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旷代奇书,是高浓度的艺术巨著。就单位篇幅包容的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人际关系信息和艺术魅力而言,其浓度比之高世所罕见,华夏无二。清人杨恩寿道:“《红楼梦》为小说中无上上品。”(《词余丛话》)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与独特的艺术经验,虽历经二百余年,特别是近几十年的解剖式研究,仍未被我们所完全认识。这种研究“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红楼梦》的这种“奇”固然是曹雪芹的伟大艺术天才所致,也和他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特殊创作方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顽石"一直包含了古代文人墨客所拥有的"寒士"特质,它只是在神话故事被广泛流传的时候,被人们将意思表达成了是与女娲神话产生关系的一种产物。"顽石"这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表现出了很重要的代表性,很大程度的重现出了传统文学中的意象,以及文学与书写都给予了它特殊的寓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部分作家开始逐渐接受神话原型理论,并借助本国神话表达主题,莫言的《蛙》对神话的应用尤为明显,表现为:主人公万心集"三性"于一体的女医生形象;"蛙"丰富的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9.
在宗教的整个出现及发展过程中,神话一直处于一个相伴随的位置。宗教神话研究作为宗教人类学的一个方向,在近二十年来有了一定发展,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近二十年对于宗教神话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角度:宗教神话的理论性研究,民族、地域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戏剧、文学作品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文字、翻译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教派视角下的宗教神话,历史学视角下的宗教神话研究。这六个视角下的宗教神话已经揭开神秘的面纱,但宗教神话还未真正地靠近我们,尚不能够被完全解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发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个中心,长岛县大力组织实施外宣精品工程,先后制作出一批对外宣传精品,其中,与上级电视外宣业务部门合作拍摄的《话说长岛》、《海上人家》、《礁石的传说》和《蓝色牧场的神话》四集电视专题片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作品,《庙岛行》和《候鸟的乐园》获全国电视对外宣传优秀作品二等奖,《中国长岛》大  相似文献   

11.
(一) 我们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在上海和重庆出版的《说文月刊》上看到,当年历史学界有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学人活跃在论坛上。他的名字叫程仰之,又名程憬。他的才学显然受到了卫聚贤先生的赏识,才能够在那个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一连发表了好几篇有分量的神话学论文。如《古神话中的水神》、《古蜀的洪水神话与中原的洪水神话》(均见《说文月刊>>1942年第3卷第9期)、《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天、地及昆仑》(《说文月刊》1944年第4期)等,都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刚交五十年代,这位青年学人就昙花一现般地从学术界消失了。 1950年,程憬的遗孀沙应若女士把程先生的一部27万字的遗稿《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托付给了德高望重的史学界权威顾颉刚先生,请他设法帮助出版,以实现程先生的遗愿。经过顾先生的努力,曾有一家出版社于1955年把这部稿子排出了清样,但并没有出版。1958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决定把程著收入他们主编的“民间文学丛书”,并请顾先生为之写序。顾先生欣然从命,很快就把序文写好了。由于“大跃进”,反右倾,文艺界的小整风,等等,接连不断的运动,这部写于四十年代的书稿,终于未能得以出版。最近,我因撰写关于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派的文章,从他的女儿顾潮编著的《顾颉刚年谱》(中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女神雅典娜作为奥林波斯的核心神祗之一,具有包括战争之神、城邦守护神在内的多重重要身份。本文以《荷马史诗》《神谱》等古希腊文学作品中涉及雅典娜的篇目为研究对象,指出作为希腊神话中的核心女性神祗,雅典娜并不能被视作为希腊女性精神的代表。其无母的神话起源、中性气质、处女神以及雅典城邦守护神的身份,实际上服务于古希腊父权制社会。女神雅典娜是古希腊父权制度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13.
朱丽  张兆利 《职业圈》2007,(4S):105-106
文章通过对影片《无极》彰显的神话精神的探析,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神话性类比,空间造型语言的神话性塑造.后现代文化对传统爱情叙事模式的神话性浸染三个方面的神话精神内涵,使影片的“命运”主题在神话精神层面得以合理阐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神话是古代原始文化的珍宝,是通向文艺之神的沃土。 神话的瑰丽想象、雄伟气魄、奇幻构思、纯朴情趣、宏大题旨等审美特质,都为文艺创作所必需,故神话必然直接进入文艺。 中国神话与世界神话一样,均有其走向文雅化、艺术化的规律性进程——“史诗”,常常是促成神话系统化、完整化、审美化的标志。欧洲公元前八世纪产生的荷马史诗,首先使神话脱离纷繁的口头传述的阶段,步入了文学的殿堂。但它主要记述特洛伊战争及其有关英雄的故事,而对其他诸神的描述则显得零星而短小,故其范围尚属偏狭。真正将古希腊罗马神话系统化、完整化、艺术化的,是公元八年古罗马伟大诗人奥维德(Ovid)的《变形记》——这是一  相似文献   

15.
太阳崇拜的历史演变及在郊祀仪式中的文学再现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崇拜在宗教生活领域体现为周而复始的郊祀仪式.上古五帝为太阳崇拜部落,是郊祀仪式中五方上帝之原型;商代太阳崇拜与祖先崇拜联系最为紧密,突出体现为扶桑神话、十日神话与祖先祭祀的关联;<九歌·东君>是上古时代日食禳救仪式的戏剧性再现;西汉武帝时代的太阳崇拜渗透着求仙长生思想,汉-唐太阳祭仪突出体现为王者"朝日夕月"的郊祀活动.随着郊祀观念的变迁,古代太阳崇拜与人间帝王的关系经历了由亲至疏的转变过程.保存在<周颂>、<楚辞>及汉-唐<郊庙歌辞>中的太阳祭歌是对太阳崇拜的艺术赋形,是仪式活动中祝祷、祈求诸多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瑟茜》是从女性的角度叙述的希腊神话,其翻译在文化传播、处理神话概念和意象重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瑟茜》一书,从目的论视角探讨文化专有项的翻译。重点分析神话概念和意象的重组,探讨翻译目的如何指导翻译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其情节安排和艺术手法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渊源。本文以《红楼梦》的神话背景和梦境描写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其表现的佛教文化渊源及内涵。  相似文献   

18.
齐天大圣孙悟空究竟是何方神圣?在《西游记》里,孙悟空自称"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一般认为,花果山水帘洞在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但据腾讯网《新闻说吧》介绍,不久前,考古工作者在福建省顺昌县发现了"孙悟空兄弟"的合葬墓,并据此认为齐天大圣应该是福建人。此前,关于这位齐天大圣的籍贯,还有多种说法,如:印度人、山西人、甘肃人、河南人、山东人等等。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说法几乎都有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为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孙悟空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  相似文献   

19.
在1989年7月芜湖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整理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芜湖市分卷——芜湖民间故事中,共收录了23篇芜湖地方神话(有一篇文章已失)。目前很难界定这些神话故事产生的详细时间,但基本可以得知是依据某个标志性山峰或江流不断传承到后世的。芜湖地方神话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神灵色彩淡薄。这些地方神话语言通俗,传播能力极强,同时也反映出地方人民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该文以安徽芜湖为例探究芜湖地方神话的艺术结构及文化色彩,以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的特点并领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0.
这篇探讨及比较性质的文章,涉及两个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极不相同的思想与文化源流。一个是东亚文化,一个是西亚文化。有学者如苏雪林等曾用了不少功夫,特别是从比较宗教及神话等的角度,尝试证实西亚文化对商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影响,包括对《天问》等楚辞的影响。但大部分学者至今仍将这论点看成是推测性的。笔者基本上也同意大部分学者们的看法,虽然笔者认为苏教授等所提出的研究成果有继续探讨下去的价值。因此,在苏教授的推测还未被证实之前,我们只得继续假设西亚文化和东亚文化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源流。《约伯记》显然属前者,《天问》则属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