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刚  杨余 《军事记者》2011,(1):46-47
2010年,我国广电媒体积极创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报道了上海世博会,实现了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一体化传播;实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全媒体直播;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  相似文献   

2.
卞平 《新闻通讯》2013,(8):47-48
近年来,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博客、网络电视、网上即时通讯、虚拟社区、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新媒体的硬件、软件以及媒体经营模式快速发展,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包括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2012年的“微笑表叔”事件以及2013年的“雾霭”等一系列社会重大舆论事件都是首先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披露并迅速形成广泛的舆论声势。相比之下,长期以来在舆论监督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机关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却在这些重大社会事件中明显缺位,从舆论监督的引领者变为新媒体的跟随者,舆论监督的主导地位受到强势挑战。新媒体时代下,面对复杂的舆论监督形势,作为最具公信力的和以引导受众意志为目标的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将“创新、转型、融合”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在新媒体发展和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深化报媒融合形式,目前已形成了10余种新媒体形式。初步形成了以“荆门新闻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以“荆门在线”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以“电子阅报栏(屏)”为代表的电子阅报媒体、以微电影为代表的数字光影出版媒体等新媒体矩阵。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新媒体”一词,在人们的谈话和媒体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新媒体在实践中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为了追踪新媒体发展,满足读者了解和掌握新媒体知识、信息以及发展情况的欲望,从本期开始,我刊特邀请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董年初,为《专题讲座》栏目撰写文章,介绍新媒体的概况、有关技术以及其与广电媒体的关系。本讲座共六讲,分别是视听新媒体概述;视听新媒体与相关技术;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广电媒体的关系;视听新媒体与广电产业发展;视听新媒体与广电节目形态的变化;视听新媒体与广电管理体制改革。希望读者喜欢。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官方应用,带动了移动传播、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转型融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传播迎来了大爆发的时代。对基层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将“大屏”的电视节目与“小屏”的短视频传播相融合,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属性、避免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降低的重要手段。公众的阅读倾向是新闻传播的风向标,移动媒体的发展已经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网络用户,探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电视新闻的短视频化方向,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模式迅速的发展,传统的四大媒体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本就被称作是“弱势媒体”的广播,那么字这个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广播媒体应该如何与新媒体融合互动,开拓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就以传统的广播媒体为例,阐述新旧媒体的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7.
罗定康  黄洪珍 《新闻知识》2023,(6):87-92+96
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地面频道原有运转模式失灵,在卫视、自媒体以及新媒体的“夹击”下生存空间逼仄。地面频道以积极的新媒体转向与平台化转向为指引,推动自身由传统模式向新型业态转变。商业模式也由传统广告售卖转型为大小屏融媒经营、线上线下活动营销、产业链整合经营等新模式。媒体融合背景下,地面频道正逐步走向精简精办、融合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 高速宽带网的应用、高清晰度电视的出现和因特网用户的迅速增长,标志着媒体的“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真正的到来。专家认为,媒体内容数字化是“新媒体时代”媒体进行内容整合、内容传播渠道的扩展,跨媒体间内容交换、媒体信息资产保存、增值的需要。媒体内容数字化和对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新媒体时代”媒体竞争、生存和和发展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互联网、手机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形成了多形态的媒体竞争,新旧媒体的更迭交替使部分传统媒体有边缘化的倾向.而日趋壮大的新媒体也正从“边缘化”向“主流化”迈进。积极应对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冲击,切实提升在新媒体格局中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值得广播电视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钱瑾 《声屏世界》2016,(2):63-65
新媒体的快速强势崛起,使得电视的影响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上海电视台名牌民生节目《新闻坊》开展的媒体融合探索为例,探讨在诸多新媒体的“抢逼围”下,传统电视民生节目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突围”,拓宽受众面,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以手机终端为代表的的移动互联网风靡全球。现如今以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发展,推动微博、微信、QQ、短视频等一系列新媒体形态的高速普及和蓬勃发展,这也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媒体融合时代”。面对媒体融合的高速发展,人们积极投入到使用新媒体的浪潮中,并乐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新媒体融合在一起。新闻媒体作为媒体融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新闻编辑方式,提升自身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文章首先阐述了媒体融合的含义,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及转型的作用,最后阐述新闻编辑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言 《新闻战线》2023,(13):95-96
焦作日报社重建新架构,打通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成立融媒体工作室。以短视频为核心推动媒体融合“拥抱新赛道、品牌再塑造”。在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报道中,快速准确直观呈现,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9,(5):13-13
面对金融危机,谁在推动关键时期新媒体产业发展?共和国60周年,谁在发挥创新中国新媒体优势力量?“2009中国新媒体创新大奖”在19日举行的“2009中国新媒体创新大会”上的“2009新媒体创新盛典上”隆重揭晓。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央视网、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广东电视台新媒体中心等荣获组委会特别奖“共和国60年·中国新传媒创新贡献奖”;  相似文献   

14.
时移势往。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及其影响,在今天已让“新媒体环境”成为普遍认同的、新的舆论生态,网上舆论工作已成“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当此“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①传统主流媒体如何融合新媒体成为“新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5.
连淑卿 《网络传播》2006,(11):26-29
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到网络电视,从称之第四媒体、第五媒体到“跨媒体”,已经没必要也无法分清是“第N媒体”了。大量交互式新媒体正浪潮汹涌进入生活、工作的所有领域,并以指数性增速夺人“眼球”。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新媒体.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描述:“新的互动媒体既对现实产生了威胁.又对未来承诺了激动人心的了解世界的新方法。”这较为形象地指出了新媒体给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媒体技术浪潮的奔流涌动.有人看到的是媒介的革命与未来:也有人以为这不过是“一笑而过”的喧嚣.尘埃落定之后.还是会被主流媒体拉回到常规化、工具化、权力化的媒体形态。甚至有人预言:新媒体所表现出的简短、随性与非理性等特点可能会把人类社会带人到“碎片”化的思想荒芜时代,整个国家没有核心的声音。对新媒体“拍手”也罢.“唱衰”也罢.均源于我们自身对这一新型媒体形态及传播技术本质特征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付江 《出版广角》2016,(4):11-13
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的井喷式发展,除了对传统纸媒在广告和经营方面形成巨大挑战,对传统媒体一直引以为傲的内容优势也带来了很大冲击。读者阅读习惯和趣味的改变、传统媒体人的离职创业潮以及笼罩在纸媒从业者头上的“末日”氛围,使纸媒的内容优势面临空前危机。借力互联网,与时俱进改进内容,在内容层面促成新旧媒体的融合,是大众文摘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突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2021,(1):118-118
2020年12月26日,以“破局·突围·奋进”为主题的“2020中国经济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领军人物,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等500余位嘉宾出席。论坛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办,传媒茶话会、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承办。中宣部传媒监管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领导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电视媒体曾在受众的心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的播出,也为人们带来丰富的视听感受。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栏目又该如何在众多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的的特点以及综合节目编排制作,来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平台,正日益引起各方关注。它不仅仅是传统电视的移动化,而是以便携性、移动性、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为特点,成为融“文字、声音、影像”为一体的全息性新媒体。手机电视具备“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可以说综合了传统几大媒体的优点,被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第四荧屏”。这些特点,同时也为手机电视的内容生产规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