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习邓小平理论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要精心组织教材,运用邓小平理论教学“五结合”的基本形式,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入”。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于现代理论的视角,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进行不断的思考与创新,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四个问题:要注重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联系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联系;要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这两个主题;要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根线索;要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发出了在全党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的指示,高校贯彻这一指示的具体体现就是用邓小平理论教育武装师生头脑,尤其要努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三进”工作的核心和归宿,也是难度最大的,是“进头脑”,本就从“四个结合”上对做好邓小平理论进入大学生头脑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观可以概括为“十二是十二不是”。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就是高举马列、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发展、稳定.富强、民主、文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  相似文献   

6.
《江苏教育》2005,(2A):24-25
“八要”为:1.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自觉依法施教。2.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自觉增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党课中加强邓小平理论的讲授,是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具体体现,是党课内容所要求的,也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的有利保证。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和时代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四个结合点: 1.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2003,(7)
一、选择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据此回答1~3题: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②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③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④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3.贯彻“…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唯一的科学理论。当代青年学生是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望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他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信仰和实践程度,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因此,要培养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邓小平理论内化为他们的共同的政治思想和牢固的精神支柱,就必须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尤其要解决“进头脑”的“切入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认识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第一”的观点,用生产力的标准认识社会主义,用人民利益的标准衡量社会主义,用发展的标准评判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