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人之作,字字句句都浸透了感情──对总理的爱,是思想教育的一篇好材料。从结构看,文中人们的感情随着总理灵车的来去经历了“潜伏──倾泻──爆发”的流程,课文达到了文、情、理的深层统一。 本文教育因素及渠道很多,引导学生从外在求内在就是一条有效途径。 灵车来时,人们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焦急”、“耐心”这两个意思矛盾的词给学生输送的是相悖的信息,所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应当帮助学生克服看问题的表面性、孤立性,应逆向多角度思维寻求“焦急”、“耐心”的联系点,设计这样的教育思路:①默读…  相似文献   

2.
范读:激发情趣。范读是引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最好办法。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最后一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人们的感情,我是这样读的:“可是/灵车/渐渐———远去了。”“远”字读得很轻,“了”字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到。读“灵车消失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一句时,“站着”二字重迭,朗读时语调缓慢,充满依恋之情,音调由小逐渐增大。这样,一篇文章读完,把学生带入一种肃穆、沉重、悲痛的气氛之中,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领读:体会情感。有一些课文感情色彩比较强烈,但由于课文的…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段中“人们回忆总理”的那几句时,我是这样来激发学生对总理的怀念之情的: 师:看到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人们心情十分悲痛。抚今思昔,人们仿佛又看到了总理那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联系  相似文献   

4.
经典逻辑BF是应用最广的一种系统,但存在悖理。本文指出,这仅是“推理”悖理,通过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完成了次协调性的构造。  相似文献   

5.
经典逻辑BF是应用最广的一种系统,但存在悖理。本文指出,这仅是“推理”悖理,通过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完成了次协调性的构造。  相似文献   

6.
抒情五法     
在作文练习中,情感描写欠缺是个常见的问题。没有感情,文章就没有活力;抒情不当,又会使人产生“虚情假意”的感觉。那么,该如何抒情呢?一、用叠句的方式来抒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尖望着,望着……”“人们还是面朝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两处叠句,真挚地表现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总理的深情。五、用反问句来抒情。运用反问句式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如《一夜的工作》中,“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就是用反问句来表达…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存在的几个悖理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间万事,各有其理;循理而行,事必昌明。“理”者,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大学的发展运行,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人们按照大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办大学,循理而行,大学就必然呈现良性发展的局面。如果悖理而行,违反办大学的规律,就必然导致大学走向衰败。目前,我国大学就存在着几个悖理现象。这几个悖理现象污染着大学的学术环境,制约着大学办学水平的提高。现举其荦荦者有三:一、衙门化现象“衙门”本是人们对封建时代官员办公地的称呼,多含有贬义。大学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学术殿堂,应与衙门有根本区…  相似文献   

8.
杨云峰 《教师》2008,(24):101-101
一、指导朗读,引导想象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触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可以这样处理: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旬: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让学生品出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9.
长时期来,黑格尔的历史理性,被他的批评者们贬斥为“先天的泛逻辑主义”,“宿命论的决定论”,“神本主义”,“荒涎悖理的历史合理化辩护”。本文力图揭示黑格尔历史理性思想的真相,消除人们对黑格尔及其哲学的深刻误解。  相似文献   

10.
长时期来,黑格尔的历史理性,被他的批评者们贬斥为“先天的泛逻辑主义”,“宿命论的决定论”,“神本主义”,“荒涎悖理的历史合理化辩护”。本文力图揭示黑格尔历史理性思想的真相,消除人们对黑格尔及其哲学的深刻误解。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回顾中国当代诗歌创作时,谁都会记起悼念周恩来总理的诗作曾经掀起的感情风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天安门广场的诗歌运动,到李瑛、郭小川、柯岩、阮章竞,一大批优秀诗人以其诗的膂力,支撑着中国当代诗歌史上这个蔚为奇观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是感情的世界。周总理逝世,人民的悲痛之情是难以言喻的,人民对“四人帮”疯狂迫害总理的罪行极其愤恨,这种悲愤的感情在1976年、1977年是异常强烈的。诗人们是在这种感情潮流的冲击下,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冲动。但是,到了1978年、1979年,中国历史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热情开始冷却,人民面对“十年动乱”留下的一片历史狼籍,开始认真思考历史和现实,诗人们也在巨大浩劫造成的满目疮痍和精神废墟面前睁开了眼睛,开始走向冷静的理性解剖和哲学的沉思。被称为“诗  相似文献   

12.
柯岩同志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抒情短诗《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总理发自内心的歌颂和深切的怀念之情,这是一首别具一格、动人心魄的好诗。全诗以“衣”韵作为韵脚,并将“你”字入韵。“衣”韵,是典型的齐齿呼,开口度小,很适宜表达细腻绵远的情思。诗人柯岩选用这个韵脚来抒发自己的一腔深情.是选得很好的。而这个“你”字的入韵,更加浓了诗的抒情意味,更好地抒发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诚挚的感情。如诗的开头第一节: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优秀诗章。作者柯岩同志是我国著名的一位革命诗人。全诗共九个诗节,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诗节为第一段;二至八诗节为第二段;第九诗节为第三段。全诗的感情波涛漩绕诗题而推进,整首诗感情炽烈深挚,艺术构思独特新颖。二现在,我们对全诗逐节作些分析。第一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起笔之始即把作者所要讴歌的对象点示出来。连续两次“总理”的称呼和“我们的”、“好”的定语修饰,使爱戴之情自然流露。接着,用两个问句,“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诗人寻问的急切之情喷薄而出。同时,两句也鲜明而突出地点出了诗题。下面的诗句就是循此而来、缘此而生,是运笔于不同画面而对此句所作的艺术回答。此句起领属下文、启开诗境的作用。诗人在呼喊敬爱的周总理,诗人在代表广大  相似文献   

14.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贯始终的美文,是阅读教学“美读”的典范之一。“美读”与作者的情感“美读”离不开有感情的文章作品,而但凡有感情的文章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真、善、美的流露和告白。人都是有感情的,作为文学作品的作者则更需要有情感,心中盛装的应该是对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民歌是人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产生的。即使是原始人,也会在“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作,由情而发”的触使下,自发地产生感情浑朴的民歌。“乐毋离情”(新出土《诗经》残简),确是深中肯綮之语。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美育?《词源》是这样解释的:“美育:发抒、美感、怡养情性,使生活得以美满、愉快而高尚之教育也。”发抒、美感,是指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是审美教育。怡养情性,是指提高人们感情修养,是感情教育。也就是说,审美教育和感情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两大内容。根据这样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语言有感情色彩,词语有褒贬之分。“褒义词”用来表达褒扬之意, “贬义词”则用以表达贬斥之意。然而,语言是鲜活的,是千变万化的,是在人们不断运用与创造中发展的。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使语言幽默含蓄,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常习惯上把散文称作“抒情散文”,主要是因为“情”乃散文的命脉和灵魂。散文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叙事、写景、记人,无不是在写作者的主观感情,文字之中无不浸润着感情的分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最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堪称感情美的典范。他总是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个性倾泻在清新的文字里,渗透在优美的画面中。写于1924年的《绿》,便以“惊诧”为感情触发点,抓住梅雨潭的绿大做文章,抒写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异乎寻常之爱,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和感情美。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1月,国家推出了两套国花候选方案。一国一花是牡丹;一国四花排首为牡丹。饱含着悠久古文化的牡丹,又一次得到了无限的赞誉和殊荣。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对花姿雍容、花色富丽的牡丹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帝王将相到庶民百姓都特别喜欢它。早在唐代即有“国色天香”之誉,被称作“总领群芳”的“花王”。在清代就曾被推为国花,沿袭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周恩来总理曾赞道:“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历代诗人笔下的牡丹,更是贵枝浓彩、异态纷呈。唐代诗人…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再次引起舆论和社会对“中国当代有没有教育家”“中小学校长、教师为什么难以成为教育家”的热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