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2.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内涵。2.通过联想想像,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抒写的情志。3.收集与作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掌握读诗品诗的方法。学习重点1.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2.对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领会,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解说:在学习了一些诗歌的基础上,学生应进一步掌握品味和解读诗歌的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和“单元提示”中“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1 学习生字“伦” ,理解诗句的意思。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有感情地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 ,揭示课题。(略)二、初读《赠汪伦》。1 听录音范读。2 学生自读古诗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3 指名说说初读后的感受。三、学习《赠汪伦》。1 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出示) :(1)默读古诗 ,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2)思考 :李白是怎样表达他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感情的?2 学生自学 ,批、划、悟。3 分组互学 ,交流所得。4 全班交流 ,反…  相似文献   

4.
《春晓》教学简案吉林省教育学院李莉教学要求:1.学会5个生字,掌握“晓、眠、觉、闻、啼、知”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会背诵、默写课文。4.学习理解古诗的一些方法。陶冶爱春天、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1.学会13个生字、10个新词。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吩咐”、“摆弄”、“突然”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突然”说一句话。3.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2.感受高尔基对...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理解“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教学过程:一、导语,激发学习动机。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古诗吗?谁...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挈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的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美和音乐美之中。给人…  相似文献   

8.
《月亮湾》教案设计□江苏宋春莲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即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还要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是:讲读课文《古诗二首》着重于词和句的理解,进而把诗句连起来,掌握诗的内容,并辅以朗读、背诵,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重点课文,重点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养花》要求从理解词句入手,在理清课文的思路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独立阅读课文《赶花》是根据课后作业的提示,体会“赶花”的含义,进一步领会养蜂工工作的艰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读写例话”的学习和基础训练的练习,把学到的新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运用.教学本组课文要立足整组,贯穿重点,照应前后,循序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朗读教学,提出要重视范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依据教材指导朗读,领会句子的意思及思想感情;重点段落,着重朗读,领会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及思想感情;多种形式阅读,领会文章的意思及思想感情;熟读成诵,激发兴趣,领会文章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虎丘记》     
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规律。2.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3.领会作者不满官吏横暴、同情百姓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1.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表现作者不拘一格、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2.有关句子的侧面烘托作用。3.对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设想1.根据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文言实词、虚词等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可在课堂上质疑。重点放在文章的理解鉴赏上。2.教学时主要采用质疑、朗读、讨论等方法。通过质疑,疏通文言字句,了解文章大体内容;通过讨论,…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鹅》教案     
《鹅》教案承德市东园林小学王丽娟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意思,正确回答课后问题,知道鹅的特点。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学习4个生字,1个新部首(绞丝旁).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3.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2.理解诗中词...  相似文献   

14.
陈忠杰 《山东教育》2002,(25):43-4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为美国作家巴德·舒而伯格。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逐渐感悟出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所包含的爱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教学目标设计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5.
古诗二首教案江西南昌市豫章路小学肖贤教学要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垂钓儿童的天真可爱,陶冶美的情操。2,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3.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教学重点:理解词句,了解诗歌描写的景象。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以意逆志”是一种鉴赏诗文的方法,语出《孟子·万章上》。文中有这样一句:“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意思是说,理解诗、欣赏诗的人,不能用表面的意思理解字词,要看说话的情景;不能用个别字义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而要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揣测诗人的本意,  相似文献   

17.
杨希水 《云南教育》2003,(31):28-2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刘长卿十分善于描写景物,本诗就是他写的景物诗中的一首。该诗以极其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逢雪旅途劳顿急于投宿和遇借宿人家热情接待,诗人感到宾至如归的心情。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好本诗的基本途径。一、解释诗题,初知诗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逢”,作“遇到”讲;“宿”,投宿的意思;“主人”,这里指投宿家的主人。诗题的意思是旅途中下起了大雪,夜里投宿在芙蓉山一户人家。全诗讲述了诗人在投宿过…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课文理解新词;会用“宁愿”、“各抒己见”造句。2围绕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懂得抓住重点词句和具体事例,准确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长征》这首诗。4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求:1读懂每一句诗,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妙、神奇的景象。2.联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所见”、“孤”。“簇”等词语。4背诵、默写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妙。神奇的景象。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复合片、小黑板、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所见》(板书”所见”),哪些同学还记得这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教师同时打出没影文字片《所见…  相似文献   

20.
位俊岩 《成才之路》2010,(22):52-52
品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品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