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启武 《中国广播》2010,(12):61-64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作品评选一共设置了消息、评论、专题、系列(连续)报道、访谈、现场直播以及新闻编排7大项,基本涵盖了广播新闻节目的所有类型,完成了对2009年度广播新闻传播的全面检阅。而100件参评作品也确实反映了过去一年广播新闻报道的成就和风貌。这100件参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广播新闻工作者的社会担当以及他们的努力和追求;而获奖的56件作品则具体体现了广播的媒介特性和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2.
’96江西广播电视奖──优秀电视节目评选3月24日至28日在南昌市举行。从125件参评作品中评出88件获奖作品,93个奖。其中一等奖12件:二等奖24件,三等奖52件,单项奖5个。(获奖作品名录详见下期)评委们认为,参评作品反映了1996年我省电视宣传的大致走向,一是舆论导向正确,把握适度,引导得当。重大题材、重要典型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质量也普遍较高。经济建设报道进一步在深度上挖掘,报道角度、方法有所改进。舆论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增强了精品意识。注重投入产出的效果,主创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近年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既有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解释、调查、预测),也有组合式的深度报道(组合、连续、系列)。本文试对组合、系列、连续三种组合报道的定义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认为组合式报道可以称为"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4.
郭继培 《新闻世界》2014,(8):156-158
组合式的深度报道(组合,连续,系列)是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这三种报道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在网络新闻时代,三者之间的分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本文试对组合、系列、连续三种组合式的深度报道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三种报道方式在网络时代有逐渐融合的趋势,网络新闻专题即是这种报道方式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广播:新闻质量有提高评论质量要提高张舒1995年是广播深化改革的一年,广播在挖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使广播新闻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从今年选送参评的广播作品来看,完全证明了这一点。选送参评的70篇作品中(包括消息、专稿、评论和新闻编排四个类别)...  相似文献   

6.
1996年,河北衡水市广播电视局积极探索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新途径,在全省广播电视系统率先。实行了节目评审制度和监测制度,节目质量明显提高。他们每月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新闻、栏目进行评审,根据参评节目的新闻价值、信息量、报道方法、图像质量等,评出一、二、三、四等级,并将评审结果作为考核台和编辑、记者的重要依据之一。该局建立了由采编人员和局机关干部、技术人员等80多人组成的监测网络。分组对5个广播电视台进行节目全程监测,重点监听(视)自办节目(栏目),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编排质量、发射效果、…  相似文献   

7.
系列报道应有科学规范彭朝丞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广播、电视和报纸、通讯社组都增设了“系列报道”(包括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奖项。我作为系列报道组的一名评委,捧读着那一件件参评作品,深深感到“系列报道”奖项的增设,确实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连续三年参加了乌鲁木齐市新闻学会、记协主办的市辖新闻单位一年一度的“好新闻”评选活动。看了今年市属各新闻单位报评的新闻作品,有下列印象: 重视新闻 创优第一 实践表明,好新闻参评稿件的水平,往往是衡量参评单位创优、评优指导思想的尺度,也是检验参评单位新闻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这届参评作品的质量比上一届有新的提高,不论在新闻题材的扑捉上、报道角度的选择上、新闻价值的判断上、新闻敏感性的体现上,都呈现出了可喜势头。这一事实说明,市新闻战线的有关各级领导对抓新闻宣传是重视的。新闻单位主要领导的主要精力究竟应当抓什么?这是新闻界在理论上虽认识似较为  相似文献   

9.
1995年是广播深化改革的一年,广播在挖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使广播新闻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从今年选送参评的广播作品来看,完全证明了这一点。选送参评的70篇作品中(包括消息、专稿、评论和新闻编排四个类别)有33篇获奖,这是广大广播新闻工作者努力的成果。 纵观今年选送参评的广播作品,我认为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1995年的广播新闻可说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坚持了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如重大人物典型孔繁森的报道,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政治敏锐,行动迅速,在孔繁森同志车祸不过10天,他们就赶赴西藏,成为全国最  相似文献   

10.
樊玉媛 《视听界》2001,(4):49-50
如果说,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对我们新闻队伍全面素质的检验的话,那么,好新闻评比,则是对我们新闻作品各自深度的检验。2000年度江苏省优秀有线电视节目评选,今年4月下旬在丹阳举行。全省行政区台送来参评的消息、专题、系列(连续)报道、评论共69件,其中10件作品戴上了一等奖的桂冠,15件作品荣获了二等奖,23件作品摘取三等奖。获奖率达69%。参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报道手法有所创  相似文献   

11.
赵钊 《新闻传播》2006,(5):32-32
写回忆录,一般都是写过五关斩六将,来见有写走麦城的。可是我思来想去,生平得意的事儿还未想起来,倒是那些一想起来就脸红的事儿先涌上心头。无奈,就写这个吧。1949年6月,我作为老《哈尔滨日报》的一员来到松江、合江两省合并后成立的《松江日报》。不久,《松江日报》成立了一个记者组,成员有:戚贵元(组长)、陈昭、罗溟、王达人和我。我分工政治活动报道,时年22岁,还不是党员(这叫“伏笔”,下文便知)。在记者组两年里,我写过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报道,如哈市首届国庆节大游行的报道,当时贵元还称赞它颇有《西瓜兄弟》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2.
新闻质量有提高评论质量要提高──’95中国新闻奖广播送评作品评析张舒1995年是广播深化改革的一年,广播在挖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使广播新闻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从今年选送参评的广播作品来看,完全证明了这一点。选送参评的70篇作品中(包括消息、...  相似文献   

13.
政策解读类报纸的版面设计因其特殊的角色.与肩负的职能,常常难有突破,但是《黑龙江日报》从2006年12月4日起推出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贯彻全会精神、建设和谐龙江》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组报道被认为是“在版面安排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有声势、有效果”,“充分显示了省委机关报在宣传报道省委重大决定、重大决策方面所具有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一次较成功的大型专题报道”(2006年12月20日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本文就以《黑龙江日报》的这组大型系列专题报道为例,谈谈报纸政策解读类版面设计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连续(系列)报道,是消息类新闻的深化、补充、拓展和延伸。如今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传播信息的新闻体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怎样才能达到集中、连续、突出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相似文献   

15.
系列评论是报纸言论文章的一个分类,是对重大问题论述时分篇连续阐明的一种常用文体,运用系列言论阐释重大政策、宣传重要典型、推动重点工作,往往会取得比较满意的宣传效果,回顾这几年系列评论策划、写作的一些体会,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第五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评奖结果已经产生,85家出版社的105种图书获得优秀畅销书一等奖,77种图书获得优秀畅销书二等奖。评奖虽已结束,但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参评图书,对从中反映出来的特点和问题作出一个综合分析,无疑将有助于各社优化选题,提高图书质量。一、参评图书概况及审评根据评奖办法,这届优秀畅销书评奖选送的图书,是2000至2001年度出版的,内容健康、品位高尚,初版印数5千册(套)以上或在此期间经重印达到1万册(套)以上,编校、印装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图书。每社限报4种。根据这些要…  相似文献   

17.
杨建民 《新闻知识》2002,(10):21-22
通讯类作品是好年新闻奖评选的双头戏,几乎占总参评作品的三分之—。通讯类作品的质量,在整个参评作品中有一定代表性。对通讯类作品的评析,既有助于提高评选质量,更有助于促进通讯类作品的写作。本文拟就2001年参评陕曲新闻奖通讯类获奖作品作一浅析,共商对通讯写作的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记协从1990年开始到1996年.举办、了三届现场短新闻奖,六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逾3000,获奖作品达1300多篇。我作为一名评委和操办这两项评奖工作的人员,想结合新闻奖的导向作用,谈谈哪些新闻作品容易获奖这个问题。一是那些题材重大,题材新鲜,题材典型的作品,容易获得较高层次的奖。所谓题材重大.是指新闻作品的内容在一个地区、在一个行业,甚至在全国、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为社会所关注。我们不提倡唯题材论.但报道重大题材水远是新闻工作者的追求和使命,也是党、政府…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一度的浙江电视新闻奖评比结束了,综观这些参评节目,整体体现了浙江特色和浙江省的全面工作,忠实地记录了2006年浙江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的发展历程,从题材选择和表现形式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涌现出了大量主题重大、形式创新的好作品,在浙江新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从参评的节目中可以窥见我省电视新闻的发展状况,参评的70条新闻中,有正面报道53条,占参评节目的76%,体现出了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宣传方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最为紧迫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随着去、今两年连续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各地方党报对“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热起来。但是由于“三农”问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以致有不少不太熟悉农业、农村、农民实际情况的记者在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报道误区。所以,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想采写出有质量的“三农”问题报道来,就应系统认真研究“三农”问题,努力成为对“三农”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深入思考的专家,准确反映“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