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两代,在官私书目中,“小说”是子部之下的二级类目。但是,在日常语境中,“小说”这个概念及其指称的实体正经历着转型与嬗变。明清时期小说观念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指称的实体来看,“小说”这个概念由指称子部之下的某类文言作品,进而转型涵括了文言、白话两种形态的小说文本。从知识要素之间的关联来看,“小说”与集部中的诗、文、赋等形成了同构、毗邻的关系,由“学说派别”转型成为文学文体。从“小说”与子部的关联来看,“小说”从子部中剥离出来,它与子部由从属的关系转变为平行的关系。明清时期小说观念的转型和演变,为近现代学术体系下小说统序的形成搭建了稳定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李安宅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也研究美学,并写出专著系统阐发他的美学理论。他将时代使命、社会责任、美学研究与对战争现实问题的思考融合起来,用人类学学者独特的目光,结合社会学的广阔视角谈美,形成了具有语义学与新兴人文主义双重特征的美学思想。本文从"美学与社会动力"、"美的境界"、"审美发生论与美的内在价值"等三个层面考察了李安宅的美学思想,研究了李安宅怎样将审美的意义话语与政治话语、人性话语渗透在一起,把美学发展变化的原因概括为个人、环境和时代三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分析李安宅怎样从精神结构方面研究美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复杂联系;同时也考察了李安宅如何将艺术作为揭示社会现象规律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外开放与高等教育强国的关系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带有开放性的特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妨说开放本身就反映了高等教育活动的本质。由于历史境遇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开放形式、内容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基本路径选择是: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实力,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人才输出到人才输入、由学术话语输入到学术话语输出等开放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清季民初的学术转型,既包括了学术思想、方法的转型,也包括了述学理念、文体的转型,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许多学者均在反思中国传统述学范式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述学理念,而章太炎即是其中最具典范意义的一个。章太炎的述学理念,主要由两个关键点构成,一是由博返约,二是注重轨则。这两点均与清季民初学术转型的时代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寻找个性化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策略初期,普遍以应用型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词。但是,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这类院校普遍偏离应用型,最后回归传统学术型。近年政府力推高校分类发展,尤其是推动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从高校改革与发展动态看,新建本科院校新一轮应用转型依然困难重重。转型障碍的深层原因之一在于,定位于本科高职不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转型,需要从应用型大学的高度与广度引领新一轮应用转型;同时,作为率先突破传统学术范式的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政府、高校与社会其他各界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不同作用,共推其由传统学术型逐渐转向学术应用型。  相似文献   

6.
不同层次与类型的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定位不同。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定位为"科研服务教学"。要使科研服务教学,从内在过程来看需要扩大教学内涵与限定科研目的,走向"教学学术";从外在条件来看,需要明确地方高校发展定位、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以及引导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学。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是我国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变革期,也是大学学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教育制度以大学为主体,以制度的理念化和规范化为特征,推动着大学学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从学术史的意义而言,晚清道咸同时期是一个由汉学一统到多种学术流派纷呈的学术转型时期,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了程朱理学的复兴.道咸同时期程朱理学的复兴是在批判汉学和王学的过程中进行的,而唐鉴进京讲学与京师理学群体的形成,以及他们的学术史编纂活动,不仅培养了一批理学骨干中坚,重建了程朱理学道统体系,而且倡导了一种崇尚“正学”的社会风气,正面倡扬了程朱理学.这是程朱理学复兴潮流的自然奔涌.本文除从传统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探寻理学复兴的原因以外,还特别强调学术之外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即内忧外患的社会政治危机与文化危机的刺激,就此而言,理学复兴可谓是回应时代“变局”挑战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从革命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共延安时期领导的学术建设深刻体现着革命的历史逻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学理基础,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双重特征。在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革命目标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也具有了“革命”和“建设”的双重使命;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维度来看,中共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提供学理基础和学术论证,体现着“思想创新”与“学术创造”的交互作用;从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通过指引研究方向、建立领导机构、制定文化政策、组织学术群体等领导方式,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形成灵活、有序、高效、创新的运行机制,不仅推动新民主主义的学术文化建设,而且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任务,实现了“学术文化建设”与“政治发展”的统一。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上的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10.
康宏 《高教探索》2005,(5):22-24
清末民初,是大学学术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本文描述了清末民初大学教育制度的演进轨迹,论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学术转型:从学术依附于政治到学术自由品格开始齐成,从学科门类偏少、学科边界不清到学术分类的初步专门化,从学术群体尚未形成到学术共同体的初步繁荣。最后得出了思考:大学理念与制度为学术转型提供坐标,大学是学术转型的承担者和推动者,大学教育制度是学术转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